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定量计算:六步曲

浏览0 回复14 电梯直达
symmacro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定量计算:六步曲

第一步:准备已知浓度的一系列标准样品溶液 。
第二步:仪器采集每一个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
第三步:通过化合物的质谱图信息和色谱保留时间信
息,建立识别物质的判定指标。
第四步:建立定量方法和定量校正曲线。
第五步:仪器采集实际样品数据文件。
第六步:运用建立好的含有定量校正曲线的定量方
法,进行样品数据文件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砂锅粥4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谢总结、分享。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yuduol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砂锅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symmacros(jimzhu) 发表:
定量计算:六步曲

第一步:准备已知浓度的一系列标准样品溶液 。
第二步:仪器采集每一个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
第三步:通过化合物的质谱图信息和色谱保留时间信
息,建立识别物质的判定指标。
第四步:建立定量方法和定量校正曲线。
第五步:仪器采集实际样品数据文件。
第六步:运用建立好的含有定量校正曲线的定量方
法,进行样品数据文件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
岛津的有两种方法,一种和这里一样。另一种是:
第一步:准备已知浓度的一系列标准样品溶液 。
第二步:仪器scan采集一个高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
第三步:通过化合物的质谱图信息和色谱保留时间信息,建立组分表→生成SIM方法。
第四步:设置批处理文件,包括标样和样品。
第五步:仪器用第三步SIM方法采集各浓度点标样和实际样品,自动出结果。
注:对于结果不肯定的话需要进行确认,因为定量出结果是自动积分的,如果峰旁边存在干扰可能导致积分结果不准。此方法优点是方便快捷,但对于未知样品需要进一步确认。
通常我都是使用第二种方法,方便快捷,批处理建立好之后点击开始,然后就等着出报告了。
symmacro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czcht(czcht) 发表:
原文由 symmacros(jimzhu) 发表:
定量计算:六步曲

第一步:准备已知浓度的一系列标准样品溶液 。
第二步:仪器采集每一个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
第三步:通过化合物的质谱图信息和色谱保留时间信
息,建立识别物质的判定指标。
第四步:建立定量方法和定量校正曲线。
第五步:仪器采集实际样品数据文件。
第六步:运用建立好的含有定量校正曲线的定量方
法,进行样品数据文件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
岛津的有两种方法,一种和这里一样。另一种是:
第一步:准备已知浓度的一系列标准样品溶液 。
第二步:仪器scan采集一个高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
第三步:通过化合物的质谱图信息和色谱保留时间信息,建立组分表→生成SIM方法。
第四步:设置批处理文件,包括标样和样品。
第五步:仪器用第三步SIM方法采集各浓度点标样和实际样品,自动出结果。
注:对于结果不肯定的话需要进行确认,因为定量出结果是自动积分的,如果峰旁边存在干扰可能导致积分结果不准。此方法优点是方便快捷,但对于未知样品需要进一步确认。
通常我都是使用第二种方法,方便快捷,批处理建立好之后点击开始,然后就等着出报告了。


你讲的“第二步:仪器scan采集一个高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是必要,应该在事先进行。这样能确定目标物的保留时间,了解离子结构的信息,对后面设置定量表很重要。要加上这一条。
蓝是那么的天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高浓度样品应该有个比较明确的浓度范围,至少保证检测器不能饱和,并且能方便确定标准曲线的最高浓度点。
symmacro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蓝是那么的天(matt_zheng) 发表:
高浓度样品应该有个比较明确的浓度范围,至少保证检测器不能饱和,并且能方便确定标准曲线的最高浓度点。


至少能得到良好的质谱扫描图,太高检测器饱和不行。“并且能方便确定标准曲线的最高浓度点”,这样就一举两得,既能得到全扫质谱图,还能用在最高点。
蓝是那么的天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symmacros(jimzhu) 发表:
原文由 蓝是那么的天(matt_zheng) 发表:
高浓度样品应该有个比较明确的浓度范围,至少保证检测器不能饱和,并且能方便确定标准曲线的最高浓度点。


至少能得到良好的质谱扫描图,太高检测器饱和不行。“并且能方便确定标准曲线的最高浓度点”,这样就一举两得,既能得到全扫质谱图,还能用在最高点。


我们现在一般都是走10μg/ml的,这个浓度还比较适中。
symmacro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蓝是那么的天(matt_zheng) 发表:
原文由 symmacros(jimzhu) 发表:
原文由 蓝是那么的天(matt_zheng) 发表:
高浓度样品应该有个比较明确的浓度范围,至少保证检测器不能饱和,并且能方便确定标准曲线的最高浓度点。


