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检测实验室评定不确定度需引入校准报告的不确定度吗?

浏览0 回复30 电梯直达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p3239046(p3239046) 发表:
比方说我评定个低温试验的不确定度,这个试验很简单,比如把样品放进去,然后降温到-40℃,4小时后,从试验箱拿出样品看样品外观有没变化。所以这个A类对他的贡献很小,基本考虑是的B类设备本身引入的均匀度、波动度、示值误差这些。那难道对于我评定这个检测项目的不确定来说,只需考虑U/k=0.5 ℃/2=0.25 ℃?那我最终扩展开我表达的不确定度是不是-40±0.5℃,K=2?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为测量结果的分散性,那我都看到他的示值误差有到-41.09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的测量结果实际有分散到-41.09 ℃,而不是-40±0.5℃,所以我才问这个不确定度是不是太小了?还望指教。
    你这是将“示值误差”与“示值的不确定度”两个概念搞混了。-40 ℃是你的设定温度,并不是试验箱的实际温度。根据《校准证书》给出的数据,该试验箱在设定温度-40 ℃时的实际温度(整个温场的总平均温度)为-40.58 。不确定度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设定温度-40 ℃时,该试验箱的实际温度为:-40.58 ℃±0.5 ℃,k=2。即:实际温度以约95%的概率落在-40.08 ℃~-41.08 ℃温度范围内。
    注:该《校准证书》给出的温度最终“校准结果”也有问题。按理说应该根据不确定度末位对齐的原则,修约到小数点后第1位(即保留1位小数)。
赞贴
1
收藏
0
拍砖
0
2022/9/16 0:02:09 Last edit by luyunnc
za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linr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实验室评定洲量不确定度时应纳入仪器校准证书提供的不确定度。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的标题是“检测实验室评定不确定度需引入校准报告的不确定度吗?”,主要内容是:使用测量设备检测产被测参数时,评定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时,楼主认为“校准机构在校准报告上体现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不应该进行考虑”。认为“检测实验室设备去校准应该是去寻找测量设备与上级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这个示值误差的大小“在不影响检测结果有效性的时候”,并不会使用修正值对检测结果修正。因此,楼主问“校准不确定度不是更和我们评定不确定时一点关系都没吗?”
  答:路云先生回答的四条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回答错误。
  检测实验室是使用测量设备实施测量的组织,不是校准机构。而校准机构所给证书上给的一般是,被校测量设备(即检测实验室所用测量设备)的实际值、示值误差、修正值等校准结果,及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但检测实验室使用这个被校测量设备实施测量时,得到的是测量结果,需要评定的是测量结果或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并不是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一般来说,检测实验室测量结果或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远比校准机构校准证书给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小,根据JJF1059.1的相关规定,检测实验室在评定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时,校准证书所给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楼主认为“校准机构在校准报告上体现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不应该进行考虑”,完全正确。
  楼主说:“检测实验室(的测量)设备去校准,应该是去寻找测量设备与上级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这是检测实验室真实的送校目的。说“这个示值误差的大小在不影响检测结果有效性的时候,并不会对检测结果修正”,即检验和生产人员在实施测量时,一般直接读取测量设备所给测得值,并不使用“修正值”,这也是真实情况。此时,所用测量设备在最大示值误差或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允许值范围内的变动无法确定,即最大误差或示值允差给测量结果引入不确定度分量,成为关键因素,而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或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均可忽略不计或不予考虑。
  需要指出的是,当测量人员并不直接在测量设备上读取测得值,即不是“按级使用”,而是“按等使用”测量设备时,即另拼标准值并与该测量设备组合,对被测参数进行比较测量,就必须使用校准证书给的“实际值”或“修正值”。此时,校准证书给该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给实施测量所得测量结果引入不确定度分量的关键因素,就不能忽略不计,而必须考虑了。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路云先生回答的四条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回答错误。
      我哪句话答非所问?哪句话回答错误啦?24楼的“学术流氓”纯粹就是在这里嘴贱招骂找抽。
      但检测实验室使用这个被校测量设备实施测量时,得到的是测量结果,需要评定的是测量结果或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并不是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谁说过检测实验室评定的测量结果或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是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啦?到底谁在这里答非所问呀?
