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酿造食品中为什么会产生氨基甲酸乙酯?

浏览0 回复33 电梯直达
秋醉虞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江南大学的酒类酿造专家告诉记者,如果每人每天摄入氨基甲酸乙酯为0.7微克,有患上癌症的几率。风险评估也显示,如果每天喝一些白酒,患上癌症的概率是不喝白酒的500倍。”
这些数据有没有可信度呢?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2A等级,也就是可能致癌物。外国的白兰地含量最高。这也会出口壁垒。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可能致癌物,而国内的研究,每人每天0.7微克就有患癌风险,应该算强致癌物了吧?


吃进去就有患癌风险,吃多了患癌的几率大点吧?
fengmo466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江南大学的酒类酿造专家告诉记者,如果每人每天摄入氨基甲酸乙酯为0.7微克,有患上癌症的几率。风险评估也显示,如果每天喝一些白酒,患上癌症的概率是不喝白酒的500倍。”
这些数据有没有可信度呢?


风险评估不知道是谁发布的。江南大学有依据可寻
会不会也是江南大学做的风险评估?


江南大学确实有食品风险评估。但是这个风险评估不知道是不是。动物使用EC是强烈致癌的。

目前国家食品部门在做风险评估
国家食品部门做的这个风险评估是关于氨基甲酸乙酯的吗?
fengmo466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氨基甲酸乙酯是由氨甲酰化合物与乙醇自发反应生成的,
氨甲酰化合物主要有尿素、瓜氨酸、氨甲酰磷酸、氨甲酰天冬氨酸,尿膜素等。


产生的数量取决于光线和高温两大要素。
突然想起来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酒。不知道有人做过检验没有。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顾国贤在著作《酿造酒工艺学》一书中明确指出:酿造温度越高,产生的EC越多;酿造时间越长,EC含量也会增加。书中明确表示,所抽测3年陈的黄酒EC含量为0.16毫克/公斤,而9年陈黄酒EC含量就增加到0.32毫克/公斤,30年陈的黄酒EC量则高达1.26毫克/公斤

郝凤桐认为,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曾经对国内不同类型的77款(或批次)干红葡萄酒和17款干白葡萄酒中EC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干红葡萄酒中EC含量范围在7—26.8微克/升,干白葡萄酒中EC含量范围在6.4—21.58微克/升,并且提出葡萄酒安全标准限量指标建议:EC限量范围为≤30微克/升

按郝凤桐的话说,黄酒是安全的
3年陈的黄酒EC含量为0.16毫克/kg,也就是160微克/公斤,按照水的密度近似换算,应该是160微克/升。

按照郝凤桐的说法,应该是严重超标了吧?
fengmo466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江南大学的酒类酿造专家告诉记者,如果每人每天摄入氨基甲酸乙酯为0.7微克,有患上癌症的几率。风险评估也显示,如果每天喝一些白酒,患上癌症的概率是不喝白酒的500倍。”
这些数据有没有可信度呢?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2A等级,也就是可能致癌物。外国的白兰地含量最高。这也会出口壁垒。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可能致癌物,而国内的研究,每人每天0.7微克就有患癌风险,应该算强致癌物了吧?


吃进去就有患癌风险,吃多了患癌的几率大点吧?
其实换个角度看0.7微克这个数字,是不是每天摄入的量小于0.7微克,就没有患上癌症的几率了呢?
秋醉虞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江南大学的酒类酿造专家告诉记者,如果每人每天摄入氨基甲酸乙酯为0.7微克,有患上癌症的几率。风险评估也显示,如果每天喝一些白酒,患上癌症的概率是不喝白酒的500倍。”
这些数据有没有可信度呢?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2A等级,也就是可能致癌物。外国的白兰地含量最高。这也会出口壁垒。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可能致癌物,而国内的研究,每人每天0.7微克就有患癌风险,应该算强致癌物了吧?


吃进去就有患癌风险,吃多了患癌的几率大点吧?
其实换个角度看0.7微克这个数字,是不是每天摄入的量小于0.7微克,就没有患上癌症的几率了呢?


