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这样对杂质进行定量对吗?

浏览0 回复13 电梯直达
zhongyao06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因为换了工作,对现在公司的一些处理方式很不理解,问了一些同事,发现他们也不懂,只知道一直以来是按照那样用。
可是我认为那样不对,遂发上来和大家讨论。以下说的都是我现在所在公司的做法:
1.在进样之前,先进一针LOQ(定量限)溶液,如果LOQ中特定峰S/N(信躁比)>=10或者连续进三针,峰面积RSD<=10%(根据具体而定),则认为LOQ通过,否则不通过,不能进行后面的分析。
2.在LOQ通过的情况下,进样品,然后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图谱进行分析,据此得出各杂质的含量,前面进的LOQ得到的数据不参与结果的计算。
3.对于色谱图中,小峰的处理是这样的,峰面积百分比>=LOQ(比如0.1%,将样品溶液稀释1000倍)则积上,否则不积。
对于这样的做法,我主要有以下几个疑问:
1.LOQ不是在做方法验证的时候才需要做吗?而且药典(包括USP)上明确写了,除了杂质定量外,都可以不做。那么每次都做个LOQ,有意义,有必要吗?
2.将样品溶液稀释1000倍,得到的是浓度,怎么直接把它给转换成了峰面积比?这样科学吗?当然了,不考虑响应值的不同,即不引入校正因子。
3.想问一下,大家对小峰是怎么处理的呢?一个小峰到底积不积上,根据什么来判断呢?我们以前基本是根据经验的。
4.药典上不是说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杂质进行定量分析是很不准确的吗?那仍然这样分析是否合理。
5.药典上说的杂质定量都是与自身比对(与另一低浓度),那么我们这样的做法科学吗?
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tangt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angt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以下均为个人理解:

1.LOQ不是在做方法验证的时候才需要做吗?而且药典(包括USP)上明确写了,除了杂质定量外,都可以不做。那么每次都做个LOQ,有意义,有必要吗?
----------------------------------------------------------------
实验室已经基本固定了检测仪器和检测条件,LOQ在方法验证或确认时已经做过,无需再每次都做,就算想知道是多少,一般在图上可以算得出来。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2/1/7 17:17:43 Last edit by tangtang
tangt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2.将样品溶液稀释1000倍,得到的是浓度,怎么直接把它给转换成了峰面积比?这样科学吗?当然了,不考虑响应值的不同,即不引入校正因子。
------------------------------------------------------------
这里考虑的是0.1%的峰面积实测是多少。
tangt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3.想问一下,大家对小峰是怎么处理的呢?一个小峰到底积不积上,根据什么来判断呢?我们以前基本是根据经验的。
--------------------------------------
保险一点的话,比如说相当于0.01%的峰或0.05%的峰不计?
tangt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4.药典上不是说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杂质进行定量分析是很不准确的吗?那仍然这样分析是否合理。
-----------------------------------------------
这种方法也比较少用了,更多的是另外稀释一个1%浓度的作为对照。
tangt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5.药典上说的杂质定量都是与自身比对(与另一低浓度),那么我们这样的做法科学吗?
-------------------------------------------------

对特定杂质,最好的办法是用杂质对照品。

已知校正因子的杂质,可乘以校正因子。

用自身1%浓度对照的,是方法研究时已经验证过杂质的校正因子,应该在0.9-1.1的范围内,这种情况下用自身1%浓度的对照,差别不大。

用面积归一化法,一般是主峰与稀释后的峰的线性关系比较好,用面积归一化法和用自身对照法一致,也有这么做的,只要是经批准的质量标准这么规定就没有问题。
zhongyao06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angtang(tangtang) 发表:以下均为个人理解:1.LOQ不是在做方法验证的时候才需要做吗?而且药典(包括USP)上明确写了,除了杂质定量外,都可以不做。那么每次都做个LOQ,有意义,有必要吗?----------------------------------------------------------------实验室已经基本固定了检测仪器和检测条件,LOQ在方法验证或确认时已经做过,无需再每次都做,就算想知道是多少,一般在图上可以算得出来。
你指的是这种情况吗?比如我知道一个峰的信躁比是100:1,那么粗略地讲,LOQ就是这个峰的浓度的十分之一?
zhongyao06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总体来说,我们的观点基本一致。可还有一个问题,在进行色谱分析时,与对所有的杂质峰进行分析相比,对某一个具体的杂质可能更简单更好理解。
tangt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hongyao0601(zhongyao0601) 发表:
原文由 tangtang(tangtang) 发表:以下均为个人理解:1.LOQ不是在做方法验证的时候才需要做吗?而且药典(包括USP)上明确写了,除了杂质定量外,都可以不做。那么每次都做个LOQ,有意义,有必要吗?----------------------------------------------------------------实验室已经基本固定了检测仪器和检测条件,LOQ在方法验证或确认时已经做过,无需再每次都做,就算想知道是多少,一般在图上可以算得出来。
你指的是这种情况吗?比如我知道一个峰的信躁比是100:1,那么粗略地讲,LOQ就是这个峰的浓度的十分之一?


可以这么理解。

如果质量标准中规定了必须测LOQ,一般的做法是指定一个浓度去看信噪比。那么就直接配成这个浓度。
tangt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hongyao0601(zhongyao0601) 发表:
总体来说,我们的观点基本一致。可还有一个问题,在进行色谱分析时,与对所有的杂质峰进行分析相比,对某一个具体的杂质可能更简单更好理解。


更高的要求是:杂质含量0.1%以上的要确定结构,以及生物活性。

特定毒性的杂质要求尤其严格。

其他杂质做一个总量控制即可。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