至少能得到良好的质谱扫描图,太高检测器饱和不行。“并且能方便确定标准曲线的最高浓度点”,这样就一举两得,既能得到全扫质谱图,还能用在最高点。


我们现在一般都是走10μg/ml的,这个浓度还比较适中。


10ppm浓度差不多,全扫一般无问题。
wanshi0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三步:通过化合物的质谱图信息和色谱保留时间信
息,建立识别物质的判定指标。

请教什么时候使用Scan什么时候使用SIM ?对于定量分析SIM 选择特征离子的时候有什么规则?比如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离子碎片几乎一样,怎么选择定量更准确呢?
wanshi0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symmacros(jimzhu) 发表:
原文由 czcht(czcht) 发表:
原文由 symmacros(jimzhu) 发表:
定量计算:六步曲

第一步:准备已知浓度的一系列标准样品溶液 。
第二步:仪器采集每一个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
第三步:通过化合物的质谱图信息和色谱保留时间信
息,建立识别物质的判定指标。
第四步:建立定量方法和定量校正曲线。
第五步:仪器采集实际样品数据文件。
第六步:运用建立好的含有定量校正曲线的定量方
法,进行样品数据文件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
岛津的有两种方法,一种和这里一样。另一种是:
第一步:准备已知浓度的一系列标准样品溶液 。
第二步:仪器scan采集一个高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
第三步:通过化合物的质谱图信息和色谱保留时间信息,建立组分表→生成SIM方法。
第四步:设置批处理文件,包括标样和样品。
第五步:仪器用第三步SIM方法采集各浓度点标样和实际样品,自动出结果。
注:对于结果不肯定的话需要进行确认,因为定量出结果是自动积分的,如果峰旁边存在干扰可能导致积分结果不准。此方法优点是方便快捷,但对于未知样品需要进一步确认。
通常我都是使用第二种方法,方便快捷,批处理建立好之后点击开始,然后就等着出报告了。


你讲的“第二步:仪器scan采集一个高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是必要,应该在事先进行。这样能确定目标物的保留时间,了解离子结构的信息,对后面设置定量表很重要。要加上这一条。

请教什么时候使用Scan什么时候使用SIM ?对于定量分析SIM 选择特征离子的时候有什么规则?比如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离子碎片几乎一样,怎么选择定量更准确呢?
爆发吧,小宇宙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anshi09(wanshi09) 发表:
原文由 symmacros(jimzhu) 发表:
原文由 czcht(czcht) 发表:
原文由 symmacros(jimzhu) 发表:
定量计算:六步曲

第一步:准备已知浓度的一系列标准样品溶液 。
第二步:仪器采集每一个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
第三步:通过化合物的质谱图信息和色谱保留时间信
息,建立识别物质的判定指标。
第四步:建立定量方法和定量校正曲线。
第五步:仪器采集实际样品数据文件。
第六步:运用建立好的含有定量校正曲线的定量方
法,进行样品数据文件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
岛津的有两种方法,一种和这里一样。另一种是:
第一步:准备已知浓度的一系列标准样品溶液 。
第二步:仪器scan采集一个高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
第三步:通过化合物的质谱图信息和色谱保留时间信息,建立组分表→生成SIM方法。
第四步:设置批处理文件,包括标样和样品。
第五步:仪器用第三步SIM方法采集各浓度点标样和实际样品,自动出结果。
注:对于结果不肯定的话需要进行确认,因为定量出结果是自动积分的,如果峰旁边存在干扰可能导致积分结果不准。此方法优点是方便快捷,但对于未知样品需要进一步确认。
通常我都是使用第二种方法,方便快捷,批处理建立好之后点击开始,然后就等着出报告了。


你讲的“第二步:仪器scan采集一个高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数据文件。”是必要,应该在事先进行。这样能确定目标物的保留时间,了解离子结构的信息,对后面设置定量表很重要。要加上这一条。

请教什么时候使用Scan什么时候使用SIM ?对于定量分析SIM 选择特征离子的时候有什么规则?比如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离子碎片几乎一样,怎么选择定量更准确呢?


只要出峰时间不一样,离子碎片一样美什么影响。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