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质谱书评活动第一期

浏览0 回复23 电梯直达
戈壁明珠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质谱书评活动第一期
 
本版是质谱区的基本版块之一,主要是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一些应用。现将展开对版面资料的集中讨论,因为书籍较多,因此分为多期进行。本期书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盛龙生 苏焕华 郭丹滨编。活动中回复有奖问题可以得到更多奖励。视回复内容给与1-10分的加分。

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此跟帖,有什么经验或者总结欢迎与大家共享,好的问题帖和回复帖以及对问题解决有帮助的回复都有更多惊喜相送。问题帖1-3分。回复帖2-10分。好的经验或者学习方法以及知识总结也给予丰厚奖励。

整个书评活动完成后,再进行统计,发帖多、质量好的5位版友将为获得一份大礼包。分别得到50、40、30、20、20分的奖励

不要为了获得奖励而去灌水,灌水必删!

请各位多多支持!!!

最新有奖问题在2楼!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戈壁明珠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一章气质联用技术
第一、二节:
阅读内容小结:

质谱和气谱的共同点使两者的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无论是质谱还是色谱在结构上几乎不作改动就可以组成联用系统。色谱柱出口和质谱进样口直接连接,色谱柱中的组分进入质谱系统很容易,但是质谱要求的高真空对载气流量的要求是一个难点。毛细管柱的广泛使用/真空泵性能的提高/和大抽速涡轮泵的出现保证了两者的连接,现在接口实际上就是一根可控加热的导管。样品传输利用率几乎达到100%。灵敏度提高,专用质谱柱使质谱背景降低。

气相利用不同的物质在固定相分配系数的差别来使化合物达到分离,依据保留时间/色谱峰高或面积来定性和定量,气相的特点是高效分离能力和高灵敏度,明显的缺点是不同化合物保留时间的重合,造成定性的误差。质谱的特点是测化合物的分子量、元素组成、经验式、具有定性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检测快速等特点,但是对样品而言,复杂的本底会对质谱产生干扰,而分离正是气相色谱的长处,气质联用使两者的优势互补,兼有两者之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主要特点如下:利用气相进样,避免样品和质谱污染,提高对混合物的分离效率,能更好的排除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多种扫描方式,适用性强。联用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时间、强度、质荷比三维信息,专属性强。

气质联用仪器的性能指标:气相进样系统,柱系统

质谱仪的性能指标:质量范围、分辨率、灵敏度、扫描速度。其中灵敏度不但和检测器有关,还和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透镜系统、真空系统配置等都有关系。

1.质量范围  质量范围通常定义为质谱仪器能检测到的最低和最高质量。质量范围取决于质量分析器的类型。实际上质谱测的是质荷比,因此,实际测得的质量取决于离子所带电荷数。在考察仪器质量范围时,还要注意全质量范围内的离子丰度是否存在歧视效应,尤其是高质量端的离子是否有足够的丰度。
质量准确度:是指离子质量测定的准确性。

质量轴的稳定性:指质谱测定离子质量的坐标,也成质量标尺。质量轴稳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质量标尺发生漂移的幅度。质量轴的稳定性关系到质量测量的准确性。

离子丰度的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离子丰度的变化。

2.分辨率:是指质谱分辨相邻两个离子质量的能力。实际计算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双峰法,10%峰谷法。R=M/ΔM    式中M为单峰质量或者双峰平均质量。ΔM两相邻峰质量差。    二是单峰法    R=M/ΔM    式中M为单峰质量,ΔM50%峰高处的峰宽。

3.灵敏度
分为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绝对灵敏度检测器对一定样品量的信号响应值。
S=I/Q  S——灵敏度    I——信号响应值      Q——单位进样量

相对灵敏度定义为一定进样量获得的待测信号强度S和噪声信号强度N的比值S/N,为无量纲的量。噪声包括电噪声和化学噪声。

4.扫描速度:指质谱进行质量扫描的速度,定义为每秒钟扫描的最大质量数。扫描速度取决于质量分析器的类型个结构参数还和计算机运行速度以及接口的A/D、D/A转换速率有关系。扫描速度是质谱数据采集的一个基本参数,影响质谱的数据采集质量。对获得合理的质谱图和好的色谱峰型有显著影响。

气质联用灵敏度及其测试:
习惯上直接用信噪比来检验。采用一定浓度的标样,在一定操作条件下采集质谱图,选择某一质量离子信号峰值和某一段基线的噪声峰值,计算比值。

影响灵敏度的因素:灵敏度测试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色谱进样方式、样品利用率、色谱分离效果、质谱条件等。实际测试时,进样方式、进样量、色谱柱规格、温度条件、质谱离子化方式、仪器调谐、质量范围、分辨率、灵敏度、扫描速度都应该规范。不同的标样、不同的浓度对灵敏度的测定都是有影响的。高浓度的标样可以摸索最佳条件,但是样品残留和记忆效应会影响测试的真实性。

