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学药典、拿积分:2010版药典系列专题一即给2010版药典找茬了

浏览0 回复100 电梯直达
ccaoer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首先是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检测内容修改的特别多,增加了电导率和总有机碳,减少的东西特别少,主要是参考了EP而不是USP,这个应该每个药厂都有涉及;
其次就是好多药都增加了HPLC检测;
增加了胶囊的质量标准,还有什么“铬”等很多的检查项,原来是2000年版上有收载而2005年版上没有收载,还改名叫明胶胶囊--包括肠溶明胶空心胶囊;
包括我们公司的产品也有很大变动,现在都在这里忙着写方法验证;
附录里面重金属也有变化;
在征求意见的时候有很多内容有变化,五年磨一剑有很大改动也是正常的,药品有更高的标准也能够理解,不过我觉得很多改动都是跟进EP、USP,没有自己国家的特点!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xy4585618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谢谢参与
皎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川芎药材的鉴别(2)

【2010版页数】38
原文:取本品药材粉末1g,加石油醚(30~60摄氏度)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
问题
1、也不知道当时进行研究的时候考虑没有这个怎么操作?是不是为做这个鉴别还得加班啊???时时振摇有没有个标准啊?
2、石油醚加入5ml,收集1ml,有没有科学依据?
3、石油醚提取液挥干后要用甲醇溶解有些费解。
zyyp00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药品标准比2005版提高了不少,描述更规范严谨了,加快了与国际的接轨。
xj31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变动太大了,就连药检所还没吃透。蔗糖的很多检测项目提高了限度,增加了红外,乙醇更复杂,红外、检查项目复杂了用GC,还增加了吸光度。另外中药材的指纹图谱如何对比,有评价系统吗?本地药检所暂无答复。以前生产软胶囊用的明胶,现在又多了一个空心胶囊用明胶,项目不同,执行哪个?
xupengfe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想就药典中新增的安宫牛黄丸中胆红素含量测定方法问题向您请教: 为什么我们在试验中胆红素含量会很低呢?操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避光,低温。)谢谢!
lidetang200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lidetang200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2、乳糖是常用辅料,划在二部中,但在中药制剂中也常用。
2010版位置:1206
2005版位置:902
【找茬】看看前后标准的变化(见下面),大家考虑一下国产乳糖会有多少家合格的,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大家自己估计(辅料厂家、制剂厂家等),标准的出台是不是要结合国情,结合所属和相关产业啊?
(1)增加了含量范围:98%-102%
(2)鉴别增加了色谱图要求
(3)澄清度项取样量从3g改为1g,往版收载乳糖是一水α乳糖,取3g溶解时经常出现过饱和,水温的稍微变化对结果影响很大,尤其在冬天容器未预热,常出现不澄清的现象。
(4)增加了溶液的颜色规定,一般乳糖溶液是无色的。
(5)增加了有关物质检测,对国内辅料行业标准提高长远看是好事,但现期不知道会有几家合格!
(6)增加杂质吸光度检查。
(7)增加了干燥失重,检测的是乳糖的吸湿水,用以检验产品的包装和储存情况。
(8)增加了水分测定,带结晶水的化合物测定水分是很必要。
(9)微生物限度增加了酵母菌的限度。
(10)增加了含量测定,用到示差折光检测器,这种检测器适合糖类的检测,但较紫外检测器少用,平衡时间也要很长,检品周期要大大加长了。
lidetang200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话题】指纹图谱进入药典
经过本人的研读,感觉一部相对于以往版本的药典真的是有质的提高!首先,指纹图谱终于进入了药典!
中药指纹图谱这个概念从在中国提出来至今已走过近8年的时间!2005版药典出版时指纹图谱还不成熟!现在终于体现在药典正文中了!虽然指纹图谱不能解决中药现代化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但至少可以促进中药走上一个较高的台阶!
统计结果的如下:
经本人的详细统计,中药制剂中的天舒胶囊、注射用双黄连、复方丹参滴丸、桂枝茯苓胶囊、诺迪康胶囊、腰痛宁胶囊六个品种的指纹图谱进入药典,其中内容对指纹图谱的各个参数,包括相似度最低限度均做了详细规定。而且,对照指纹图谱有幸成为第一批登上药典的色谱类图谱,开了历史先河!
【2010版页数】523、846、906、984、1046、1191
【2005版页数】无、505、528、559、无、无
按顺序对应:天舒胶囊、注射用双黄连、复方丹参滴丸、桂枝茯苓胶囊、诺迪康胶囊、腰痛宁胶囊
在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类别中,三七三醇皂苷、三七总皂苷、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丹参酮提取物、莪术油、积雪草总苷、薄荷素油共七个品种的指纹图谱进入药典。
【2010版页数】368、369、373、374、388、389、395
【2005版页数】无、无、无、无、279、无、283
按顺序对应:三七三醇皂苷、三七总皂苷、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丹参酮提取物、莪术油、积雪草总苷、薄荷素油
另有人参茎叶总皂苷、人参总皂苷、山楂叶提取物、连翘提取物、肿节风浸膏、茵陈提取物、满山红油共七个品种虽没有加入指纹图谱的项目,但是加入了特征图谱,在质控的方向、具体方法等方面非常接近指纹图谱。
【2010版页数】365、367、372、381、384、385、394
【2005版页数】无、无、576、275、无、无、283
按顺序对应:人参茎叶总皂苷、人参总皂苷、山楂叶提取物、连翘提取物、肿节风浸膏、茵陈提取物、满山红油
【区别分析】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进入药典的意义重大,说明多年的研究之后在这个项目上已经更加自信,可惜在药典附录里没有指纹图谱研究指导原则。
以上二十个品种要么是带着指纹图谱(特征图谱)首次进入药典,要么是比2005年版的基础上加上了指纹图谱(特征图谱)的项目。
【区别分析】其次,在制剂和提取物的含量测定项目下,据我的不完全统计,有二三十个品种加入了以梯度洗脱方法测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呵呵!很多人说的笑谈2010版药典是仪器杀手恐怕有一定道理!很多企业要掏银子配备更好的仪器以实现梯度洗脱了!
以上为本人的一点愚见,还请高手不吝发言!
lidetang200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独活薄层鉴别】
【2010版页数】246页
【2005版页数】185页

