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二届网络原创参赛作品】我的一次分析方法建立全过程

浏览0 回复16 电梯直达
☜譕♥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该帖子已被有水有渝设置为精华; 奖励积分记录: 有水有渝(15分)
胺化物分析条件的确定


1、流动相的选择
a、流动相A:1.74g/L无水K2HPO4(H3PO4调pH7.0);流动相B:甲醇-乙腈(1:1)。
b、流动相A:Buffer:Solvent(30:70);流动相B:Buffer:Solvent(5:95)(buffer:取2.0ml三乙胺于950ml水中,用冰乙酸-  水(5:95)调pH7.5用水稀释至1L,Solvent:乙腈-甲醇(4:6))
    在实际检测中发现用a方法时,二萘甲基甲胺未被检出,改动a中流动相B的甲醇与乙腈的比例,改动流动相A为N2HPO4溶液,但是结果还是二萘甲基甲胺不会出峰(也有可能出峰时间太长,判定不予采用)。用b方法时,则能清晰的显示出各个杂质,但是在分离度上遇到了问题,我对b中流动相A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在流动相A的确立共进行了3次比例的调整。(1)Buffer:Solvent(30:70);(2)Buffer:Solvent(40: 60);(3)Buffer:Solvent(50:50)最终发现(2)就能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Buffer:Solvent(40: 60)。最终采确定b方法,流动相A:Buffer:Solvent(40:60);流动相B:Buffer:Solvent(5:95),buffer:取2.0ml三乙胺于950ml水中,用冰乙酸-水(5:95)调pH7.5用水稀释至1L,Solvent:乙腈-甲醇(4:6)。

2、在柱子的选择上都采用了WATERS的柱子。(1)Ineresil ODS-2 3.0*150mm 5u;(2)Ineresil ODS-3V 4.6*250 5u。但是在用    (2)时发现出现右旋体,与我们所要分析的杂质无关,且不能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采用:(1)Ineresil ODS-2 3.0*150mm
5um。
3、溶液pH的的调整。 我试过调pH6.5,7.0,7.5,结果没有任何影响,考虑胺化物碱是碱性的,于是采用pH7.5。
4、在柱温和流速上进行了微调,影响不大,最终确定最适宜的柱温和流速分别为:40℃和0.8ml/min。
5、为了缩短分析时间,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我们又对梯度洗脱的方式进行了优化,通过图谱的对比和实际检验,最终确定了按以下方式梯度洗脱:

时间T(min)    流动相B(%)
  0               100
  8               100
25               0
30               0
30.1               100
35               100

6、最后,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溶剂对供试品溶液的稳定又影响,于是我们试了以下几中溶剂:a,ACN-WATER(1:1);b,MEOH;c,ACN .最后发现用ACN做溶剂各杂质及主成分稳定。采用ACN做溶剂.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独钓寒江雪1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参赛作品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有水有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提供仪器型号,色谱图对比,提供柱效,分离度等加以完善一下?
☜譕♥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柏坡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能添一下摸索的心得就好了,您是出于什么考虑的?
土老冒豆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是啊,至少、最少,提供下不同流动相条件下得到的色谱图给大家看下也好啊。
vanva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实验过程描述的很详细啊。加谱图佐证一下,大家看得更直观。
happy王子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不太详细,我还以为是验证方法呢,原来是开发方法。
onlyonejerr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michale197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东风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好像不是很全面的啊!方法的建立是有几个指标的。
您这个可以说是初探。
cho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