主题:【已应助】液相色谱峰图有右肩峰,该怎么处理

浏览0 回复13 电梯直达
液相小白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检测氯吡脲,流动相为甲醇和0.1%乙酸,出来的峰有个右肩峰,是不是我流动相PH的问题呢?
推荐答案:dahua1981回复于2021/07/31
三个原因:溶剂效应,柱头污染,两个物质没分开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zyl3367898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发图有奖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dahua198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nsm_c6998e2f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出现肩峰或分叉
可能的原因 :
1.样品体积过大 : 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 15%
2.样品溶剂过强 : 采用较弱的样品溶剂
3.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 : 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
4.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 : 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
5.进样器损坏 : 更换进样器转子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zyl3367898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应助
xiaolanzi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dahua198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有几种可能:
浓度过载。就是样品浓度太高,所以会出现肩峰。
色谱柱填料塌陷。简单说就是柱子坏了,这样的话可能你图谱中所有的色谱峰都是有肩峰的。
溶剂和流动相差异。比如说,流动相是XX缓冲盐,溶剂是纯甲醇。那么样品从一个纯有机相环境到一个水相环境。一部分跟着有机相,一部分跟着水相,一前一后就出现肩峰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两个没分开的物质。比如,样品中有一个和它极性非常接近的物质,两者没办反完全分离,所以就出现了肩峰的状况。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zyl3367898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应助
anna19887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lijing3203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nemo0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是第一次还是突然出现的。 第一次主要考虑样品浓度,方法的使用性包括溶剂和色谱柱。突然出现就是色谱柱出问题的概率大些
mingxiaoya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早上测样的谱图出了肩峰,如下图所示。

?

?

如何判断该问题原因及解决呢?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主峰后面的峰是杂质峰,还是主峰物质分化出来的。客户的LC 2010是PDA检测器,在再解析程序中,点开PDA数据处理,即可查看该谱图信息,如下图所示。

?

在“等高线视图”中,选择相应的出峰时间(5.2min,5.7min),可在右侧“光谱视图”中查看该出峰物质的光谱,从而判断两出峰物质的光谱谱图是否吻合。如吻合则是同一种物质,不吻合则说明是存在了其他杂质或分离效果不佳。

?

?

如果引入了杂质的话,那么需要考虑样品处理过程是否污染,进样针是否污染,色谱流路/色谱柱是否有物质残留。相应的可以考虑保持样品处理无污染,进行进样针清洗操作,进行管路清洗(如异丙醇),更换保护柱,按照色谱柱使用说明洗脱色谱柱。

?

情况分析

如果分离效果降低,则考虑更改流动相比例,提高分离度;或者需要更换色谱柱。

如果是同一种物质肩峰了,一般有两种可能:溶剂效应或色谱柱柱效降低。

溶剂效应大多是由于流动相的PH、流动相比例、样品溶剂及进样量的影响,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流动相PH,流动相比例,更换与流动相相溶的样品溶剂或调整进样量。

柱效降低则是由于色谱柱长时间使用后,色谱柱出现坍塌,理论塔板数降低造成的。此时,可根据色谱柱的检测报告方法,测试其当前理论塔板数。比如常规C18柱,可使用乙腈-水(70:30)流动相,在254nm波长,1ml/min流速下,测定甲苯得出当前塔板数。当测定塔板数与新柱比较相差较大时,可以确定需更换新柱。

整体流程图如下:

?

以上是对肩峰原因的一般分析过程。现在该客户的样品处理过程,清洗过程,以及样品方法都是没有改变过的,中途也未有其他污染源,色谱图上两个主要出峰都出现了肩峰的情况:从而可以判断是色谱柱柱效降低导致,在客户更换新柱后,肩峰情况消失,出峰正常。

521xiaofe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nsm_f6feb01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