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技术难点----液态成像经验交流

浏览0 回复70 电梯直达
kjm19768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hjclock 发表:
^_^,看样子高手来拉,欢迎继续讨论

我个人认为针尖软和图像扫描的细节能否得到没有什么关系,我用的针尖是0.01N/m,效果很好,我做的样品DNA和活细胞都有。

探针扫描的最大优势是对样品的限制小,而不紧紧是防漏液,还有分辨率降低,这是因为有些厂商的探针扫描的产品的激光跟踪技术和扫描器摇摆控制技术有问题,是具体产品的问题,不是探针扫描这种方式的问题。

如果太软了而无法区别生物样品的结构细节呢?不用说的那么绝对吧,你的验证能举例说明吗? 是蛋白质,DNA,纳米纤维,还是细胞? 以事实说话吧。

能详细说明一下吗?据我所知(也许是孤陋寡闻),探针扫描成像就有一个优势,不用担心漏液到扫描管上,但是其分辨率就相对降低了一些。而漏液其实小心操作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基于这一点来说,探针扫描适合液相成像,我想还是值得考虑的。

原文由 kjm197681 发表:
所谓的针尖软-因为SPM成像的潜规则是针尖要比样品软,所谓液像多数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实验,样品表面都特别软,尤其是活体,所以推荐更软的针尖,而且在国内进行过很多验证。

探针扫描适合液相成像是勿庸置疑的,随便找本SPM原理书都有这方面的分析

zhjcloc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呵呵,选用悬臂更软的针,有时候不能扫描清楚细节,我是有实验依据的。我做过很多种不同弹性系数的探针。不过我想这个问题不用再讨论了,做实验的时候多试试就可以。

第二个方面,因为我看过一些资料,记得是扫描分辨率降低,你说是具体产品的问题,这个打击面太大了,厂商们估计会跟你急,有没有依据啊,希望能提供文献等证据,如果太麻烦,只要给出相关信息即可。

原文由 kjm197681 发表:

我个人认为针尖软和图像扫描的细节能否得到没有什么关系,我用的针尖是0.01N/m,效果很好,我做的样品DNA和活细胞都有。

探针扫描的最大优势是对样品的限制小,而不紧紧是防漏液,还有分辨率降低,这是因为有些厂商的探针扫描的产品的激光跟踪技术和扫描器摇摆控制技术有问题,是具体产品的问题,不是探针扫描这种方式的问题。

kjm19768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使用安捷伦的原子力已经几年了,从我们的结果看分辨率已经足够好了,最简单的依据,我们做云母和石墨的原子力很清楚,很轻松,他们就是探针扫描设计。

至于生物样品中使用软针尖,是前清华一位老师,他做了6年原子力,用过几家大公司的产品,最后觉得0.01的这种效果很好,才传授给我的,我试了,的确效果不错,为什么不使用更软的,是因为,不是哪家公司的仪器在溶液下都能驱动这么软的针尖的,你可以试试,多数仪器的轻敲模式用过软的针尖在液像下寻峰时会很乱,故用软的反而效果不好。
zhjcloc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呵呵,看了你的帖子,我想去做AFM销售了

原文由 kjm197681 发表:
我使用安捷伦的原子力已经几年了,从我们的结果看分辨率已经足够好了,最简单的依据,我们做云母和石墨的原子力很清楚,很轻松,他们就是探针扫描设计。

至于生物样品中使用软针尖,是前清华一位老师,他做了6年原子力,用过几家大公司的产品,最后觉得0.01的这种效果很好,才传授给我的,我试了,的确效果不错,为什么不使用更软的,是因为,不是哪家公司的仪器在溶液下都能驱动这么软的针尖的,你可以试试,多数仪器的轻敲模式用过软的针尖在液像下寻峰时会很乱,故用软的反而效果不好。
kjm19768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里讨论的如何溶液成像,主要是希望能对这方面的AFM实验有所帮助,和销售没有关系。
liangh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xx01 发表:
有没有人做过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做样品在液体环境中的成相,好象很难,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这方面的实验,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我用DI MULTIMODE做,开始的时候怕漏液,在样品下垫了一层保鲜膜防水。
不过现在DI有针对液体池的vertical engage scanner还有防水层,估计这个比较好用。
bluefleet_sk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在液环境下扫困难的原因如下
1.因为有漏液的危险所以操作起来要小心翼翼,对于扫描管在下方的型号的机器更是如此

2. 由于液体的折射率与空气的不同,激光都会经过多次折射,调节光路变的更加困难,在参考第一条,在你手忙脚乱的时候还要当心不要漏液,不要让气泡进入.

以上是关于操作的困难,反复练习还是能够克服的.但不论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得到和空气中一样的图形质量原因在于如下困难.

3.在空气环境下针尖的震动是由悬臂夹起震,再由悬臂传导到针尖,在液态下由于液体的阻尼不能再用这一形式,多数厂家是让整个液体池震动带动液体也参与到驱动针尖的震动.液体的存在对针尖和样品之间力学作用的影响变的不可以象空气一样可以忽略了.所以得到的图就要比空气中的力学信息多,直观的感觉就是图变的模糊而多噪音了.

解决的办法是重新设计液体池,变为完全密闭的,减少激光在不同介质间来回穿行的次数,使用新的针尖驱动方式,比如将驱动力直接施加到针尖上而不是通过震动传递.
x35748572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xx01 发表:
我用的是精工SPM400型号的仪器,但据说DI的也不好做,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
你好我有和你是一样的仪器但是不知道怎么用,请给我指点,不甚感激
georgehow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安捷伦的问题在于其自以为是的自动逼近下针,结果是遇到软一点的材料,如生物材料,就下不下去了。
puppl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也来说说液态成像的一些经验吧. 首先说明一下,我用的是DI multimode仪器.
1. 调整激光, 这个不是一个难的事情. 可以在大气中先调好激光,然后当探针进入液态中后,直接调节一下反射镜的角度就可以.
2. 至于找共振频率的问题,有两种比较好的方法.
  第一种是用thermal tune的方法可直接找到探针的共振频率.
  第二种是做tapping mode的力曲线,看振幅vsZ的曲线.大家可以发现在溶液中做tapping mode力曲线与空气中有所不同,就是振幅怎么都不能到达零. 这时我们可以观察初始振幅与压到底之后的振幅之间的动态范围,如果动态范围太小,肯定不是正确的峰.
3. 探针的选择: 对于接触模式, 需要用比较软的探针,比如0.01N/m或0.06N/m的探针. 对于tapping mode,建议用NP-S上0.32N/m的那跟探针.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