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DSC表征出现的熔融峰分叉行为(非热分解)

浏览0 回复7 电梯直达
yingyue8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DSC表征药物,采用两次循环考察其热力学行为,第一次循环熔融峰未见熔融峰分叉,第二次循环却见熔融峰分叉行为(有时候可见),百思不得其解,请问跟样品制备或仪器性能、坩埚有关系吗?是因为样品量过高问题吗middle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人来人往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欢迎交流!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DTA)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KK-yiq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先排除样品量多导致的传热差异的因素再看看.
butterflygy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yingyue88(yingyue88) 发表:
DSC表征药物,采用两次循环考察其热力学行为,第一次循环熔融峰未见熔融峰分叉,第二次循环却见熔融峰分叉行为(有时候可见),百思不得其解,请问跟样品制备或仪器性能、坩埚有关系吗?是因为样品量过高问题吗


可能初始药物的结晶度较高,所以可以得到比较正常的熔融峰。当第一次加热结束后降温时如果降温速率过快,样品可能来不及充分结晶,这样有可能得到无定型态或有缺陷的晶体。可以看到第二次加热时有明显的冷结晶放热峰,再熔融时有缺陷的晶体先熔融,熔融后又开始进行结晶完善,所以又开始放热,因为我们看到的峰是总的吸放热,如果结晶完善的放热量大于熔融吸热量时,热流曲线就会向上走,这样就形成了肩峰。如果LZ有调整功能的话,应该可以判断是不是这个原因。
butterflygy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yingyue88(yingyue88) 发表:
DSC表征药物,采用两次循环考察其热力学行为,第一次循环熔融峰未见熔融峰分叉,第二次循环却见熔融峰分叉行为(有时候可见),百思不得其解,请问跟样品制备或仪器性能、坩埚有关系吗?是因为样品量过高问题吗


我找到了一个以前看过的例子,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这个例子是同一个样品经过不同降温速率处理后,升温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到降温速率越快,升温测试时肩峰越明显,即样品来不及充分结晶,有缺陷的晶体先熔融后又开始结晶完善,冷结晶和结晶完善都是放热的,所以会形成肩峰。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free365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应助!
re-fen-x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butterflygys(butterflygys) 发表:
原文由 yingyue88(yingyue88) 发表:
DSC表征药物,采用两次循环考察其热力学行为,第一次循环熔融峰未见熔融峰分叉,第二次循环却见熔融峰分叉行为(有时候可见),百思不得其解,请问跟样品制备或仪器性能、坩埚有关系吗?是因为样品量过高问题吗


我找到了一个以前看过的例子,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这个例子是同一个样品经过不同降温速率处理后,升温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到降温速率越快,升温测试时肩峰越明显,即样品来不及充分结晶,有缺陷的晶体先熔融后又开始结晶完善,冷结晶和结晶完善都是放热的,所以会形成肩峰。



补充一下,如果你考察的是药物的话,你最好考察一下是否是你的晶型转变,因为药物在热处理过程中晶型转变对药物的有效成分影响蛮大的,这个好像国外开始用DSC-Raman 表征,同时观察是不是不同晶型间的转变,因为拉曼光谱测晶型的灵敏度比DSC要好。PE和TA好像有这种机器。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free3653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欢迎讨论!
lemonq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制样也会有影响,如果称样的时候,样品颗粒大小不同,或者大小相似但是没有均匀平铺的话,会造成两个紧靠一起的峰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free3651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参与讨论,加分鼓励!
KK-yiq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emonq(lemonq) 发表:
制样也会有影响,如果称样的时候,样品颗粒大小不同,或者大小相似但是没有均匀平铺的话,会造成两个紧靠一起的峰

那种情况,升温过熔点后等温一段时间,让样品熔化铺展开就可以消除了。
xtw200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