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料】Zmapp有望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CPhIc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据报道,两名在西非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国志愿医护人员(Kent Brantly博士和Nancy Writebol)已于8月3日乘特制专机回到美国,并在亚特兰大的Emory大学医学院接受治疗。

  尽管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美国网民的轩然大波,很多人担心政府此举会将埃博拉病毒引入美国本土。但事实上,在接受治疗后Brantly博士和Writebol的病情均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而他们所使用的药物,正是由Mapp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目前尚未获得FDA批准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Zmapp。这并不是一个正规的临床试验,而是由FDA、美国国立卫生院、mapp公司以及美国军方负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分支机构--防务威胁缓解委员会联合决定的一个“非常规试验”。

  Zmapp为三种人化单克隆抗体的混合物,用于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免疫保护。事实上,Zmapp的开发绝非一家之力,是Mapp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Leafbio、Defyrus公司、美国政府以及加拿大公共卫生机构合作的产物。在用于两位患者前,Zmapp仅在9只猴子身上进行了非常有限的试验。目前仅有的两个案例还不能充分证明Zmapp能够适用于其他患者。距离正式批准上市,Zmap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Zmapp能够如此神速的出现来应对当前出现的疾病威胁,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在全球新药研发政策最严格的美国发生这样的故事,让人们不得不称赞他们的勇气与创新。

  在感慨美国药物研发和应对疾病速度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抗体药物研究的项目此前已经接受美国国防部资助长达十余年。防务威胁缓解委员会也宣称:基于目前积极的试验结果,将继续对Zmapp的项目追加预算。极快的反应速度并非一蹴而就,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流程、技术的积累以及果断的抉择,才形成了今天的乐观局面。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技术的积累。如果没有美国生物制药领域的高速发展,没有国防部未雨绸缪的大力支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拿出可供测试的药物,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与此次埃博拉病毒的爆发相比,2003年的SARS更让国人记忆犹新。其实在SARS爆发之后,国内药物研究机构在SARS的疫苗和治疗药物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可惜的是随着SARS的退去,这些研究成果也慢慢被封存和遗忘。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制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无法预测市场前景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上马新的项目。而国内科研机构对于文章的重视,促使科研工作者追求更新、更热门的研究领域,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获得资助、发表文章。如果国家有关机构和军方能够像前文所提及的美国防务威胁缓解委员会一样,对于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项目保持适当力度的长期资助的话,相信在下一次疾病威胁来临的时候,我国的制药企业和药物研究机构也可以实现快速反应,为国人乃至世界在第一时间提供保护屏障。

  (笔者攻读博士学位时所在的课题组曾在SARS期间承担NIH关于SARS多肽疫苗的多国合作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了疫苗的研制,当时老师和同学们付出的辛苦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谨以此文向当年战斗在治疗和科研一线的医务和科研工作者致敬!)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御风飘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国家在新药方面,感觉还是谨小慎微了些。不敢有那么大的魄力直接临床。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