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细说沙门氏菌属(源自网络)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故乡的一片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沙门氏菌属(solmonell)

  沙门氏菌属是一群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元芽孢直杆菌,革兰氏阴性,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相似,兼性厌氧。除极少数外,通常都以周生鞭毛运动。绝大多数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也偶尔有不产气的。在三糖铁琼脂上常产生H2S。一般利用拘椽酸盐。能使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基,但对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均不脱氨基。除亚利桑那沙门氏菌外,大部分沙门氏菌都不发酵乳糖。运常不利用杨苷、肌醇、蔗糖、侧金盏花醇和棉子糖,也不产生a甲基葡萄糖苷。不产吲哚,不免解尿素,甲基红试验阳性,但VP试验阴性。DNAGCmol%5053

  绝大多数沙门氏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不同临床表现的沙门氏菌病,并为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医学、兽医和公共卫生上均十分重要。

  根据新近的沙门氏菌的分类方案,本属菌现可分为:肠道沙门氏菌和邦戈尔沙门氏菌两个种,肠道沙门氏菌又分为6亚种:肠道亚种、萨拉姆亚种、亚利桑那亚种、双相亚利桑那沙门氏菌、豪顿沙门氏菌以及因迪卡沙门氏菌。这些种和亚种均属于对应的DNA同源群。长期以来沙门氏菌根据其血清型分类,目前已有2500种以上,其中只有10个以内的罕见血清型属于邦戈尔沙门氏菌,其余均属于肠道沙门氏菌,几乎包括了所有对人和温血动物致病的各种血清型菌株,并具有属的典型生化特性。

  虽然对沙门氏菌已规定新的命名法,但通常仍惯用简单的通用命名,即以该菌所致疾病、或最初分离地名、或抗原式三种方式来命名。目前,对沙门氏菌或各亚种成员的鉴定主要根据生化试验,而血清型分型可作为一项亚种水平以上的鉴定内容。

  形态及染色特性 沙门氏菌的形态和染色特性与同科的大多数其他菌属相似,呈直杆状,0.71.5umx2.05.0um,革兰氏阴性。除雏沙门氏菌和鸡沙门氏菌无鞭毛不运动外,其余名菌均以周生鞭毛运动,且绝大多数具有型菌毛。

  培养及生化特性 本属大多数细菌的培养特性与埃希氏菌属相似。只有鸡白痢、鸡伤寒羊流产和甲型副伤寒等沙门氏菌在肉汤琼脂上生长贫瘩,形成较小的菌落。在肠道杆菌鉴别或选择性培养基上,大多数菌株因不发酵乳糖而形成无色菌落。本菌属在培养基上也有S-R变异。

[img=457,242]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6167.png[/img]

[img=457,243]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3473.png[/img]

  培养基中加入硫代硫酸钠、胱氨酸、血清、葡萄糖、脑心浸液和甘油等均有助于本菌生长。本菌属与其他主要菌属的生化鉴别见表16-1。与肠道亚种相比,其余各亚种的生化反应虽然不太典型,但同一亚种各菌间的生化特性相当一致。有时极个别分离菌株在某一特性上可能有所不同,如发酵蔗糖或产生吲哚等,只要它们仍具有本菌属典型的OH抗原,就不应将其排除在本菌属外。

[img=457,83]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8039.png[/img]
[img=457,174]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2152.png[/img]

  抗原及变异 沙门氏菌具有OHK和菌毛四种抗原。OH抗原是其主要抗原,构成绝大部分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的物质基础,其中O抗原又是每个菌株必有的成分。

  O抗原是沙门氏菌细胞壁表面的耐热多糖抗原,100℃2.5h不被破坏,它的特异性依赖于LPS多糖侧链的组成,而其决定簇又由该侧链上末端单糖及多糖链上单糖的排列顺序所决定。一个菌体可有儿种O抗原成分,以小写阿拉伯数字表示。将具有共同O抗原 (群因子)的各个血清型菌归入一群,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因此目前已发现的全部沙门氏菌可分为ABClC4DlD3E1E4FGlG2H……2O51O63以及O65O6751O群,包括58O抗原。

