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

主题:【讨论】白炽灯和卤素灯的差异

浏览0 回复82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大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nemoium 发表:
1、“测量的本质是比较”,很有嚼头。不知道你对绝对测量和无标分析,有什么看法吗?我对这些还是比较模糊。

2、对这个谱图,我觉得
因为所有的理论、模型,只有被实验证实了,才能被接受,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就算这个图是根据模型所画,但一定和实际的光谱图非常非常相近,不然绝不会在很多资料中都堂而皇之的作为钨灯的谱图。

论坛上有一部分人,包括你和anping等,讨论问题非常认真,我非常赞赏,和这样的人讨论是让人愉悦的。。。。言归正传,

1、声明一下,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有一次听张殿林先生说的,上次回复时突然想到,而且我也赞同,就好比相对论,没有参照系的情况下讨论运动或静止没有意义。你提到无标分析,能不能举个例子?因为我迄今还没见过完全脱离标准的"无标"测量。

2、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实验测量的结果肯定有,比如1900年Lummer的实验工作,参考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12485492/abstract ,但没有那么高的温度测量,当时测到1300C,不到1600K,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温度下很多材料可以用来作为测量辅料,热电偶的应用也没有太大问题。但3000K以上的实验测量则是极端困难的,而且据我所知尚无统一标准,所以我怀疑那个图并非来自实验。理论-实验在这个问题上我猜测是人们从低温实验结果抽取理论然后外延到高温,而极高温部分很难找到实验上的旁证。
大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补充一个实验测量结果的图,最高测量温度在1600K左右,辐射波长在1微米以上
参考文献(e-fulltext attached afterwards):
O. Lummer and E. Pringsheim, Kritisches zur schwarzen Strahlung, Annalen der Physik, 311(9), 192-210(1901)
Kritisches zur schwarzen Strahlung---AnnDerPhys.pdf (此资料非仪器网注册用户可匿名下载)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handsomeland
祥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handsomeland 发表:
论坛上有一部分人,包括你和anping等,讨论问题非常认真,我非常赞赏,和这样的人讨论是让人愉悦的。。。。言归正传,

1、声明一下,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有一次听张殿林先生说的,上次回复时突然想到,而且我也赞同,就好比相对论,没有参照系的情况下讨论运动或静止没有意义。你提到无标分析,能不能举个例子?因为我迄今还没见过完全脱离标准的"无标"测量。

2、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实验测量的结果肯定有,比如1900年Lummer的实验工作,参考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12485492/abstract ,但没有那么高的温度测量,当时测到1300C,不到1600K,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温度下很多材料可以用来作为测量辅料,热电偶的应用也没有太大问题。但3000K以上的实验测量则是极端困难的,而且据我所知尚无统一标准,所以我怀疑那个图并非来自实验。理论-实验在这个问题上我猜测是人们从低温实验结果抽取理论然后外延到高温,而极高温部分很难找到实验上的旁证。


看以前anping老师举办的讲座,知道anping老师76年就参加工作了。所以,对anping老师还是非常的敬佩,德行和工作态度非常值得我学习。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想掌握一个方面都难,什么都知道那是更不可能了。讨论讨论是捷径。


1.无标分析也是在邓勃老师的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技术和应用》上见到的。

在5.10节,有个无标分析法。书上定义如下:

“无标分析是指使用适当方法消除样品基体和共存组份的干扰效应后,可以使用被测元素纯水溶液标准系列进行校正和定量,而不必使用与样品组成准确匹配的标准系列进行校正。”

“绝对分析是无需使用任何标准进行校正,只基于分析信号响应值便可定量,如重量分析,库仑分析等,对于AAS而言,基于理论关系式利用有关物理常数来计算被测元素含量。”

具体内容还没怎么仔细看。而且,对这些以前也没接触过。也很困惑。

大陆要是有兴趣,我可以扫描给你。

2.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在6000k,不知道,普通的卤钨灯会不会融化呢??也许有人制作了个特殊的灯进行了实验呢?

