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建立最优模型的顺序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雪未霁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现在对于建立最优模型很迷茫,不知道各位大神能不能明白我的描述

首先问一个问题  我看书上说用内部交叉检验来确定主因子数,那么是不是选择RMSECV最小值的时候的阶数,而不考虑外部检验时的RMSEP了?

其次就是假如用一阶导数的预处理RMSECV最小,二阶导数的预处理RMSEP最小,那我最终选择那种预处理方式呢?

最后就是预处理方法的确定和主因子数确定的先后顺序

如果先确定预处理方法,是假设主因子数为1,然后选择RMSEP或RMSECV最小的时候的预处理方法,再在进行预处理后选择不同的主因子数比较其RMSECV

先确定主因子数,是假设在没有预处理的时候,先选择RMSECV最小的主因子数,再在主因子数确定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再做比较?

如果我这两种思路都不对,正确的顺序如何呢?

问题比较多,都是文献上没有说明的部分,希望各位大神不吝赐教,万分感谢!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武灵3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很多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athosm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之所以现在国内很少有人用RMSEP去评价模型,是因为国内的大多数实验预测集数量太少,不具有代表性,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RMSECV去评价模型。
实际上最具有说服力的应该是建立在大量预测样本基础上的RMSEP
至于你的模型选哪个好,要看你预测集样本的多少了,如果样本量非常大,和建模集接或者能超过建模集样品数,就用RMSEP的结果,否则用RMSECV,把预测集样品全加到建模集里,直接用RMSECV评价吧。
建模顺序因人而异,看你的习惯了。我一般是先剔除异常样品,然后再选预处理方法……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