  H抗原是本属菌的蛋白质性鞭毛抗原,计有63种,60℃306Omin及酒精作用均破坏其抗原性,但甲醛不能。H抗原可分为第1相和第2相两种。第lH抗原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其特异性高,常为一部分血清型菌株所具有,故曾称为特异相。第2相抗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少数是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的,其特异性低,常为许多沙门氏菌所共有,曾称为非特异相。多数沙门氏菌具有第1和第2两相H抗原,称作双相菌,常发生位相变异。少数沙门氏菌只有其中一相H抗原,称为单相菌。同一O群的沙门氏菌又根据它们的H抗原的不同再细分成许多不同的血清型菌。

  K抗原是伤寒、丙型副伤寒和部分都柏林沙门氏菌表面包膜抗原,功能上相当于大肠杆菌K抗原,但一般认为其与毒力有关,故称为Vi抗原。Vi抗原系一种N-乙酰-D-半乳糖胺糖醛酸聚合物,60℃lh即破坏其凝集性和免疫原性。有Vi抗原的菌株不被相应的抗O血清凝集,将Vi抗原加热破坏后则能。在普通培养基上多次传代后易丢失此抗原。

  沙门氏菌的抗原有时可发生变异,除H-OS-R变异外,在菌型鉴定中最多见的是H抗原的位相变异。将一个双相沙门氏菌菌株在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在所得的菌落中,有的有第1H抗原,有的则有第2H抗原。若任意挑取一个菌落在培养基上多次传代,其后代又可出现部分是第1相而另一部分是第2相的菌落。这种两个相的H抗原可以交相产生的现象称为位相变异。所以两相菌初次分离时,单个菌落的纯培养物往往只有一个相H抗原,鉴别时常只能检出一个相,而测不出另一相。此时,可用已知相血清诱导的位相变异试验来获得未知的另一个相H抗原。

  用已知的沙门氏菌OH单因子血清作玻板凝集试验,可确定一个沙门氏菌分离物的血清型或抗原式,对可能有Vi抗原的菌株还须用Vi抗血清鉴定之。本属菌的血清型表示方法是O抗原:lH抗原:2H抗原。例如鼠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为14[5]42:i:12,即表示该菌具有O抗原14[5]12,第lH抗原为i,第2H抗原12,括号中抗原表示该抗原可能无。如有Vi抗原可写在O抗原之后,如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为912Vi:d:-。迄今,本菌属至少已有2500个血清型。对人和温血动物致病的血清型绝大多数分属于AF群,在疾病中经常出现的却不足50种。人和畜禽的常见沙门氏菌血清型可见表16-4

  致病性 本属菌均有致病性,具有极其广泛的动物宿主。感染动物后常导致严重的疾病,并成为人类沙门氏菌病的传染源之一。因此,沙门氏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本菌最常侵害幼、青年动物,便之发生败血症、胃肠炎及其他组织局部炎症。对成年动物则往往引起散发性或局限性沙门氏菌病,发生败血症的怀孕母畜可表现流产,在一定条件下亦偶尔引起急性流行性暴发。在一个发病的畜禽群中,具有一定比例的个体是隐性感染或康复带菌者,并间歇地排菌,成为主要传染来源。许多带菌的野鸟和啮齿动物以及蜱和一些昆虫也能成为畜禽的一种传染来源。沙门氏菌很容易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没有中间宿主。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许多环境条件,如卫生不良、过度拥挤、气候恶劣、内服皮质类激素、分娩、长途运输以及发生其他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均可增加易感动物发生沙门氏菌病。