“理论-实验在这个问题上我猜测是人们从低温实验结果抽取理论然后外延到高温”,推理可以这样,但假如没能从实验上证明在高温时理论和实验也是吻合的相当好,那只能作为猜想,要不然要加限制条件。理论的不断完善也是基于实验的不断否定。

如果实验中,不可能有这样的灯,那它这个图有意义吗?科研人员的追求目标吗?

看了下大陆的帖子,我这是班门弄斧了。你很注重实验结果,我说的都是意念性的东西,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价值,呵呵。

要谢谢传说中的大陆现身说法。












祥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handsomeland 发表:
补充一个实验测量结果的图,最高测量温度在1600K左右,辐射波长在1微米以上
参考文献(e-fulltext attached afterwards):
O. Lummer and E. Pringsheim, Kritisches zur schwarzen Strahlung, Annalen der Physik, 311(9), 192-210(1901)
Kritisches zur schwarzen Strahlung---AnnDerPhys.pdf (此资料非仪器网注册用户可匿名下载)



晕,大陆,这文字也能看懂啊。德文吗?上午那个链接,我就觉得有点怪。handsomeland 也不是大陆的意思吧?为什么别人这么叫呢。
大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nemoium 发表:
1、……大陆要是有兴趣,我可以扫描给你。

2.如果实验中,不可能有这样的灯,那它这个图有意义吗?科研人员的追求目标吗?

1、资料中心恰好有这本书, 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31524.shtml ,不过这个超星版缺了第237页和第475页两页,如果方便的话能否把这两页照下来给我分享一下:) 依然谢谢你的仗义,呵呵。
这节我看了,邓勃先生讲的无标分析实际并非无标测量,这个分析过程有两个特点:
i)  需要测量一系列的样品,实际上是不同条件下样品自身进行比较;
ii) 需要使用一定的模型进行拟合,这对于人们熟知的样品的分析有用武之地。
说它并非其所谓的绝对分析,是因为还有些"默许"的标准存在,比如光源的波长。实际上邓勃先生在这一节第一段的结尾也承认“从严格意义上,无标分析也不是不用标样校正,只是不必用于样品组成准确匹配的标样来校正。”

2、这个图有意义,它能够用来估计恒星的温度,估计原子弹爆炸中心的温度等等。但也仅仅是估计,而并非测量,我迄今没有见过用发射光谱外延理论之外的手段直接测量出极端高温的idea。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handsomeland
大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nemoium 发表:
德文吗?上午那个链接,我就觉得有点怪。

二战之前的许多真正的首次发现都是德语写的,所以德语值得学。不过我的词汇量还不到一千,不得不读的文献才会带着辞典慢慢啃。
熟人叫我大陆大概因为我姓陆。
bear200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zw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nemoium先生可以搜一下DOAS,它应该也算是UV的一种无标分析了。呵呵,我一向较懒,只负责无责任提供一点线索,nemoium先生也不用介意我之前说的话。

原文由 nemoium 发表:
“无标分析是指使用适当方法消除样品基体和共存组份的干扰效应后,可以使用被测元素纯水溶液标准系列进行校正和定量,而不必使用与样品组成准确匹配的标准系列进行校正。”

“绝对分析是无需使用任何标准进行校正,只基于分析信号响应值便可定量,如重量分析,库仑分析等,对于AAS而言,基于理论关系式利用有关物理常数来计算被测元素含量。”

祥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handsomeland 发表:
1、资料中心恰好有这本书, 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31524.shtml ,不过这个超星版缺了第237页和第475页两页,如果方便的话能否把这两页照下来给我分享一下:) 依然谢谢你的仗义,呵呵。
这节我看了,邓勃先生讲的无标分析实际并非无标测量,这个分析过程有两个特点:
i)  需要测量一系列的样品,实际上是不同条件下样品自身进行比较;
ii) 需要使用一定的模型进行拟合,这对于人们熟知的样品的分析有用武之地。
说它并非其所谓的绝对分析,是因为还有些"默许"的标准存在,比如光源的波长。实际上邓勃先生在这一节第一段的结尾也承认“从严格意义上,无标分析也不是不用标样校正,只是不必用于样品组成准确匹配的标样来校正。”