      一般来说,检测实验室测量结果或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远比校准机构校准证书给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小,根据JJF1059.1的相关规定,检测实验室在评定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时,校准证书所给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楼主认为“校准机构在校准报告上体现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不应该进行考虑”,完全正确。
      大家看看这位狗屁不懂的忽悠大师,居然说出这种让人笑掉大牙的外行话。众所周知,无论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还是“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在不间断的校准链上,自上而下都是逐级扩大的。这个不学无术的“学术流氓”却说检测实验室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或“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比所使用的测量设备《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还要小得多。言下之意就是检测实验室的人、机、料、法、环各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比测量设备“机”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还要小。可能吗?哪家检测实验室所评定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或“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没有包括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你找一份这样的评定案例出来给大家看看。
      此时,所用测量设备在最大示值误差或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允许值范围内的变动无法确定,即最大误差或示值允差给测量结果引入不确定度分量,成为关键因素,而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或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均可忽略不计或不予考虑。
      “学术流氓”连“偏移指标”(误差)与“离散指标”(不确定度)的功能都拎不清,将两者混为一谈。“最大误差”是实际最大偏移程度的定量表征,“示值允差”是人为规定的最大偏移程度的极限要求,两者都没有定量表征测量结果离散不确定区间大小的功能。“最大误差”只是单一的测量结果,不是一组测量结果,所以不存在“离散性”,也就不存在“不确定度”。只有“误差的平均值”(一组误差测量结果的中心),才具有不确定离散区间的存在,才具有不确定度与之关联绑定。
      需要指出的是,当测量人员并不直接在测量设备上读取测得值,即不是“按级使用”,而是“按等使用”测量设备时,即另拼标准值并与该测量设备组合,对被测参数进行比较测量,就必须使用校准证书给的“实际值”或“修正值”。此时,校准证书给该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给实施测量所得测量结果引入不确定度分量的关键因素,就不能忽略不计,而必须考虑了。
      不考虑不代表不存在,不引用上级机构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也不代表不考虑,而是用最大允差套算的方法,人为将测量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放大到人为规定的允许极限值。但这种情况都是在不知道(或上级计量机构未给出)测量设备“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情况下才为之,与是否修正使用没有任何关系。修正的目的仅仅是纠偏,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能改变测量结果的离散不确定区间的大小(可靠性)。谁强制规定了“按级使用”不可以修正啊?不以“等别”和“级别”划分的测量设备怎么使用?狗屁不懂在这里瞎嚷嚷。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流氓问:我哪句话答非所问?哪句话回答错误啦?24楼的“学术流氓”纯粹就是在这里嘴贱招骂找抽。
  答:流氓骂人是其本性,任何骂人理由都站不住脚,都是为婊子立牌坊。你回答的四条都不是楼主所问,因此均属于答非所问,你的后两条均犯有概念和理论错误。
  2流氓问:检测实验室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或“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比所使用的测量设备《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还要小得多。言下之意就是检测实验室的人、机、料、法、环各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比测量设备“机”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还要小。可能吗?
  答:提出此问题恰恰证明只会骂人的流氓一点基本常识都没有。检测实验室使用测量设备实施测量活动,校准实验室对检测实验室所用设备实施校准,校准实验室所用测量设备是计量标准。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于所用计量标准的示值误差等计量特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于所用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等特性。根据溯源性基本规则,计量标准的示值误差等特性远比被校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等小得多,因此,计量标准给校准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远比检测实验室所用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小。根据不确定度评定时可以忽略那些占比很小的不确定度分量相关规定,如果测量中不使用修正值,检测实验室在评定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完全可以忽略校准机构给出的所用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基本常识。
  3流氓原话:“最大误差”是实际最大偏移程度的定量表征,“示值允差”是人为规定的最大偏移程度的极限要求,两者都没有定量表征测量结果离散不确定区间大小的功能。“最大误差”只是单一的测量结果,不是一组测量结果,所以不存在“离散性”,也就不存在“不确定度”。只有“误差的平均值”才具有不确定离散区间的存在,才具有不确定度与之关联绑定。
  答:这是最为典型的概念不清语言。既然告诉你“最大误差”,就是告诉你被校测量设备的误差在“最小”误差至“最大”误差之间变化,但最差不超过所给“最大”误差。用它实施测量,评定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即可用此“最大误差”作为依据的信息。但,往往实施测量时,测量人员会选用同型号同规格的任一测量设备,此时“最大误差”就不能确定。但只要设备“合格”,其最大误差绝不会超过规程/规范规定的“示值允差”。所以,几乎所有发表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案例,均使用“示值允差”评定该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所谓“只有误差的平均值,才具有不确定离散区间的存在,才具有不确定度与之关联绑定”的说法是错误的。
