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在线讲座33期】液相色谱柱使用疑难问题解析(答疑结束)

浏览0 回复384 电梯直达
plex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plexu(plexu) 发表:
原文由 有水有渝(xky0230699) 发表:
1、plexu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
磷酸盐缓冲盐渗透力强,为什么,是因为与醋酸盐,枸椽酸盐相比,基团小吗,使用磷酸盐缓冲液与其它缓冲液相比,会使色谱柱寿命缩短多少?
关于磷酸盐相对渗透性强的机理,我一直没有查到权威的解释(望坛内有知道的高手能出来解疑哦)。但用磷酸盐缓冲盐会影响硅胶基质色谱柱的寿命,业内已有定论。之所以还一直采用磷酸盐,因为下面三点
极好的紫外透光度,独特的峰形和色谱分离选择性,多个pKa值和很好的缓冲容量。
磷酸盐对硅胶基质色谱柱寿命影响还是很显著的,具体见Kirkland的经典书籍中的图例:

在磷酸盐存在下,柱温又高于40摄氏度,则对色谱柱影响更致命: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0/7/29 9:41:47 Last edit by plexu
plex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2、plexu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反相
离子对色谱法中,离子对是如何起作用的,是离子对试剂的非极性端溶解在填料的非极性端里,解离端伸向流动相,对含胺化合起离子交换作用,还是样品与离子对生成紧密的结合物,离子对试剂掩藏化合物中的极性基团,还是这种结合物是在解离与结合的动态平衡之中?


离子对色谱是解决强极性物质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能力不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有些碱性极性物质,即使用100%水相做流动相,也用了水性柱,且无论在色谱柱能承受的pH范围内怎么去调节pH,保留能力都不够。如果需要分离的组分中全是以单一离子态存在的,那还可以选择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不然的话,就只有选择离子对色谱方法了,尽管它有流传的那么多副作用存在。
离子对试剂含亲水基和疏水基,很像表面活性剂,所以一开始离子对色谱也称为“皂色谱”。离子对作用的机理有两种解释,你上面都已经提到了。到底是哪种解释对,尚无定论,实际上也没必要去定论,反正两种解释都通就可以了。主流的解释也是你先提到的机理,下面示意图更直观:


我个人认为,两种机理都可能存在,要看离子对试剂、固定相和分析物这三者本身情况而定。如果离子对试剂的疏水端和固定相之间的结合力相对更强,示意图的作用机理会占上风。反之,离子对试剂亲水端和分析物导致掩藏极性端的作用力更强,你后面提到的机理更可能。总之,要看你用的什么离子对试剂,是何种的分析物等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吧。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0/7/29 1:03:28 Last edit by plexu
plex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plexu(plexu) 发表:
原文由 有水有渝(xky0230699) 发表:
3、plexu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
四烷基季铵盐(如四丁基硫酸氢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等)在水中电离后,也形成了类似N+H(CH2CH3)3的结构N+(CH2CH2CH2CH3)4 ,这种结构也能有效的与Si-O-产生较强的静电作用,此类离子对用的比较少,但它的作用仅是掩藏Si-O-吗,它对物质的保留性能有何影响,实验中发现检测胺化物时,流动相中加入磷酸缓冲盐有增加物质保留的趋势,而加入三乙胺则会降低物质的保留能力?


上面提到的四丁基氢氧化铵等离子对试剂确实不如辛磺酸钠等极性基是阴离子的离子对试剂用得普遍,原因是酸类极性物质很容易通过降低pH值的方法提高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能力,降低pH可抑制酸的电离,使酸处于中性状态而与疏水碳链的作用力增强。而碱类分析物则受硅胶基质pH上限的严重影响(以前上限是8,后来抬到10,直到最近杂化硅胶才将pH上限提到12左右)。
铵盐类离子对试剂确实有辛磺酸钠等所不具有的屏蔽硅醇基作用,但其主要作用还是疏水端和疏水固定相结合,外露的阳离子亲水端和酸阴离子作用,从而提高其保留能力。当然同样还有第二种解释机理,离子对试剂先和分析物结合,掩藏极性基,从而提高极性分析物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能力。而且丁基比辛基疏水性差,这种情况下,认为后面的结合机理占上风的可能性更大。
检测胺类化合物,加入三乙胺预先和硅醇基结合,胺和硅醇基作用被三乙胺取代,保留下降是肯定的。加入磷酸盐,不知是指增加其作为缓冲盐的浓度呢?还是其它什么?磷酸盐pH调到多少呢?如果pH调高,胺以分子态存在,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是会增加的。
xue200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plexu(plexu) 发表:
2、plexu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反相
离子对色谱法中,离子对是如何起作用的,是离子对试剂的非极性端溶解在填料的非极性端里,解离端伸向流动相,对含胺化合起离子交换作用,还是样品与离子对生成紧密的结合物,离子对试剂掩藏化合物中的极性基团,还是这种结合物是在解离与结合的动态平衡之中?


