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二届网络大赛参赛作品】···重磅出击,再谈“基质效应”··讨论升级,欢迎参与···

浏览0 回复202 电梯直达
风之彩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ickwang2008 发表:
原文由 juju11 发表:
楼主写的很详细了,请问从楼主目前从事的工作来说,经常会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的考查,请问楼主目前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考查基质效应的,目前SFDA对基质效应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是按照FDA的标准呢还是别的?
现在很多国外方法学的文献中一般都是采用至少高、中、低三个浓度,考查至少5份不同来源的基质的基质效应。个人认为只要不同浓度、不同基质来源的基质效应相差不大,方法就可以接受,至少这样,基质的影响是平行的,无论是什么浓度、什么来源。至于基质效应是否一定要小于20%,个人觉得只要能满足灵敏度要求就可以了。


首先感谢juju11的交流。

我们考察基质效应主要是测定六个不同个体的空白生物基质样品,加入LLOQ浓度的待测物,处理进样分析,同空白生物基质处理后的样品来比较,只要在空白生物基质中在待测物出峰处的响应低于LLOQ的20%,就认为是符合要求的。

juju提到方法只要满足灵敏度即可,其实不然,是因为在灵敏度满足的条件下,必须保证标准曲线满足要求,质控样品满足要求。但如果基质效应较大,那么很容易导致标准曲线的线性不好,或者质控样品不合格。所以有必要降低基质效应对方法的影响。

不知juju对此有何看法?谢谢交流。


呵呵,可能我写的不是很清楚,我的前提是做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浓度,至少5份不同的来源的基质,这样做出来的不同浓度、不同来源的基质效应如果差不多,线性是不会不好的,因为各浓度的基质效应影响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只做LLOQ附近,而不做其他的浓度,那么可能会存在不同浓度基质效应影响不同的情况,那么线性也有可能不好,从基质效应的本质来说,很有可能不同浓度的基质效应影响不同的哦。
dickwang20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uju11 发表:
原文由 dickwang2008 发表:
原文由 juju11 发表:
楼主写的很详细了,请问从楼主目前从事的工作来说,经常会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的考查,请问楼主目前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考查基质效应的,目前SFDA对基质效应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是按照FDA的标准呢还是别的?
现在很多国外方法学的文献中一般都是采用至少高、中、低三个浓度,考查至少5份不同来源的基质的基质效应。个人认为只要不同浓度、不同基质来源的基质效应相差不大,方法就可以接受,至少这样,基质的影响是平行的,无论是什么浓度、什么来源。至于基质效应是否一定要小于20%,个人觉得只要能满足灵敏度要求就可以了。


首先感谢juju11的交流。

我们考察基质效应主要是测定六个不同个体的空白生物基质样品,加入LLOQ浓度的待测物,处理进样分析,同空白生物基质处理后的样品来比较,只要在空白生物基质中在待测物出峰处的响应低于LLOQ的20%,就认为是符合要求的。

juju提到方法只要满足灵敏度即可,其实不然,是因为在灵敏度满足的条件下,必须保证标准曲线满足要求,质控样品满足要求。但如果基质效应较大,那么很容易导致标准曲线的线性不好,或者质控样品不合格。所以有必要降低基质效应对方法的影响。

不知juju对此有何看法?谢谢交流。


呵呵,可能我写的不是很清楚,我的前提是做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浓度,至少5份不同的来源的基质,这样做出来的不同浓度、不同来源的基质效应如果差不多,线性是不会不好的,因为各浓度的基质效应影响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只做LLOQ附近,而不做其他的浓度,那么可能会存在不同浓度基质效应影响不同的情况,那么线性也有可能不好,从基质效应的本质来说,很有可能不同浓度的基质效应影响不同的哦。


juju版主提出的问题很好,在保证线性良好的前提下,一般说来,基质效应对低浓度的样品影响最大,如果在保证LLOQ能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那么对于LQC、MQC和HQC这些浓度高于LLOQ的应该也能满足要求。但从严谨求实的角度讲,最好还是将LLOQ、LQC和MQC、HQC都处理,看看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另外,这个也要根据各个公司的SOP来进行具体操作。
dickwang20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isdom0026 发表:
学习了,原来师兄还是在搞科研。



没有办法,得吃饭嘛,所以还是干老本行
wisdom002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FDA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确证中对基质效应的规定——凡是使用液质建立生物样品分析方法时,必须考察基质效应对化合物测定的影响。那意思就是APCI也要考察基质效应?
dickwang20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isdom0026 发表:
FDA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确证中对基质效应的规定——凡是使用液质建立生物样品分析方法时,必须考察基质效应对化合物测定的影响。那意思就是APCI也要考察基质效应?