  4流氓原话:不考虑不代表不存在,不引用上级机构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也不代表不考虑,……这种情况与是否修正使用没有任何关系。修正的目的仅仅是纠偏,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能改变测量结果的离散不确定区间的大小(可靠性)。谁强制规定了“按级使用”不可以修正啊?不以“等别”和“级别”划分的测量设备怎么使用?狗屁不懂在这里瞎嚷嚷。
  答:此帖以铁的事实证明,骂人“狗屁不通”的流氓恰恰“狗屁不通”。不确定度评定中忽略较小分量的影响,是科学的,也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所谓“按级使用”是按确度级别使用测量设备,是直接使用测量设备的指示值获得测得值。所谓“按等使用”是按准确度等别使用测量设备,是使用测量设备指示值的“实际值”或“修正值”获得测得值。这是两种原理完全不同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决定着测量结果,测量方法不同,所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自然不同。让“修正的目的仅仅是纠偏,不能改变测量结果的离散不确定区间的大小(可靠性)”的说法见鬼去吧。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9/20 2:24:50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你回答的四条都不是楼主所问,因此均属于答非所问,你的后两条均犯有概念和理论错误。
      大家看看这位蛮不讲理强词夺理的“学术流氓”的秉性,这也叫举证?这也叫反驳?那本主题已揭题的“最佳答案”是怎么遴选出来的?是我自封的吗?怎么没把你的回复推荐上去呀?别人都是傻子,就你天门高是不是?臭不要脸的“学术流氓”!
      检测实验室使用测量设备实施测量活动,校准实验室对检测实验室所用设备实施校准,校准实验室所用测量设备是计量标准。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于所用计量标准的示值误差等计量特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于所用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等特性。
      狗屁不懂的规某人,居然也好意思在这里说教。计量标准的示值误差等计量特性是“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吗?那是与被校对象无关的“校准过程的不确定度”(或者“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主要来源。如此简单的常识都拎不清,你在好意思说别人“一点基本常识都没有”啊?看看CNAS的规范性文件是怎么说的吧:

      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检测实验室。那就是:被测对象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般不应优于或等于所用测量设备溯源证书中报告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根据溯源性基本规则,计量标准的示值误差等特性远比被校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等小得多,因此,计量标准给校准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远比检测实验室所用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小。
      计量标准给校准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那是“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吗?那仅仅是“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中的一个分量,还有人、料、法、环给校准结果引入的分量呢?都忽略了吗?。你这个滥竽充数的“拧种”,到底想忽悠谁呀?
      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被测对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往往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分量。所以才要求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含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应优于被测对象不确定度的三倍。这个“学术流氓”连什么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什么是“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或“校准和测量能力CMC”)都拎不清,将其混为一谈。
      根据不确定度评定时可以忽略那些占比很小的不确定度分量相关规定,如果测量中不使用修正值,检测实验室在评定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完全可以忽略校准机构给出的所用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基本常识。
      让你找一份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不考虑测量设备不确定度影响的案例出来给大家看,你敢晒吗?你晒得出吗?至今也没有看见一份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已知校准机构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而弃之不用的。所有的评定案例中,都是测量设备《检定证书》没有提供“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情况下,直接引用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MPEV去套算出一个更大的不确定度,作为测量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还众所周知的基本常识,你常识个屁!
      既然告诉你“最大误差”,就是告诉你被校测量设备的误差在“最小”误差至“最大”误差之间变化,但最差不超过所给“最大”误差。用它实施测量,评定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即可用此“最大误差”作为依据的信息。
      你没有告诉我“最小误差”,我怎么来判定误差的离散(或变化)区间有多大?“最大误差”与“示值允差”是一码事吗?评定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即可用此“最大误差”作为依据的信息,这是从那阴间里搜来的?仪器A的误差变化范围为0~+1,仪器B的误差变化范围为-1~+1,请问两者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一样大吗?你这个大粪浇(教)屎的臭水平,拎不拎得清啊?
      所以,几乎所有发表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案例,均使用“示值允差”评定该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26楼的“学术流氓”睁大眼睛看看清楚,以上评定案例,是不是都是使用“示值允差”来评定该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啊?所以说你对CMA资质认定和CNAS能力认可是狗屁不懂一窍不通。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滥竽充数鱼目混珠,骗取一顶“专家”的头衔在这里行骗啊?
      所谓“只有误差的平均值,才具有不确定离散区间的存在,才具有不确定度与之关联绑定”的说法是错误的。
      你说错误的就是错误的?有依据吗?有证据吗?哪个误差的不确定度,关联绑定的“误差测量结果”不是一组测量误差的平均值?