离子对色谱是解决强极性物质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能力不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有些碱性极性物质,即使用100%水相做流动相,且无论在色谱柱能承受的pH范围内怎么去调节pH,保留能力都不够。如果需要分离的组分中全是可以离子态存在的,那还可以选择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不然的话,就只有选择离子对色谱方法了,尽管它有流传的那么多副作用存在。
离子对试剂含亲水基和疏水基,很像表面活性剂,所以一开始离子对色谱也称为“皂色谱”。离子对作用的机理有两种解释,你上面都已经提到了。到底是哪种解释对,尚无定论,实际上也没必要去定论,反正两种解释都通就可以了。主流的解释也是你先提到的机理,下面示意图更直观:


我个人认为,两种机理都可能存在,要看离子对试剂、固定相和分析物这三者本身情况而定。如果离子对试剂的疏水端和固定相之间的结合力相对更强,示意图的作用机理会占上风。反之,离子对试剂亲水端和分析物导致掩藏极性端的作用力更强,你后面提到的机理更可能。总之,要看你用的什么离子对试剂,是何种的分析物等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吧。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首先离子对试剂的解离端和目标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降低其极性,这样就能较好的在柱子上保留。再者,根据疏水效应理论,离子对试剂的疏水端是很容易和C18链相互作用的,这样更容易在柱子上保留,所以我认为离子对试剂作用是混合保留机制,即纯粹的反相保留和离子对保留机制共同作用。不知道plexu怎么看?谢谢。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0/7/28 23:20:45 Last edit by xue2009
xue200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plexu(plexu) 发表:
原文由 plexu(plexu) 发表:
原文由 有水有渝(xky0230699) 发表:
3、plexu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
四烷基季铵盐(如四丁基硫酸氢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等)在水中电离后,也形成了类似N+H(CH2CH3)3的结构N+(CH2CH2CH2CH3)4 ,这种结构也能有效的与Si-O-产生较强的静电作用,此类离子对用的比较少,但它的作用仅是掩藏Si-O-吗,它对物质的保留性能有何影响,实验中发现检测胺化物时,流动相中加入磷酸缓冲盐有增加物质保留的趋势,而加入三乙胺则会降低物质的保留能力?


上面提到的四丁基氢氧化铵等离子对试剂确实不如辛磺酸钠等极性基是阴离子的离子对试剂用得普遍,原因是酸类极性物质很容易通过降低pH值的方法提高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能力,降低pH可抑制酸的电离,使酸处于中性状态而与疏水碳链的作用力增强。而碱类分析物则受硅胶基质pH上限的严重影响(以前上限是8,后来抬到10,直到最近杂化硅胶才将pH上限提到12左右)。
铵盐类离子对试剂确实有辛磺酸钠等所不具有的屏蔽硅醇基作用,但其主要作用还是疏水端和疏水固定相结合,外露的阳离子亲水端和酸阴离子作用,从而提高其保留能力。当然同样还有第二种解释机理,离子对试剂先和分析物结合,掩藏极性基,从而提高极性分析物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能力。而且丁基比辛基疏水性差,这种情况下,认为后面的结合机理占上风的可能性更大。
检测胺类化合物,加入三乙胺预先和硅醇基结合,胺和硅醇基作用被三乙胺取代,保留下降是肯定的。加入磷酸盐,不知是指增加其作为缓冲盐的浓度呢?还是其它什么?磷酸盐pH调到多少呢?如果pH调高,胺以分子态存在,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是会增加的。


我个人认为,磷酸盐的阴离子也有做对离子的成分,不知道plexu怎么看?谢谢
plex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ork037(work037) 发表:
plexu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我对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柱很有兴趣,主要是它耐高温、耐酸碱、但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很少,但对于他的分离效能我一直心里没底,我的问题有三:1、分离效果与ODS比较,是相当呢,还是更胜一筹,或是更差?2、我原以为它是整体住,但看过资料后发现也是颗粒的比如5u,请问该类型的柱是否符合速率理论、是不是粒径越小分离效果会几何级的增加?3、问什么没有1.7u的这种柱出现呢?