2005版独活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独活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苯-乙酸乙酯(2:1: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010版独活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独活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二氢欧山芩醇当归酸酯对照品,蛇床子素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0.4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8μl、对照品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7:3)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个人评价:
1、10版药典缩短了提取时间,改进了提取方法,薄层质控更加实用;
2、10版药典增加了二氢欧山芩醇当归酸酯对照品,蛇床子素对照品溶液鉴别,所谓标准提高。
3、2005版药典:正己烷-苯-乙酸乙酯(2:1:1) 为展开剂;2010版药典: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7:3) 为展开剂,取消了苯致癌的物质作为展开剂,体现了药典对药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的技术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的表现呵呵。
lidetang200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薄荷薄层鉴别】
【2010版页数】354页
【2005版页数】261页
2005版薄荷薄层: 取本品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5ml,密塞,振摇数分钟,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脑对照品,加石油醚制成每1ml 含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乙醇(1:4) 的混合溶液,在100℃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010版薄荷薄层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5ml,密塞,振摇数分钟,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挥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薄荷脑对照品,加石油醚(60~90℃)制成每1ml含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药材和对照品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乙醇(1:4) 的混合溶液,在100℃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个人评价:
1、明确了供试品制备滤液挥至1ml,对照品配制用石油醚沸程(60~90℃),标准趋于完善。
2、增加了薄荷对照药材溶液鉴别,体现中药鉴别特色。
3、2005版展开剂:苯-乙酸乙酯;2010版展开剂:甲苯-乙酸乙酯,苯和甲苯均为致癌物质,甲苯致癌更加强于苯,两者做展开剂分离极性不是很大,不知10版药典为什么一定要用甲苯?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