现在FDA关于这方面没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但是根据我们的SOP,这是需要考察的。
bele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ickwang2008 发表:
原文由 zpf20031212 发表:
楼主的大作哦!非常感谢楼主的心得体会,写得很全面,有理论、有实践,我也受益匪浅。比如,“当基质的影响控制在LLOQ的20%以下,这个方法才能被接受”,这个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我之前认为只要回收率稳定,低一点也可以接受,即基质效应大一些也行,只要能满足足够的检出限和稳定的回收率。

“还可以通过改变内源性物质与待测物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之前我也试过,但没试成功。尤其是液液萃取之后的尿液,如果浓缩倍数过高时,基质效应就非常明显。最近我再试下,跟楼主探讨!

有一问题,“这些内源性的物质由于极性较大,会同待测物离子竞相竞争液滴表面,从而导致待测物的离子化效率降低或增强,引起响应降低或增高,这就产生所谓的基质抑制或基质增强效应”。的确,基质效应经常遇到,我做生物样本时基质抑制较多,做农药样品时,增强效应居多。要是从离子化机制上解释,什么时候基质增强?什么时候基质抑制?

还有APCI源的基质效应较ESI源要小些,这是为什么?


感谢版主的肯定,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对于提出的基质效应什么时候增强,什么时候抑制,这个没有具体的理论来支撑,目前来说我们也只是通过具体的试验来论证。

但对于为什么APCI的基质效应要小于ESI的,这个是可以解释的。因为APCi是气相离子化,也就是溶液先汽化成气体分子,然后经过电晕放电针,使分子带电;而ESI是液相离子化,是在经过毛细管时,带电,然后汽化,就在汽化的过程中,电荷从内部往液滴表面移动,从而使离子带电。在这个过程中,内源性物质会跟离子竞争液滴表面,从而产生基质效应。。

欢迎继续讨论。。


学习啦,受益匪浅
bele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bongyi 发表:
一直想请教楼主个问题,像分析那些蛋白结合率较高的物质,如果采用沉蛋白的方法处理样本,会不会有一定比例的待测物质随蛋白一起被沉淀,一般情况下比例会有多少,同一物质这个比例会比较稳定吗?



这个应该不会的!药物基本都溶解在沉淀溶剂中啦。。。。
bele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pharmacy_detect 发表:
确实,在药学DMPK研究中以及农药残留检测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都存在基质效应,而且这项必须考察,在方法建立及优化的时候。

对生物样品分析LC/MS测定中基质效应产生的机制、测定基质效应的方法、减小基质效应的措施等等,dickwang2008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作了很好的总结,在此学习一下,谢谢楼主的分享!

基质效应,在API-MS(ESI 、APCI & APPI)条件下,说白了,就是其他物质对待测物离子化效率的影响。基于此,要减少对待测物的干扰,则可以分别从样品前处理、色谱条件优化、质谱条件优化等三方面着手。

前处理,PPT,LLE, SPE这些大家都注意到了,质谱条件优化大家也比较重视。个人在这里补充强调一下色谱条件对减少基质效应干扰的贡献。考虑到液相色谱质谱匹配的问题,只能用挥发性的流动相添加剂或者缓冲液(地球人都知道,呵呵),这里可以考虑着重优化流动相的pH值或者离子强度,对基质、待测物的离子化效率的影响,以此降低基质效应。——充分利用“电解质效应”!!!

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中,近来兴起了回声峰技术(echo peak technique),在DMPK中倒是没有这么个说法。有兴趣的话,可以以echo-peak injection、Echo peak calibration、echo peak technique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看看。

专家,有机会跟你请教学习一下
小月月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非常好的帖子,经验之谈受益匪浅,值得学习呢,楼主单位的仪器也很先进呢
roland20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又一篇关于基质效应的大作,未曾入门,只能拜读而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roland2008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