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监测三聚氰胺的那些日子(8.9.10楼)

浏览0 回复116 电梯直达
消咳喘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的技术应该是不错的,可是没有做方法学验证之前,就接样本出报告有点冒险。而且没有质谱确认,这样做风险实在太大了。
毛毛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真厉害,好文笔,职业道德真强,向这些可敬的人们学习!
tyys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水番(psq0513) 发表:
原文由 tyys98(tyys98) 发表:
原文由 pingguwu(pingguwu) 发表:
同事刚生了孩子,去商场买了四种奶粉,我取了一点检测了一下,有一种检出来了,0.53ppm,是那家的就不说了


很正常,不超标,小于1.0ppm.

我对这个“不超标”的解读是:更可能是经过了调配(饲料或奶粉),人为地控制在了“合格”范围,所以问题依然存在!


同市的技术监督局前天送了一个奶粉样品,让帮忙定性一下,他们已经做了多次,别的实验室也做过,有的是阳性,有的是阴性,我们检测的数据是0.72ppm,不知应是阳性还是阴性,因为只是帮忙,没有出报告,把结果告诉了他们,不知是为什么,我们多次检出,只有少数超过1ppm

你很细心!你讲的情况与我的推测是吻合的,至少不矛盾。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中型乳品企业都配备了HPLC等检测手段,他们可以对厂里的所有产品随时进行检验。据我了解的情况,当时的问题奶粉并没有全部被销毁。用时寒冰的利益分析法很容易理解,对企业来说这样销毁无论声誉还是经济利益都非常不利,最可取的策略就是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慢慢“消化掉”,这是一种可能。另一方面,饲料厂里也很有可能暗藏了一批问题饲料,他们同样可以用新料稀释之后再通过各种渠道逐渐销售出去,牛吃了这些饲料后很可能会产下三聚氰胺含量不高的牛奶。这两种途径现在都不能排除。从安全性来说,1 ppm的含量应该属于很安全的,应该不会影响健康,但是如果明知其中含有违禁成分,明知是不能流入市场的产品仍要以次充好坑害社会,这种行为是极其危险的,说明他们仍没有汲取三鹿事件人命关天的教训。所以,我认为问题依然存在!值得全社会引起警觉,这正是现在旧话重提的意义所在,我们不需要再来一个“四鹿”“五鹿”什么的。
tyys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消咳喘(ROGERSW) 发表:
楼主的技术应该是不错的,可是没有做方法学验证之前,就接样本出报告有点冒险。而且没有质谱确认,这样做风险实在太大了。

您的担心不无道理,事实上这代表了当时很多人甚至是多数人的观点,所以才出现了绝大多数拥有优越实验条件,具备质量监督检测资质的政府部门集体沉默的局面。07年刚从我们这里毕业的硕士生LC在一所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工作,当时曾请缨参战,但被他的上级领导压下来,就是出于你提到的这些因素的考虑。结果如我们所见,造成了大批鲜奶(其中绝大多数是干净的!)被倒掉!我认为,有关职能部门这种在紧急情况下的不作为同样是严重的失职,由于造成的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相当于一种过失犯罪!
再来分析我们的做法。在一般情况下分析检测部门的工作必须履行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机构要有资质,检测方法要遵循有关的标准等等。但是三聚氰胺事件属于突发事件,一方面国家没有针对三聚氰胺的标准方法、最低含量标准,检测部门几乎处于瘫痪;另一方面社会大批量急待分析检测的样品积压,已经引发严重的社会不满情绪。正是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我们接受企业的委托,尽一己之力相助(当时都是不计报酬的!),这实属大义。我当然清楚其中的风险,正因为如此我才对我的分析数据十分谨慎,关键样品都是我自己亲自动手来做, 疑难样品常常要反复核对好几次才最后报告。
我们确实应该养成按规则做事的习惯,这也是我经常向我的学生宣传的。但是任何规则的出现必然滞后于生活现实,在新规则出台之前有一个“无法”的阶段,三聚氰胺事件恰恰发生在这个阶段。就像路遇行人受伤求救,我会如何做?我当然有理由说“我不是医生,没有合法的救人资格,还是请专业人士来吧”。所以,有法不依当然不可取,但是无法则不为同样也属于不当。评判的原则只有一条,就是看结果,看最后对社会有益还是有害。
yzyxq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一番话感人肺腑。特别是最后一段,规则落后现实,深感其然。

主管部门好处人人抢,责任无人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消咳喘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yys98(tyys98) 发表:
原文由 消咳喘(ROGERSW) 发表:
楼主的技术应该是不错的,可是没有做方法学验证之前,就接样本出报告有点冒险。而且没有质谱确认,这样做风险实在太大了。