      不确定度评定中忽略较小分量的影响,是科学的,也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所谓“按级使用”是按确度级别使用测量设备,是直接使用测量设备的指示值获得测得值。所谓“按等使用”是按准确度等别使用测量设备,是使用测量设备指示值的“实际值”或“修正值”获得测得值。这是两种原理完全不同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决定着测量结果,测量方法不同,所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自然不同。让“修正的目的仅仅是纠偏,不能改变测量结果的离散不确定区间的大小(可靠性)”的说法见鬼去吧。
      看看这位狗屁不懂的“学术流氓”的狗屎辩解。问你谁强制规定了“按级使用”不可以修正?不以“等别”和“级别”划分的测量设备怎么使用?你正面回答了吗?同一次测量得到的两个测量结果(一个修正,一个不修正),请问测量原理哪里不同?测量方法哪里不同?你只进行了一次测量,何来原理不同、方法不同?这明明是因为数据处理方式导致测量结果的差异,根本就不是因为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所致。两者的唯一差异,就是准确度不同,但两者的不确定度却是相同的。请问,这不是“纠偏”是什么?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骂人流氓问:计量标准给校准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那是“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吗?
  答:请看清楚我说的话:“计量标准给校准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远比检测实验室所用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小”,只有只会骂人的流氓才会将某某某“给校准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与“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概念不分,混为一谈。
  2流氓问:让你找一份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不考虑测量设备不确定度影响的案例出来给大家看,你敢晒吗?你晒得出吗?
  答:出版的不确定度评定案例比比皆是,人人可见。请骂人流氓不要模糊“测量设备不确定度”,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中,所谓“测量设备不确定度”指测量中“所用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的简称。这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个极其重要的分量,怎可“不考虑”?我说的可以忽略不计,是校准机构给的该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请骂人砖家不要一再玩弄概念混淆的把戏,欺蒙广大版友。
  3流氓问:你没有告诉我“最小误差”,我怎么来判定误差的离散(或变化)区间有多大?“最大误差”与“示值允差”是一码事吗?评定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即可用此“最大误差”作为依据的信息,这是从那阴间里搜来的?
  答: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别人教你吗?告诉你“最大误差”,“最小误差”当然比“最大误差”小,你理解成0也未尝不可。误差无论多大,都不会大于“最大误差”。日常工作中,检测人员甚至连“最大误差”都不考虑,知道测量设备“合格”就足够了。校准证书给出的“最大误差”不会超出规程/规范规定的“示值允差”,一般用“示值允差”作为可靠信息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理论依据就基于此。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9/21 4:34:58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4流氓原话:26楼的“学术流氓”睁大眼睛看看清楚,以上评定案例,是不是都是使用“示值允差”来评定该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啊?所以说你对CMA资质认定和CNAS能力认可是狗屁不懂一窍不通。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滥竽充数鱼目混珠,骗取一顶“专家”的头衔在这里行骗啊?
  答:看标准要理解标准所讲的具体条件和问题实质。CNAS=CL023的4.4.2条是不考虑不确定度分量大小而全面讲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楼主问的是由“检定或校准证书”所给“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4.4.2.1条的信息),远小于由“其他资料或手册”所给信息(例如示值允差等信息)评定的不确定度时,是否可以忽略。你用CNAS=CL023的4.4.2条规定回答,是错用了地方,所答非所问。
  CNAS=GL016的附录D1是“燃料油运动粘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请你搞清楚“已标定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含义。这就是我说的“按等使用”,“已标定的”即校准结果给定的实际值或修正值,获得测量结果的方法不是从测量设备上直接读得,不是“按级使用”的方法。此时必须考虑校准证书给出的实际值或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因此标准的表述完全正确。
  5骂人流氓问:谁强制规定了“按级使用”不可以修正?不以“等别”和“级别”划分的测量设备怎么使用?你正面回答了吗?