2、这个图有意义,它能够用来估计恒星的温度,估计原子弹爆炸中心的温度等等。但也仅仅是估计,而并非测量,我迄今没有见过用发射光谱外延理论之外的手段直接测量出极端高温的idea。


谢谢大陆的辛勤施法。

你要的那两页弄好了,扫描的还行。

273页和475页

大陆,你说光源的波长是默认的标准,这个我理解是测量条件。光源波长也是相对的?好玄,有种半夜看鬼片的感觉,森人!

也许确实很多都是相对的,不过,有时不妨看成绝对量吧,不然这也相对,那也相对,对理解问题也不一定有好处。

“测量的本质是比较。”,也许是我们现实的条件决定的。比如目前的理论水平,测试条件。欧洲做的那个量子对撞机,也是为了验证理论吧?(我感觉大陆是实验型学者,呵呵,杨振宁说自己实验不行,只能做个理论物理学家。)

比较也许只是最简便、高效的测量方法。也符合我们日常思维习惯--好不好,是比较出来的。当我们对同类事物不是很了解时,我们先想到的也是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再有像量子物理中的波函数的概率解释。爱因斯坦、德布罗意等并不认为不确定性是物理实质,认为只是目前的知识所限。

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帖子,隐约说日本人在用传统理论不能实现控制时,就用模糊理论来控制系统。

像在1974年,英国的E.H.Mamdani首次用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实验性的蒸气机控制,并取得了比传统的直接数字控制算法更好的效果。不过只是效果好,所以才胜出。

比如一道数学题,我们可以按部就班冗长的解答,也可以使用某种技巧巧妙解答。相对测量、模糊控制,我觉得更像是这种技巧。

不知道大陆有没这种感觉。高中时,很多数学问题的解答是需要技巧的,可以说是必须的,所以很多课外书上都是这个技巧,那个技巧。这也许是高中课本的知识所限,题目过难,但课本的知识有限。中学时,数学很厉害的,有些都是自学完高数了---知识水平高了,就可以少用技巧了。

总之,我的意思就是相对测量只是技巧,不是本质。



模糊理论创始人L.A.Zadeh提出了大系统不相容原理,当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时,对其精确了解的能力就会下降,且当达到一定的阀值时,复杂性和精确性将互相排斥。

就像,原子吸收的定量基础A= KC,其实K是有非常明确的物理公式的。只是,其中的各个物理常数不易确定,过程过于复杂,所以用比较法确定K值。如果各个常数能够确定,在某些近似下是可以实现绝对分析的。只是实现起来很遥远。

再说点题外话。

那天大陆提到plank law ,我一下蒙了,啥公式啊,好高深。刚刚翻量子物理书,才发现,就是普朗克于1900年导出的黑体辐射公式。

书上提到,『普朗克所以能的导出这样的公式,是由于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他“幸运地猜到”,同时为了和实验曲线很好地拟合,他“绝望地”,“不惜任何代价地”(引文均为普朗克本人的话)提出了能量子化的假设。』

好书总是以这样的话让人振奋。


而且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也是思维火花的迸现,上帝对他的恩赐。当然也是因为爱因斯坦是少有天才,上帝对他额外恩宠。

模拟电路设计大师Razavi的一句话也很精辟“好的模拟电路设计需要直觉、严密和创新。作为模拟电路设计者,必须以工程师的眼光快速而直觉地理解一个大的电路,以数学家的智慧量化那些在电路中难以捉摸的而又重要的效应,以艺术家的灵感发明新的电路结构。”

看大陆的一个帖子,好像有点这个意思。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写了这么些,可能是回家后,太寂寞了,胡乱说些。大家担待些。






附件: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nemoium 发表: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写了这么些,可能是回家后,太寂寞了,胡乱说些。大家担待些。


有什么可“担待”的?如果没有这些“胡说”版面还能活跃吗?
大家彼此的愿望是一致的。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