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中草药四气五味

浏览0 回复7 电梯直达
sunjun062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味,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其中的“性”又称为“气”,是古代通用、沿袭至今的名词,所以四气也就是四性。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 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 次于热、凉次于寒。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感 受风寒、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 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 性是温热的。如果生了疗疮、热疗、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 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 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的。

  中草药的药性,通过长时期的临床实践,绝大多数已为人们所掌握,如果我们 熟悉了各种药物的药性,就可以根据“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和“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针对病情适当应用了。一般是,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 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 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此外,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较为平和,称为“平”性。 由于平性药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作用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 凉、平正气,而一般仍称为四气。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 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各种滋味的作用如下:

  (一)辛 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 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
  (二)甘 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
  (三)酸 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 用。
  (四)苦 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热、燥湿、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物,大多数有苦味。
  (五)咸 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 的药物,带有咸味。

  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种药物既具有一定的气,又具有一定的味。由于气有气的作用,味有味的作用,必须将气和味的作用综合起来看待,例如,紫 苏性味辛温,辛能发散,温能散寒,所以可知紫苏的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芦根性 味甘寒,甘能生津,寒能清热,所以可知芦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生津……等。

  一般说,性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药物,功效也 就有所区别;性同味不同、或味同性不同的药物在功效上也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点 。例如,同样是寒性药,若味不相同,或为苦寒,或为辛寒,其作用就有所差异, 如黄连苦寒、可以清热燥湿,浮萍辛寒、可以疏解风热;同样是甘味药,但气有所 不同,或为甘温,或为甘寒,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黄耆甘温?可以补气,芦根甘寒 、能清热生津。所以,在辨识药性时,不能把药物的气与味孤立起来。

  在临床具体应用时,一般都是既用其气、又用其味的,而在特殊应用的时候, 配合其它药物,则或用其气,或用其味。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生活就这么美好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发帖奖励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马踏飞燕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估计这就要考虑十八反十八畏了。因为性味相同的药物偶尔还是功效有差异的。
yifan111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xiaowang26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angt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us1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是啊,有些中药味道很怪,难以下咽,需要用其他中药来掩盖或中和.,这也是配伍的原因之一.
xiaowang26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小虾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手机版: 中草药四气五味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