  致病性类型 根据对宿主适应性或嗜性不同,可将沙门氏菌分成三群。第一群具有高度适应性或专嗜性,它们只对人或某种动物产生特定的疾病。属于这群的不多。例如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仅使鸡和火鸡发病,马流产、牛流产和羊流产等沙门氏菌分别致马、牛、羊的流产等;猪伤寒沙门氏菌仅侵害猪;伤寒与甲、乙、丙三型副伤寒以及仙台等血清型是高度适应于人类的沙门氏菌,对动物不引起自然感染。第二群是在一定程度适应于特定动物的偏嗜性沙门氏菌,仅个别血清型,如猪霍乱和都柏林沙门氏菌,分别是猪和牛羊的强适应性菌型,多在各自宿主中致病,但也能感染其他动物。现在常可从羔羊腹泻中分离到亚利桑那沙门氏菌,并认为这型菌正在适应于羊。第三群是非适应性或泛嗜性沙门氏菌,它们具有广泛感染的宿主谱,能引起人和各科动物的沙门氏菌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这群血清型占本属的大多数,鼠伤寒和肠炎沙门氏菌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常见的危害人和动物的泛嗜性沙门氏菌约20余种,加上专嗜性和偏嗜性菌型不过仅30余种 (16-4)

  免疫性 体液抗体与细胞免疫在抗沙门氏菌感染中都很重要。动物接触环境中沙门氏菌或在注射疫苗后,其体液免疫应答主要是IgM抗体。在疾病康复或口服弱毒苗感染的动物肠道中,可出现特异性分泌型IgA。沙门氏菌免疫母牛的初乳和奶中含有特异性抗体,阻断了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可为其后代提供肠道中抗沙门氏菌的能力。用无毒性的沙门氏菌突变株或热灭活的菌体免疫动物后,其血清抗体水平与动物抗人工感染的保护力之间并无相关性。如用灭活菌苗免疫犊牛,尽管其有高滴度的特异抗体,但仍可免疫失败。最近认为,血清中抗O抗原的IgG抗体能够为动物提供抗沙门氏菌病的保护力。已经肯定,细胞免疫在抗沙门氏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致敏T细胞的转移可提供保护力,在缺少免疫T细胞的情况下,巨噬细胞、B细胞以及高免血清的转移却没有保护性。细胞免疫反应性与大剂量沙门氏菌攻击动物的保护性通常呈现很好的相关性。目前已将巨噬细胞移走抑制因子 (MIF)试验作为判断动物是否具有细胞免疫应答的一个很好的体外指标。

  微生物学诊断 对未污染的被检组织可直接在普通琼脂、血琼脂或鉴别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但已污染的被检材料如饮水、粪便、饲料、肠内容物和已败坏组织等,因含杂菌数远超过沙门氏菌,故常需要增菌培养基增菌后再行分离。挑取鉴别培养基上的可疑菌落几个分别纯培养,并同时分别接种三糖铁 (TSI)琼脂和尿素琼脂,37℃培养24h。若有二者反应结果均符合沙门氏菌者,则取其TSl琼脂的培养物或与其相应菌落的纯培养物按图16-2所示程序做沙门氏菌O抗原群和生化特性的进一步鉴定试验。必要时可做血清型分型。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程序可见图16-2

[img=457,355]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45.png[/img]

  防制 目前应用的兽用疫苗多限于预防各种家畜特有的沙门氏菌病,例如猪副伤寒、马流产以及牛、羊的都柏林等沙门氏菌的灭活菌苗,在国内外均已应用,两次接种即可预防孕畜流产或幼畜感染。据报道,用减毒或无毒活菌注射或口服免疫动物,效果优于灭活菌苗,但有些国家禁用。

  用S型弱毒鸡伤寒沙门氏菌苗取代灭活菌苗免疫家禽,收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期约达8个月。国外有用鸡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制成的高浓度水剂或油佐剂免疫812周龄鸡,免疫后3周即能抵抗强毒菌攻击。据Puka报道,用丫啶橙培养基连续230次传代,致弱的火鸡源鸡伤寒沙门氏菌株免疫接种510日龄雏鸡,既无不良反应又能抵抗强毒菌攻击,还不影响其以后的产蛋量。迄今,对多种畜禽致病的其他沙门氏菌仍无法制出普遍有效的菌苗。

  防治禽沙门氏菌病主要应严格执行卫生检验和检疫,并采取防止饲料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规程性措施,净化鸡群并颁发证书。一些国家自实行规程以来,已消灭或控制了鸡白痢和鸡伤寒。现阶段有效的治疗抗生素主要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氯霉素、TMP-SMZ以及诺氟沙星或环丙沙星等。但因本属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在增加,故最好使用之前应作药敏试验。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yuduol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