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微流控芯片-不断增加中

浏览0 回复6 电梯直达
featur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现在做生物传感器的,生物芯片的,微流控芯片的人非常多,有的时候觉得大家对于这些东西的界限似乎不是分得很开,希望自己对于这个领域的小小体会能够给大家帮助!

生物传感器:
利用生物元件(酶、核酸、细胞、组织等)对特定物质的生物识别功能,通过将这种识别转化成声光电磁信号,对该物质进行分析的器件。
个人感觉现在做生物传感器大部分局限在电化学上面,可能是因为电化学的仪器比较容易集成。

生物芯片/微流控芯片:
似乎现在有的人对于生物芯片与微流控芯片的区别不是很明白,特此将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
生物芯片和微阵列芯片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生物芯片并不是一个被广大学者认同的名词,主要是一些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为了简单和通俗使用了这个词,所以专业上来讲,生物芯片应该叫做微阵列芯片。其发展历史比较悠久,而且现在已经有商品化的产品。
微流控芯片是通过微加工的方法制作出微米级别的通道,通过通道的设计将分析的各种基本过程如样品前处理,分离,分析检出集成在一个小小的基片上,她也叫做芯片实验室。这个的发展要晚于微阵列芯片,现在有很多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分析化学领域。对于微尺度上的流体行为,流体的操作也是物理学研究的热点,是一个交叉了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微加工等领域的学科。国内做的比较好的是浙江大学的方肇伦院士,国外有很多组,以后我会不断增加!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六脉神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六脉神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zhouleilei0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来自德国。s-sens k5
                            免标记生物传感系统S-Sens K5
                                             
免标记的生物传感器系统
  S-SensK5是一种用来探测分子相互作用的免标记的生物传感器
检测范围 < 1 pg/mm²
实时动力学分析
五通道探测
S-Sens K5是一种简洁紧凑的免标记探测的分子相互作用系统。其原理是基于声表面波传感器对质量变化的高灵敏度探测。
    该系统以极其友好的用户设计理念,综合了电子探测的优点,最大限度的给客户带来使用舒适性。基本的系统由一个温度控制的芯片读取单元,一个单一的注射泵,以及能够完全自动测量的自动取样器组成。
    为了便于每天常规操作,SAW传感芯片被安装成一个小型的模块。
微流体流槽中交换次数的快速分析,高分辨率的传感器时间输出,使得实时高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特征曲线成为可能。
五个独立的通道可以同时测量,这使得比较研究以及参照系统成为可能。
一个用户友好的软件系统提供了完全的系统控制,必须得数据分析工具以及日常校正。
系统的核心是个非常简洁的芯片读取单元,这个单元包括一个微流体流槽单元,一个芯片载体,还有一个完整的高频电子版。传感器芯片模型确保了电子连接的正确排列和流体单元的完全密封性。流动处理系统控制了被分析物和有效感应系统附近缓冲液的流动。
该感应器是通过检测锚定在芯片有活性表面的受体与分析物结合带来了小分子量变化进行工作的。在物体表面传播的声波,其传播速度对物体表面质量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对声速变化的测量就是对传感器表面小分子量变化的测量。声波的产生和测量都是由传感器表面有活性部分的交变变频器完成的。
20*20cm的传感芯片是采用薄膜标准技术在超净室里制造,这确保了其高品质。每个芯片可以重复使用,(大概50次)这将带来用户使用成本的降低。
每个传感元件的表面有6平方厘米的生物分子连接区。活性区域的标准材料是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的材料。受体分子可以通过标准的生化规则连接到活性区域,为生物大分子,多肽和蛋白提供特定的连接位点。
技术参数
                         





每个芯片传感通道个数    5
检测范围(LOD)[pg/平方毫米]    0.8
最大的时间分辨率[点/秒.通道]    5
通道间的测量误差[%]    <3
噪声基数    0.020
25度的漂流系数[相/小时]    0.1
温度漂流[相/度]    2
传感器活性表面    金(标准,其他可选)
流速[μl/min]    12.5-500
每通道的流槽容积[μl]    6
总流槽容积[μl]    30
交换次数分析脉冲模式    5
尺寸    H 217mm  W 324mm
重量    4.5 kg
电源    100-240v AC,100W
自动取样器    独立的数据记录
请联系: zhoull06@chanceint.com
        13817020760 周先生
        创新思成有限公司  德国nanofilm公司
应用文章一
附件:
六脉神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kongshengy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feature 发表:
现在做生物传感器的,生物芯片的,微流控芯片的人非常多,有的时候觉得大家对于这些东西的界限似乎不是分得很开,希望自己对于这个领域的小小体会能够给大家帮助!

生物传感器:
利用生物元件(酶、核酸、细胞、组织等)对特定物质的生物识别功能,通过将这种识别转化成声光电磁信号,对该物质进行分析的器件。
个人感觉现在做生物传感器大部分局限在电化学上面,可能是因为电化学的仪器比较容易集成。

生物芯片/微流控芯片:
似乎现在有的人对于生物芯片与微流控芯片的区别不是很明白,特此将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
生物芯片和微阵列芯片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生物芯片并不是一个被广大学者认同的名词,主要是一些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为了简单和通俗使用了这个词,所以专业上来讲,生物芯片应该叫做微阵列芯片。其发展历史比较悠久,而且现在已经有商品化的产品。
微流控芯片是通过微加工的方法制作出微米级别的通道,通过通道的设计将分析的各种基本过程如样品前处理,分离,分析检出集成在一个小小的基片上,她也叫做芯片实验室。这个的发展要晚于微阵列芯片,现在有很多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分析化学领域。对于微尺度上的流体行为,流体的操作也是物理学研究的热点,是一个交叉了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微加工等领域的学科。国内做的比较好的是浙江大学的方肇伦院士,国外有很多组,以后我会不断增加!


第一类为微阵列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第二类为微流控芯片,包括各类样品制备芯片、毛细管电泳芯片和色谱芯片等;第三类为以生物芯片为基础的集成化分析系统或称芯片实验室。此外,还包括相关的仪器和设备。
微阵列和微流控在国内都有人做,这个大家可以全面的搜索一下。
landsk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