对离子阱、四级、磁质谱,灵敏度和分辨率成反比。

选择离子扫描比全扫描的信噪比高。多反应检测方式的信噪比会高一些。

真空系统的配置也会影响灵敏度,高真空泵的抽速和抽气方式会给出不同的灵敏度指标,扩散泵的油蒸气造成本底升高会影响灵敏度。实际样品测试中,真空状态不好,灵敏度会显著下降。

化学噪声对灵敏度有很大影响。化学噪声包括:柱流失、扩散泵油蒸气、样品基质、载气纯度、进样口隔垫流失、衬管污染、样品残留、清洗用溶剂残留、离子源和分析器污染等。

仪器灵敏度的指标测试评价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使用中能维持的实际灵敏度,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是保持灵敏度重复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调谐方式对灵敏度的影响  自动调谐和标准调谐是不同的,灵敏度调谐可以提高某一质量段的灵敏度,有利于得到高的信噪比。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zongguitang
戈壁明珠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有奖问题:
1.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有哪些共同点?
2.气质和单独的气相、质谱相比,有哪些优点?
3.对离子阱、四级、磁质谱,灵敏度和分辨率成反比,那么,对飞行时间质谱,灵敏度和分辨率有什么关系?
4.灵敏度和分辨率成反比,那么本书Page18中的公式 R=S/K 正确吗?
R分辨率 S为灵敏度
5.均方根信噪比如何计算?
6.为什么四级质谱在全质量范围内峰宽都相等?
7.分辨率和质量测定准确性有关系吗?
8.目前灵敏度测试有哪些标样?各应用在什么地方?
雾非雾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先问个问题:楼主说的是盛龙生 苏焕华 郭丹滨编的,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吗?
这本书联用技术原理讲解的很透,学到不少东西。
戈壁明珠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回楼上,正是这本书,内容很好,不过有些看得不太明白。
雾非雾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ongguitang 发表:
回楼上,正是这本书,内容很好,不过有些看得不太明白。


刚开始看,有些地方确实要琢磨琢磨才行,想不出来再问。
雾非雾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以下的地址是这本书LCMS部分的内容。可以学习学习。

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液质联用部分)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1228/1669408/
分子粒粒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有哪些共同点?    它们的共同点是 高灵敏度
气质和单独的气相、质谱相比,有哪些优点?    利用气相进样,避免样品和质谱污染,提高对混合物的分离效率,能更好的排除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多种扫描方式,适用性强。联用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时间、强度、质荷比三维信息,专属性强。
对离子阱、四级、磁质谱,灵敏度和分辨率成反比,那么,对飞行时间质谱,灵敏度和分辨率有什么关系?    飞行时间质谱属于高分辨质谱,可以测定精确质量数,具有高的灵敏度

目前灵敏度测试有哪些标样?各应用在什么地方?
GC-MS灵敏度表示在一定的样品(如八氟萘或六氯苯),在一定的分辨率下,产生一定信噪比的分子离子峰所需的样品量。具体测量方法如下:通过GC进标准测试样品(八氟萘)1pg,质谱采用全扫描方式从m/z200扫到m/z300,扫描完成后,用八氟萘的分子离m/z272做质量色谱图并测定m/z 272离子的信噪比,如果信噪比为20,则该仪器的灵敏度可表示为1pg八氟萘(信噪比20:1)。有的仪器用六氯苯作测试样品,那么测量时要改用六氯苯的分子离子m/z288.如果仪器灵敏度达不到1pg。则要加大进样量,直到有合适大小的信噪比为止。用此时的进样量及信噪比规定灵敏度指标。
LC-MS的灵敏度测定常采用利血平作为测试样品,配置一定浓度的利血平(如10pg/μl),通过LC进一定量样品,以水和甲醇各50%为流动相(加入1%醋酸),全扫描,做利血平质子化分子离子峰m/z 609的质量色谱图。用进样量和信噪比规定灵敏度指标。
徐好狗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本书对于学生上课考试倒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要作为专业入门书籍还是有很大问题。

1、作者太老了,估计10年都没有在第一线工作了
2、新的原理、技术没有,发挥不了目前装备的特点
3、理论基础太薄弱,经验写了一大堆,但是写不出道理
4、作为实用手册不够实用,作为理论书籍又功底不够,到底定位在哪里?


symmacro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没读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一书。书店能买到吗或有电子版?
蛋蛋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请问楼上说的那本书  是苏老师他们写的那个吗 如果是  那我告诉你  你的结论不对  这些老师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强将  他们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