  答:谁都没强制规定“按级使用”不可以修正,你完全可以修正以提高测量结果准确性。但“按级使用”的修正与“按等使用”的修正并不是同一个测量方法,所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将完全不同。“按级使用”修正后的测量结果,该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来自于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示值允差),会略大于不修正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即以降低测量结果可信性的代价提高了准确性。“按等使用”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将排除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远远小于“按级使用”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以增加工作量的代价,同时提高了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信性。
  以“等别”和“级别”划分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是必要的。其目的就是区分实施的测量方案是否使用校准证书给出的“修正值”。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9/21 4:57:11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请看清楚我说的话:“计量标准给校准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远比检测实验室所用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小”,只有只会骂人的流氓才会将某某某“给校准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与“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概念不分,混为一谈。
      校准实验室的校准过程与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是人、机、料、法、环都不相同的两个不搭界的测量过程,而且是校准链上的上下两级没有可比性的测量过程。你搬到一起来嚼舌什么意思?谁概念不清,混为一谈啦?你无非就是在这里鱼目混珠,以达忽悠误导之目的。可谓是存心恶意,别有用心。
      我说的可以忽略不计,是校准机构给的该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请骂人砖家不要一再玩弄概念混淆的把戏,欺蒙广大版友。
      “校准机构给的该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难道不是校准机构出具的,该测量设备《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吗?检测机构用该测量设备进行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啥时候说可以忽略不计该不确定度啊?到底谁在这里玩弄概念混淆的鬼把戏,忽悠蒙骗广大版友啊?
      告诉你“最大误差”,“最小误差”当然比“最大误差”小,你理解成0也未尝不可。误差无论多大,都不会大于“最大误差”。日常工作中,检测人员甚至连“最大误差”都不考虑,知道测量设备“合格”就足够了。校准证书给出的“最大误差”不会超出规程/规范规定的“示值允差”,一般用“示值允差”作为可靠信息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理论依据就基于此。
      我在27楼第12段最后一句紧接着问你:仪器A的误差变化范围为0~+1,仪器B的误差变化范围为-1~+1,请问两者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一样大吗?你是喉咙被鬼掐了还是被一坨屎给哽住啦?为什么装聋作哑视而不见拒绝正面回答呀?我已经说得清清楚楚,只有上级计量机构出具的《检定证书》中未提供“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情况下(检测实验室只知道该测量设备是合格的,不知道该测量设备具体的“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才采用这种用最大允差套算的办法求得该测量设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叫你晒出已知“仪器不确定度”而弃之不用的案例你晒不出。我27楼晒出的案例彻底推翻了你几乎所有发表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案例,均使用“示值允差”评定该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这一毫无事实根据的,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谬论。你还有什么好狡辩的?要反驳可以,把证据晒出来。
      但,楼主问的是由“检定或校准证书”所给“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4.4.2.1条的信息),远小于由“其他资料或手册”所给信息(例如示值允差等信息)评定的不确定度时,是否可以忽略。你用CNAS=CL023的4.4.2条规定回答,是错用了地方,所答非所问。
    楼主的主题帖中原文是这么表述的吗?臭不要脸的“学术流氓”,编造谣言也该有点谱吧。我晒出的是CNAS-CL023:2018第4.4.2大条,下面的子条款包括第4.4.2.1条~第4.4.2.2条。你提及的4.4.2.1条我没有晒出吗?如此清晰的证据,你居然说我用错了地方,所答非所问。臭不要脸的“学术流氓”已经到了丧心病狂不择手段不顾廉耻的地步了。
      请你搞清楚“已标定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含义。这就是我说的“按等使用”,“已标定的”即校准结果给定的实际值或修正值,获得测量结果的方法不是从测量设备上直接读得,不是“按级使用”的方法。此时必须考虑校准证书给出的实际值或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因此标准的表述完全正确。
      1、篡改原文是你学术流氓惯用的手法,标准原文啥时候有“已标定的”这几个字啦。2、粘度计啥时候规定了什么时候“按等使用”,什么时候“按级使用”啊?粘度计什么时候出现了按等划分的啦?有分类标准依据吗?如果拿不出证据,那就纯粹是你自拍脑袋瞎编臆造,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
      谁都没强制规定“按级使用”不可以修正,你完全可以修正以提高测量结果准确性。但“按级使用”的修正与“按等使用”的修正并不是同一个测量方法,所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将完全不同。
      你也承认“按级使用”也可以修正啊。“修正”与按等使用还是按级使用有什么关系?“按级修正”是怎么操作的?“按等修正”又是怎么操作的?27楼结尾就问你:你只进行了一次测量(如:用直尺对某长度尺寸进行了一次测量),何来原理不同、方法不同?你回答了吗?修正仅仅是对未修正的测量结果,加了一个常数而已(是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而不是改变测量过程与方法),怎么可能会改变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离散区间的大小呢?说“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将完全不同”,有依据吗?
赞贴
1
收藏
0
拍砖
0
2022/9/22 10:27:43 Last edit by luyunnc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