您的担心不无道理,事实上这代表了当时很多人甚至是多数人的观点,所以才出现了绝大多数拥有优越实验条件,具备质量监督检测资质的政府部门集体沉默的局面。07年刚从我们这里毕业的硕士生LC在一所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工作,当时曾请缨参战,但被他的上级领导压下来,就是出于你提到的这些因素的考虑。结果如我们所见,造成了大批鲜奶(其中绝大多数是干净的!)被倒掉!我认为,有关职能部门这种在紧急情况下的不作为同样是严重的失职,由于造成的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相当于一种过失犯罪!
再来分析我们的做法。在一般情况下分析检测部门的工作必须履行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机构要有资质,检测方法要遵循有关的标准等等。但是三聚氰胺事件属于突发事件,一方面国家没有针对三聚氰胺的标准方法、最低含量标准,检测部门几乎处于瘫痪;另一方面社会大批量急待分析检测的样品积压,已经引发严重的社会不满情绪。正是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我们接受企业的委托,尽一己之力相助(当时都是不计报酬的!),这实属大义。我当然清楚其中的风险,正因为如此我才对我的分析数据十分谨慎,关键样品都是我自己亲自动手来做, 疑难样品常常要反复核对好几次才最后报告。
我们确实应该养成按规则做事的习惯,这也是我经常向我的学生宣传的。但是任何规则的出现必然滞后于生活现实,在新规则出台之前有一个“无法”的阶段,三聚氰胺事件恰恰发生在这个阶段。就像路遇行人受伤求救,我会如何做?我当然有理由说“我不是医生,没有合法的救人资格,还是请专业人士来吧”。所以,有法不依当然不可取,但是无法则不为同样也属于不当。评判的原则只有一条,就是看结果,看最后对社会有益还是有害。


请再次接受我崇高的敬意,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老五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yys98(tyys98) 发表:
原文由 消咳喘(ROGERSW) 发表:
楼主的技术应该是不错的,可是没有做方法学验证之前,就接样本出报告有点冒险。而且没有质谱确认,这样做风险实在太大了。

您的担心不无道理,事实上这代表了当时很多人甚至是多数人的观点,所以才出现了绝大多数拥有优越实验条件,具备质量监督检测资质的政府部门集体沉默的局面。07年刚从我们这里毕业的硕士生LC在一所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工作,当时曾请缨参战,但被他的上级领导压下来,就是出于你提到的这些因素的考虑。结果如我们所见,造成了大批鲜奶(其中绝大多数是干净的!)被倒掉!我认为,有关职能部门这种在紧急情况下的不作为同样是严重的失职,由于造成的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相当于一种过失犯罪!
再来分析我们的做法。在一般情况下分析检测部门的工作必须履行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机构要有资质,检测方法要遵循有关的标准等等。但是三聚氰胺事件属于突发事件,一方面国家没有针对三聚氰胺的标准方法、最低含量标准,检测部门几乎处于瘫痪;另一方面社会大批量急待分析检测的样品积压,已经引发严重的社会不满情绪。正是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我们接受企业的委托,尽一己之力相助(当时都是不计报酬的!),这实属大义。我当然清楚其中的风险,正因为如此我才对我的分析数据十分谨慎,关键样品都是我自己亲自动手来做, 疑难样品常常要反复核对好几次才最后报告。
我们确实应该养成按规则做事的习惯,这也是我经常向我的学生宣传的。但是任何规则的出现必然滞后于生活现实,在新规则出台之前有一个“无法”的阶段,三聚氰胺事件恰恰发生在这个阶段。就像路遇行人受伤求救,我会如何做?我当然有理由说“我不是医生,没有合法的救人资格,还是请专业人士来吧”。所以,有法不依当然不可取,但是无法则不为同样也属于不当。评判的原则只有一条,就是看结果,看最后对社会有益还是有害。


向那些 道德没有被金钱腐蚀的人
致以我个人最高的敬意!
tyys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老五(hzmiko) 发表:

向那些 道德没有被金钱腐蚀的人
致以我个人最高的敬意!


    话题由技术问题转到了职业道德方面。不错,我在平时带学生的时候经常情调这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很为我们社会的未来担心。有一次与同学们聊天,他们问我:“崔老师,您觉得人本与中国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回答说:“是人的品质,在物质方面两国之间虽然有明显的差距,但是这些比较容易缩小,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很长时间培育,这是我们中国人长期都会面临的挑战”。
    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志向远大,学做事先学做人,越是社会风气普遍的败坏,良好的品质才越显得珍贵,这些价值终将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次其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例,我们所得到的最后结果绝非偶然。
tyys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发现现在已经是年三十了,我在这里给各位网友们拜年啦!
预祝大家虎年事业有成,万事如意!
土老冒豆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粗读了下老师的回忆录,呵呵,再次送上新年的祝福。
我也是检验部门的,毕竟检验部门有的时候不是科研部门,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需要考虑风险啊形象啊,上级指令等问题。所以在遇到上述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需要老师这样的部门和人员为民把关了。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