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仪器检定结果为合格,相应的不确度为多少?

浏览0 回复21 电梯直达
KingDz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仪器送到计量所检定后,只给出了检定结果合格,并没有象校准证书那样给出扩展不确定度,请问这种不确度应当何计算?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KingDz(nerd) 发表:
仪器送到计量所检定后,只给出了检定结果合格,并没有象校准证书那样给出扩展不确定度,请问这种不确度应当何计算?


非常感谢你的来访!希望我的答复能使你满意!

仪器送到计量所检定后,给出了检定结果合格,可以不象校准证书那样给出扩展不确定度。合格的检定机构,要给出检定结果合格与否,一般来说其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应小于或等于仪器对应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

而当你用该仪器进行测量,评定你的测量不确定度时,该仪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可按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可能值区间的半宽度为该等级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假设概率分布为均匀分布,包含因子为根号3。仪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等级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1.7321。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3/3/12 18:42:14 Last edit by pxsjlslyg
poorlittl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5.11.3 条规定不确定度及覆盖因子要包括在检定结果内, 若计量所是依据有关之检定规程来检定的话, 检定报告中应该给出不确定度。
poorlittl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刚看到, 十年前颁布实施的检定规程也有不确定度了, 如JJG24-2003 深度千分尺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poorlittle(poorlittle) 发表:
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5.11.3 条规定不确定度及覆盖因子要包括在检定结果内, 若计量所是依据有关之检定规程来检定的话, 检定报告中应该给出不确定度。


JJF1002“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已有2010版了,我看了相关内容:





应该是说:检定证书应该给出检定用的标准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定度等级,还或最大允许误差。并没有强调要给出检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3/3/13 5:04:39 Last edit by pxsjlslyg
KingDz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刘彦刚(pxsjlslyg) 发表:
原文由 KingDz(nerd) 发表:
仪器送到计量所检定后,只给出了检定结果合格,并没有象校准证书那样给出扩展不确定度,请问这种不确度应当何计算?


非常感谢你的来访!希望我的答复能使你满意!

仪器送到计量所检定后,给出了检定结果合格,可以不象校准证书那样给出扩展不确定度。合格的检定机构,要给出检定结果合格与否,一般来说其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应小于或等于仪器对应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

而当你用该仪器进行测量,评定你的测量不确定度时,该仪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可按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可能值区间的半宽度为该等级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假设概率分布为均匀分布,包含因子为根号3。仪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等级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1.7321。


也就是说按B类评定,但我想问的是按均匀分布考虑是否合理?

仪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等级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1.7321。

一般来说其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应小于或等于仪器对应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

这两句话是否有文献规定?发个来参考一下,以备专家询问.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KingDz(nerd) 发表:
原文由 刘彦刚(pxsjlslyg) 发表:
原文由 KingDz(nerd) 发表:
仪器送到计量所检定后,只给出了检定结果合格,并没有象校准证书那样给出扩展不确定度,请问这种不确度应当何计算?


非常感谢你的来访!希望我的答复能使你满意!

仪器送到计量所检定后,给出了检定结果合格,可以不象校准证书那样给出扩展不确定度。合格的检定机构,要给出检定结果合格与否,一般来说其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应小于或等于仪器对应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

而当你用该仪器进行测量,评定你的测量不确定度时,该仪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可按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可能值区间的半宽度为该等级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假设概率分布为均匀分布,包含因子为根号3。仪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等级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1.7321。


也就是说按B类评定,但我想问的是按均匀分布考虑是否合理?

仪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等级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1.7321。

一般来说其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应小于或等于仪器对应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

这两句话是否有文献规定?发个来参考一下,以备专家询问.


如果有资料能确定具体是什么分布,就按具体的分布,搞不清楚的就按均匀分布,它是保守的估计。

一般来说其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应小于或等于仪器对应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还是多少,在相应的检定规程中的检定条件中会以具体的形式给出,如在《机械天平》中有:

poorlittl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对有示值的仪器检定时, 检定项目应该包含校准, 进行校准就有不确定度。  众所周知, 不确定度在测试链(或者量值传递链) 是很重要的。  检定机构为什么在报告上隐藏此重要数据?  却要客户從二手資料(该等级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等)去估計仪器不确定度。

= = = = = =

仪器最大允许误差对所有同类被检仪器都一样的, 所以免强合格的仪器和非常精良的仪器都会有相同的不确定度, 埋没了精良仪器应有的作用。
小骗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只要是合格的仪器可以根据最大允许误差根据均匀分布估计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检定”是自上而下的,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量值,通过各等级的计量标准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它是法制范畴的执法行为。对各等级的计量标准,国家计量检定检定系统表中都有严格的规定,它是通过对计量量传标准的控制来保证工作计量器具所复现量值的准确与可靠。所以检定是必须给出结论的,即判定被检器具是否符合法定的计量要求(即主要计量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检定规程所规定的要求),《检定证书》中不必给出不确定度。

“校准”则是自下而上的,用户自主的溯源行为。它是通过一条具有不同不确定度的溯源比较链,将工作计量器具所复现的量值溯源至国家基准。它不具有法制性。“校准”它是确定被校器具所指示的量值与校准装置所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其目的是定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给出被校器具的实际示值与标准值的差(可以给出标准值和指示值,也可以给出标准值和示值误差);另一方面是要定量给出示值或示值误差的可靠程度(即不确定度)。所以《校准证书》通常是不下合格与否的结论的。用户拿到《校准证书》后,需要将送校器具的校准结果与预期的使用要求进行比较,进行计量确认,只有经计量确认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的计量器具才能投入使用。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3/4/21 20:16:27 Last edit by luyunnc
poorlittl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
“检定”是自上而下的,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量值,通过各等级的计量标准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它是法制范畴的执法行为。对各等级的计量标准,国家计量检定检定系统表中都有严格的规定,它是通过对计量量传标准的控制来保证工作计量器具所复现量值的准确与可靠。所以检定是必须给出结论的,即判定被检器具是否符合法定的计量要求(即主要计量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检定规程所规定的要求), 《检定证书》中不必给出不确定度。

“校准”则是自下而上的,用户自主的溯源行为。它是通过一条具有不同不确定度的溯源比较链,将工作计量器具所复现的量值溯源至国家基准。它不具有法制性。“校准”它是确定被校器具所指示的量值与校准装置所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其目的是定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给出被校器具的实际示值与标准值的差(可以给出标准值和指示值,也可以给出标准值和示值误差);另一方面是要定量给出示值或示值误差的可靠程度(即不确定度)。所以《校准证书》通常是不下合格与否的结论的。用户拿到《校准证书》后,需要将送校器具的校准结果与预期的使用要求进行比较,进行计量确认,只有经计量确认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的计量器具才能投入使用。


《检定证书》中不必给出不确定度这一做法合理吗?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