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有关原料酸价的评估

浏览0 回复17 电梯直达
4531l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悬赏金额:10积分 状态: 未解决
最经评估原料酸价的方程,数据库够大,但是做出来的效果并不好,偏低和偏高的样品都分析不准确,有点怀疑是不是用近红外分析行不通,求大侠们支招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武灵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悬赏补助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athosm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lz检测的是什么样品?样品是什么状态,采用什么方式采集?原料中主要含哪种酸?是否易挥发?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firesea1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积极回帖
4531l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thosmi(athosmi) 发表:

lz检测的是什么样品?样品是什么状态,采用什么方式采集?原料中主要含哪种酸?是否易挥发?


平常用的米糠和动物性原料,不是液体的
武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酸价这东西,包括的东西很多,而且测试结果不一定准确。近红外来分析酸值酸价,我觉得玄。楼主的酸价方程中,有多少光谱和数据了呢?
闲鹤野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酸价一般是评价脂肪出现 酸败程度的一个指标。在生产储存或使用过程中,脂肪因为脂肪酶的存在,在一定自由水、温度、氧化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和氧化,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用氢氧化钾中和检测的相对量值,数值一般不是很高,近红外检测起来估计精密度会有问题的。最好同一种物料建立一种方程。比如米糠单建一个模型,不要同肉骨粉或鱼粉或肉粉等的混建。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firesea1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积极回复话题
athosm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闲鹤野云(ruojun) 发表:
酸价一般是评价脂肪出现 酸败程度的一个指标。在生产储存或使用过程中,脂肪因为脂肪酶的存在,在一定自由水、温度、氧化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和氧化,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用氢氧化钾中和检测的相对量值,数值一般不是很高,近红外检测起来估计精密度会有问题的。最好同一种物料建立一种方程。比如米糠单建一个模型,不要同肉骨粉或鱼粉或肉粉等的混建。


老师说的很有道理,我又长见识了。
4531l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武灵(zhonghuashendun) 发表:

酸价这东西,包括的东西很多,而且测试结果不一定准确。近红外来分析酸值酸价,我觉得玄。楼主的酸价方程中,有多少光谱和数据了呢?


不同原料数量不同,最少的也有300个吧
4531l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闲鹤野云(ruojun) 发表:

酸价一般是评价脂肪出现 酸败程度的一个指标。在生产储存或使用过程中,脂肪因为脂肪酶的存在,在一定自由水、温度、氧化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和氧化,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用氢氧化钾中和检测的相对量值,数值一般不是很高,近红外检测起来估计精密度会有问题的。最好同一种物料建立一种方程。比如米糠单建一个模型,不要同肉骨粉或鱼粉或肉粉等的混建。


我们是单个原料建的,但是感觉数值还是会趋向于数据库中的值,分析不出来边缘样品值
武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4531lang(4531lang) 发表:
原文由 武灵(zhonghuashendun) 发表:

酸价这东西,包括的东西很多,而且测试结果不一定准确。近红外来分析酸值酸价,我觉得玄。楼主的酸价方程中,有多少光谱和数据了呢?


不同原料数量不同,最少的也有300个吧
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可能是检测上的问题?
4531l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武灵(zhonghuashendun) 发表:
原文由 4531lang(4531lang) 发表:
原文由 武灵(zhonghuashendun) 发表:

酸价这东西,包括的东西很多,而且测试结果不一定准确。近红外来分析酸值酸价,我觉得玄。楼主的酸价方程中,有多少光谱和数据了呢?


不同原料数量不同,最少的也有300个吧
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可能是检测上的问题?


几个工厂的书菊和在一起的,单个做也那样,检测问题的话,不可能所有工厂都有问题呀
武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4531lang(4531lang) 发表:
原文由 武灵(zhonghuashendun) 发表:
原文由 4531lang(4531lang) 发表:
原文由 武灵(zhonghuashendun) 发表:

酸价这东西,包括的东西很多,而且测试结果不一定准确。近红外来分析酸值酸价,我觉得玄。楼主的酸价方程中,有多少光谱和数据了呢?


不同原料数量不同,最少的也有300个吧
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可能是检测上的问题?


几个工厂的书菊和在一起的,单个做也那样,检测问题的话,不可能所有工厂都有问题呀
但也需要考虑几个不同化验室的系统误差吧,合在一起会导致数据的相关性变差的。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