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二届网络大赛参赛作品】···重磅出击,再谈“基质效应”··讨论升级,欢迎参与···

浏览0 回复202 电梯直达
dickwang20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enxl1980 发表:
恩 ,那倒是,我还是先选择液液萃取试试吧,不过觉得液液萃取有些麻烦,请问下楼主,要是还用沉淀蛋白,吹干,复溶,离心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呢?


可行性不大,因为内源性物质不会因为吹干复溶而除去一些,也就是说内源性物质的总量是一定的。
renxl198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ickwang2008 发表:
原文由 renxl1980 发表:
恩 ,那倒是,我还是先选择液液萃取试试吧,不过觉得液液萃取有些麻烦,请问下楼主,要是还用沉淀蛋白,吹干,复溶,离心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呢?


可行性不大,因为内源性物质不会因为吹干复溶而除去一些,也就是说内源性物质的总量是一定的。


可是离心之后可以将内一些还没有沉淀干净的蛋白去除,不能降低基质效应吗?
dickwang20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enxl1980 发表:
原文由 dickwang2008 发表:
原文由 renxl1980 发表:
恩 ,那倒是,我还是先选择液液萃取试试吧,不过觉得液液萃取有些麻烦,请问下楼主,要是还用沉淀蛋白,吹干,复溶,离心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呢?


可行性不大,因为内源性物质不会因为吹干复溶而除去一些,也就是说内源性物质的总量是一定的。


可是离心之后可以将内一些还没有沉淀干净的蛋白去除,不能降低基质效应吗?


内源性物质是溶解于有机溶剂的,而很少以蛋白的形式存在,所以你这种方法只能出去颗粒性的杂质,对于溶解于有机溶剂的内源性物质破坏性不大。
renxl198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ickwang2008 发表:
原文由 renxl1980 发表:
原文由 dickwang2008 发表:
原文由 renxl1980 发表:
恩 ,那倒是,我还是先选择液液萃取试试吧,不过觉得液液萃取有些麻烦,请问下楼主,要是还用沉淀蛋白,吹干,复溶,离心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呢?


可行性不大,因为内源性物质不会因为吹干复溶而除去一些,也就是说内源性物质的总量是一定的。


可是离心之后可以将内一些还没有沉淀干净的蛋白去除,不能降低基质效应吗?


内源性物质是溶解于有机溶剂的,而很少以蛋白的形式存在,所以你这种方法只能出去颗粒性的杂质,对于溶解于有机溶剂的内源性物质破坏性不大。


哦,明白了,谢谢楼主的耐心解答,好像我问题太多了,仍旧非常感谢
dickwang20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enxl1980 发表:
原文由 dickwang2008 发表:
原文由 renxl1980 发表:
原文由 dickwang2008 发表:
原文由 renxl1980 发表:
恩 ,那倒是,我还是先选择液液萃取试试吧,不过觉得液液萃取有些麻烦,请问下楼主,要是还用沉淀蛋白,吹干,复溶,离心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呢?


可行性不大,因为内源性物质不会因为吹干复溶而除去一些,也就是说内源性物质的总量是一定的。


可是离心之后可以将内一些还没有沉淀干净的蛋白去除,不能降低基质效应吗?


内源性物质是溶解于有机溶剂的,而很少以蛋白的形式存在,所以你这种方法只能出去颗粒性的杂质,对于溶解于有机溶剂的内源性物质破坏性不大。


哦,明白了,谢谢楼主的耐心解答,好像我问题太多了,仍旧非常感谢


欢迎来我们论坛进行交流和学习,大家互相促进,Goodluck!
小木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的帖子还是相当火爆的嘛,希望再接再厉呀
恩,希望质谱版其他版友多发帖子,支持版面呀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haoyuaimama
zj263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dickwang20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hero1119 发表:
呵呵 不错 很精辟 不同牌子的仪器 基质效应一样吗?


现在很多厂家的仪器在宣传的时候,都说能减小基质效应,从这个角度上讲,不同牌子的仪器他的基质效应还是不一样的。
bele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dickwang2008 发表:
【2】色谱条件的优化
基质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内源性物质与待测物一同流出色谱柱,从而产生竞争抑制引起的。优化色谱条件,改变内源性物质与待测物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使其流出的速度不同,从而进入质谱的时间不同,这样就可以去除或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比如待测物易离子化,那么调节样品或溶液中的PH值,会对它的保留、选择性和灵敏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请看下面两图,色谱条件优化前




色谱条件优化后,




从优化后的色谱图中,可以看出在4.2min左右有部分内源性物质的小峰出
现,这说明如果化合物在这时候被洗脱下来,那么内源性物质就会一同下来,同时进入离子源,从而产生基质效应。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优化了色谱条件,将洗脱程序变缓,使内源性物质和待测得化合物分开,这样就减小了基质效应。


身有同感!以前我也曾遇到过这个问题,在处理方法不能改变的前提下,尝试优化色谱方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guoketa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