聚合物基质色谱柱的优点你已经提到了,它的缺点有:对小分子分离的柱效相对硅胶基质色谱柱要低,表面衍生化修饰也没有在硅胶表面丰富,机械强度低耐压性不好,还有碰到某些有机溶剂会溶胀等。
聚合物基质柱当然也符合速率理论!它柱效低主要是因为分析物在聚合物固定相中的传质速度比在硅胶表面固定相中慢很多。不过粒径越小柱效几何级增加的规律还是有的。1.7um的硅胶基质填料也是最近几年才商品化,1.7um的聚合物基质没出来也正常,或许永远都不出来了,因为聚合物耐压差,粒径做这么小,它根本承受不了这个高压吧,但愿以后会有能抗高压的聚合物填料研究出来。
xue200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plexu(plexu) 发表:
2、plexu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反相
离子对色谱法中,离子对是如何起作用的,是离子对试剂的非极性端溶解在填料的非极性端里,解离端伸向流动相,对含胺化合起离子交换作用,还是样品与离子对生成紧密的结合物,离子对试剂掩藏化合物中的极性基团,还是这种结合物是在解离与结合的动态平衡之中?


离子对色谱是解决强极性物质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能力不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有些碱性极性物质,即使用100%水相做流动相,且无论在色谱柱能承受的pH范围内怎么去调节pH,保留能力都不够。如果需要分离的组分中全是可以离子态存在的,那还可以选择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不然的话,就只有选择离子对色谱方法了,尽管它有流传的那么多副作用存在。
离子对试剂含亲水基和疏水基,很像表面活性剂,所以一开始离子对色谱也称为“皂色谱”。离子对作用的机理有两种解释,你上面都已经提到了。到底是哪种解释对,尚无定论,实际上也没必要去定论,反正两种解释都通就可以了。主流的解释也是你先提到的机理,下面示意图更直观:


我个人认为,两种机理都可能存在,要看离子对试剂、固定相和分析物这三者本身情况而定。如果离子对试剂的疏水端和固定相之间的结合力相对更强,示意图的作用机理会占上风。反之,离子对试剂亲水端和分析物导致掩藏极性端的作用力更强,你后面提到的机理更可能。总之,要看你用的什么离子对试剂,是何种的分析物等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吧。

请问plexu样品与离子对生成紧密的结合物,离子对试剂掩藏化合物中的极性基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离子对怎么样掩蔽化合物中极性基团?不就是通过静电引力的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来降低其极性的吗?有点迷惑
plex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ue2009(xue2009) 发表:
原文由 plexu(plexu) 发表:
2、plexu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反相
离子对色谱法中,离子对是如何起作用的,是离子对试剂的非极性端溶解在填料的非极性端里,解离端伸向流动相,对含胺化合起离子交换作用,还是样品与离子对生成紧密的结合物,离子对试剂掩藏化合物中的极性基团,还是这种结合物是在解离与结合的动态平衡之中?


离子对色谱是解决强极性物质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能力不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有些碱性极性物质,即使用100%水相做流动相,且无论在色谱柱能承受的pH范围内怎么去调节pH,保留能力都不够。如果需要分离的组分中全是可以离子态存在的,那还可以选择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不然的话,就只有选择离子对色谱方法了,尽管它有流传的那么多副作用存在。
离子对试剂含亲水基和疏水基,很像表面活性剂,所以一开始离子对色谱也称为“皂色谱”。离子对作用的机理有两种解释,你上面都已经提到了。到底是哪种解释对,尚无定论,实际上也没必要去定论,反正两种解释都通就可以了。主流的解释也是你先提到的机理,下面示意图更直观:


我个人认为,两种机理都可能存在,要看离子对试剂、固定相和分析物这三者本身情况而定。如果离子对试剂的疏水端和固定相之间的结合力相对更强,示意图的作用机理会占上风。反之,离子对试剂亲水端和分析物导致掩藏极性端的作用力更强,你后面提到的机理更可能。总之,要看你用的什么离子对试剂,是何种的分析物等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吧。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首先离子对试剂的解离端和目标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降低其极性,这样就能较好的在柱子上保留。再者,根据疏水效应理论,离子对试剂的疏水端是很容易和C18链相互作用的,这样更容易在柱子上保留,所以我认为离子对试剂作用是混合保留机制,即纯粹的反相保留和离子对保留机制共同作用。不知道plexu怎么看?谢谢。