用概率来讲,就是大概率与小概率的区别。数学上讲<0.05%可以忽略不计,中国的彩票-双色球中头奖概率只有1752万分之一,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呢?理论和现实肯定存在差距。理论学家前几年推出,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结果不过是插肩而过。所以事实胜于雄辩,在现实面前,一切理论都是苍白的。
秋醉虞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氨基甲酸乙酯是由氨甲酰化合物与乙醇自发反应生成的,
氨甲酰化合物主要有尿素、瓜氨酸、氨甲酰磷酸、氨甲酰天冬氨酸,尿膜素等。


产生的数量取决于光线和高温两大要素。
突然想起来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酒。不知道有人做过检验没有。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顾国贤在著作《酿造酒工艺学》一书中明确指出:酿造温度越高,产生的EC越多;酿造时间越长,EC含量也会增加。书中明确表示,所抽测3年陈的黄酒EC含量为0.16毫克/公斤,而9年陈黄酒EC含量就增加到0.32毫克/公斤,30年陈的黄酒EC量则高达1.26毫克/公斤

郝凤桐认为,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曾经对国内不同类型的77款(或批次)干红葡萄酒和17款干白葡萄酒中EC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干红葡萄酒中EC含量范围在7—26.8微克/升,干白葡萄酒中EC含量范围在6.4—21.58微克/升,并且提出葡萄酒安全标准限量指标建议:EC限量范围为≤30微克/升

按郝凤桐的话说,黄酒是安全的
3年陈的黄酒EC含量为0.16毫克/kg,也就是160微克/公斤,按照水的密度近似换算,应该是160微克/升。

按照郝凤桐的说法,应该是严重超标了吧?


额,这个看错了,确实超标了。不过白兰地国外标准是1000微克/升,我们的国标会合乎国标还是合乎国情呢
秋醉虞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江南大学的酒类酿造专家告诉记者,如果每人每天摄入氨基甲酸乙酯为0.7微克,有患上癌症的几率。风险评估也显示,如果每天喝一些白酒,患上癌症的概率是不喝白酒的500倍。”
这些数据有没有可信度呢?


风险评估不知道是谁发布的。江南大学有依据可寻
会不会也是江南大学做的风险评估?


江南大学确实有食品风险评估。但是这个风险评估不知道是不是。动物使用EC是强烈致癌的。

目前国家食品部门在做风险评估
国家食品部门做的这个风险评估是关于氨基甲酸乙酯的吗?


我在网上看到这新闻的。酒中EC标准估计也会出了。
凯子蒸包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凯子蒸包子(zk19831125) 发表:
一般人喝的到陈酿酒吗?都是勾兑的


这个自家可以酿嘛。市面上年份酒都是勾兑的?


有一定量的原浆,其它根据自己分析的物质含量进行勾兑。完全的原浆不够工业销量
sjxsj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fengmo466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原文由 秋醉虞阳(wangjianhua1102) 发表:
原文由 fengmo4668(fengmo4668) 发表:
“江南大学的酒类酿造专家告诉记者,如果每人每天摄入氨基甲酸乙酯为0.7微克,有患上癌症的几率。风险评估也显示,如果每天喝一些白酒,患上癌症的概率是不喝白酒的500倍。”
这些数据有没有可信度呢?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2A等级,也就是可能致癌物。外国的白兰地含量最高。这也会出口壁垒。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可能致癌物,而国内的研究,每人每天0.7微克就有患癌风险,应该算强致癌物了吧?


吃进去就有患癌风险,吃多了患癌的几率大点吧?
其实换个角度看0.7微克这个数字,是不是每天摄入的量小于0.7微克,就没有患上癌症的几率了呢?


用概率来讲,就是大概率与小概率的区别。数学上讲<0.05%可以忽略不计,中国的彩票-双色球中头奖概率只有1752万分之一,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呢?理论和现实肯定存在差距。理论学家前几年推出,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结果不过是插肩而过。所以事实胜于雄辩,在现实面前,一切理论都是苍白的。
哦,原来是这样。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