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第二届网络原创大赛】标准曲线法vs标准加入法--从实战中了解物理干扰

浏览0 回复24 电梯直达
ldgfiv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该帖子已被chemistryren设置为精华;
前两年,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样品,用火焰法测试金属铜中的微量银。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测试过程:
使用仪器:TAS-990AFG
对比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第一种方法:标准曲线法
样品:金属铜
前处理方法:称取0.5g样品,加入2mL水润湿,加入10mL硝酸,加热消解,直至消解完全,定容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稀释适当倍数,待测。
配制系列标液(0,0.25,0.5,1,1.5ug/mL)
相关参数设置:






标准曲线:



样品结果计算:
平行样一号:样品溶液经稀释后测试结果0.700ug/mL(称重0.4962g,定容体积50mL,稀释倍数5倍)
(0.700ug/mL*50mL*5)/0.4962g=352.68ug/g=352.68ppm
平行样二号:样品溶液经稀释后测试结果0.807ug/mL(称重0.5738g,定容体积50mL,稀释倍数5倍)
(0.807ug/mL*50mL*5)/0.5738g=351.60ug/g=351.60ppm
测试平均值:352.14ppm

第二种方法:标准加入法(标准添加法)
仪器相关参数设置与第一种方法相同 
校正方法选择标准添加法: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配制:
银元素储备液:移取1mL银标准溶液(1000ug/mL),置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
银元素系列标准溶液(标准加入法):4个100mL棕色容量瓶,分别加入0.0、2.5、5.0、10.0mL银元素储备液,分别加入5mL已消解定容的样品溶液,分别加入0.5mL硝酸,用纯水定容。
测试结果计算:
标准加入法测试结果为:0.240ug/mL
5mL样品定容于100mL中,相当于稀释20倍。
样品称重量为:0.5738g,定容体积为50mL
(0.240ug/mL*50mL*20)/0.5738=418.26ug/g=418.26ppm

数据分析:
标准曲线法:352.14ppm
标准加入法:418.26ppm
标准加入法的测试结果明显高于标准曲线法的测试结果。
这样的测试结果差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标准曲线法测试,样品中含有大量的铜离子(标准样品中并不含有近似的基体),产生了物理干扰,导致标准曲线法测试结果偏小;而标准加入法测试时,由于标准系列中基体是一致的,所以物理干扰的影响就被消除了。

下面介绍一下,什么叫物理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左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任何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引起的原子吸收信号强度变化的效应。物理干扰属非选择性干扰。
物理干扰产生的原因: 在火焰原子吸收中,试样溶液的性质发生任何变化,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原子阶级效率。如试样的粘度生生变化时,则影响吸喷速率进而影响雾量和雾化交率。毛细管的内径和长度以及空气的流量同样影响吸喷速率。试样的表面张力和粘度的变化,将影响雾滴的细度、脱溶剂效率和蒸发效率,最终影响到原子化效率。当试样中存在大量的基体元素时,它们在火焰中蒸发解离时,不仅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且在蒸发过程中,有可能包裹待测元素,延缓待测元素的蒸发、影响原子化效率。物理干扰一般都是负干扰,最终影响火焰分析体积中原子的密度。

那怎么排除物理干扰呢?
方法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标准加入法(就是上面使用的方法)
第二种:配制与试样相似组成的标准样品(就是做基体匹配),以上面的样品为例,就需要在标准系列溶液加入铜离子,加入量要与样品溶液中铜离子含量相近。
第三种:当被测元素在试液中浓度较高时,可以用稀释溶液的方法来降低或消除物干扰。

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实现,但每条标准曲线,只能测试一个样品。
第二种方法可同时测试多个样品,但配制与试样相似组成的标准样品有一定难度,不太容易实现。
第三种方法也是经常遇到的,直接稀释合适的倍数就可以解决了。

希望大家看了以上内容后,能对测试中的物理干扰有个基本了解,掌握基本的消除物理干扰的方法。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ldgfiv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djp198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感谢楼主提供了一个干扰现象和解决干扰的实例,但有下述问题和楼主商榷:
1.从你发表的文章中的现象看,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你这是“物理干扰”。而使用标准加入法对基体干扰是很有效的,你的样品测量中很可能是遇到了基体干扰,大多数可以认是为在气相中发生。
2.在文中说到“物理干扰”的概念我认为有误:你说道“指试样在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其物理特性如黏度、表面张力、密度等变化引起的原子吸收强度下降的效应。它是非选择性干扰。”从性质上看物理特性:粘度,表面张力,密度等影响的是雾化,由于这些原因使进入原子化器的待测物少了。属于“迁移干扰”,发生在样品的迁移过程中,当然这是物理干扰。但不是你说的在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
3.对于这一类物理干扰最好的办法是内标法。
以上如有错误,望指正。
chemistryre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用的是什么仪器好象没交代.另外,物理干扰应该也存在于标准曲线法中吧.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chemistryren
ldgfiv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jp1980 发表:
感谢楼主提供了一个干扰现象和解决干扰的实例,但有下述问题和楼主商榷:
1.从你发表的文章中的现象看,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你这是“物理干扰”。而使用标准加入法对基体干扰是很有效的,你的样品测量中很可能是遇到了基体干扰,大多数可以认是为在气相中发生。
2.在文中说到“物理干扰”的概念我认为有误:你说道“指试样在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其物理特性如黏度、表面张力、密度等变化引起的原子吸收强度下降的效应。它是非选择性干扰。”从性质上看物理特性:粘度,表面张力,密度等影响的是雾化,由于这些原因使进入原子化器的待测物少了。属于“迁移干扰”,发生在样品的迁移过程中,当然这是物理干扰。但不是你说的在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
3.对于这一类物理干扰最好的办法是内标法。
以上如有错误,望指正。

谢谢提醒,我的物理干扰概念写的太笼统了,已经重新修改。
hyson101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ldgfiv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hyson1017 发表:
请问LZ标准加入法不适宜什么情况测定?

1、与标准曲线法相比,标准加入法测定的浓度范围变窄,精密度下降,操作烦琐,    分析效率大大降低;
2、标准加入法不能消除加和性干扰,如光谱线干扰,背景吸收和污染等;
3、标准加入法不能消除特效性干扰,如火焰原子吸收中电离干扰和化学干扰,石墨炉原子吸收中的特效性基体干扰。
yj_84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wonder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谢谢楼主了,我们的样品是生活饮用水,线性,回收率都好,就是样品是负数,应该是物理干扰了
wxl_200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孤独走过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看了楼主的文章,学习了,不过存在二问题:
1\楼主的有效数意识不行,原吸能做出5位数的结果吗???
2\物理干扰大都是负干扰,但还是存在正干扰的,如基体是有机溶液或者说基体粘度如小于标液,一般就是正干扰的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chemistryren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思考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