你的解释也很有道理!微观的东西,肉眼也看不到,最后要实验数据说话。机理的东西,要研究起来是属于基础研究领域了,肯定不是我们做色谱应用的工作,不过像我们这样多探讨总是有益的。
plex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ue2009(xue2009) 发表:
原文由 plexu(plexu) 发表:
2、plexu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反相
离子对色谱法中,离子对是如何起作用的,是离子对试剂的非极性端溶解在填料的非极性端里,解离端伸向流动相,对含胺化合起离子交换作用,还是样品与离子对生成紧密的结合物,离子对试剂掩藏化合物中的极性基团,还是这种结合物是在解离与结合的动态平衡之中?


离子对色谱是解决强极性物质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能力不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有些碱性极性物质,即使用100%水相做流动相,且无论在色谱柱能承受的pH范围内怎么去调节pH,保留能力都不够。如果需要分离的组分中全是可以离子态存在的,那还可以选择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不然的话,就只有选择离子对色谱方法了,尽管它有流传的那么多副作用存在。
离子对试剂含亲水基和疏水基,很像表面活性剂,所以一开始离子对色谱也称为“皂色谱”。离子对作用的机理有两种解释,你上面都已经提到了。到底是哪种解释对,尚无定论,实际上也没必要去定论,反正两种解释都通就可以了。主流的解释也是你先提到的机理,下面示意图更直观:


我个人认为,两种机理都可能存在,要看离子对试剂、固定相和分析物这三者本身情况而定。如果离子对试剂的疏水端和固定相之间的结合力相对更强,示意图的作用机理会占上风。反之,离子对试剂亲水端和分析物导致掩藏极性端的作用力更强,你后面提到的机理更可能。总之,要看你用的什么离子对试剂,是何种的分析物等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吧。

请问plexu样品与离子对生成紧密的结合物,离子对试剂掩藏化合物中的极性基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离子对怎么样掩蔽化合物中极性基团?不就是通过静电引力的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来降低其极性的吗?有点迷惑


应该你这样表达更清晰吧,我的意思和你一样的。
plex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ue2009(xue2009) 发表:
原文由 plexu(plexu) 发表:
原文由 plexu(plexu) 发表:
原文由 有水有渝(xky0230699) 发表:
3、plexu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
四烷基季铵盐(如四丁基硫酸氢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等)在水中电离后,也形成了类似N+H(CH2CH3)3的结构N+(CH2CH2CH2CH3)4 ,这种结构也能有效的与Si-O-产生较强的静电作用,此类离子对用的比较少,但它的作用仅是掩藏Si-O-吗,它对物质的保留性能有何影响,实验中发现检测胺化物时,流动相中加入磷酸缓冲盐有增加物质保留的趋势,而加入三乙胺则会降低物质的保留能力?


上面提到的四丁基氢氧化铵等离子对试剂确实不如辛磺酸钠等极性基是阴离子的离子对试剂用得普遍,原因是酸类极性物质很容易通过降低pH值的方法提高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能力,降低pH可抑制酸的电离,使酸处于中性状态而与疏水碳链的作用力增强。而碱类分析物则受硅胶基质pH上限的严重影响(以前上限是8,后来抬到10,直到最近杂化硅胶才将pH上限提到12左右)。
铵盐类离子对试剂确实有辛磺酸钠等所不具有的屏蔽硅醇基作用,但其主要作用还是疏水端和疏水固定相结合,外露的阳离子亲水端和酸阴离子作用,从而提高其保留能力。当然同样还有第二种解释机理,离子对试剂先和分析物结合,掩藏极性基,从而提高极性分析物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能力。而且丁基比辛基疏水性差,这种情况下,认为后面的结合机理占上风的可能性更大。
检测胺类化合物,加入三乙胺预先和硅醇基结合,胺和硅醇基作用被三乙胺取代,保留下降是肯定的。加入磷酸盐,不知是指增加其作为缓冲盐的浓度呢?还是其它什么?磷酸盐pH调到多少呢?如果pH调高,胺以分子态存在,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是会增加的。


我个人认为,磷酸盐的阴离子也有做对离子的成分,不知道plexu怎么看?谢谢

有道理!你的思路给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磷酸盐和胺结成对离子,降低了胺的极性,和C18链作用力增强。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