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ICP-MS新品:Expec 7000 ICP-MS

浏览0 回复19 电梯直达
光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gz07apple(gz07apple) 发表:
扯吧!普析也有ICPMS了?目前国内只有天瑞,聚光和钢研吧?算上东西的TOF MS

聊天知道的是:立项了,还在样机阶段。BCEIA实拍,将就着看吧。
倒数第二点:基于动能歧视的八极杆XXXXXXXX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5/11/8 10:41:26 Last edit by xsh1234567
platinu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imstoICPMS(timstoICPMS) 发表:
有些企业以“稀缺仪器 国产化”为幌子,联合某些单位,一起骗取国家科技经费。至于这种仪器是否能量产、投入实际应用,他们才不关心。
天瑞2000 ICPMS 诞生多少年了?陪标居多。卖出去天瑞2000,有几台能干活测试,而不是当陈列品做摆设?
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仪器厂家和每一个最终用户:一台仪器,第一层次是 能用起来;第二境界是 能用得好;第三才是飞跃,能做些改善 创新。
timstoICPMS老师说的就是目前的现状。
platinu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光哥(xsh1234567) 发表:

聊天知道的是:立项了,还在样机阶段。BCEIA实拍,将就着看吧。
倒数第二点:基于动能歧视的八极杆XXXXXXXX


这是什么节奏?要和进口仪器PK了

xuquan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imstoICPMS(timstoICPMS) 发表:
有些企业以“稀缺仪器 国产化”为幌子,联合某些单位,一起骗取国家科技经费。至于这种仪器是否能量产、投入实际应用,他们才不关心。
天瑞2000 ICPMS 诞生多少年了?陪标居多。卖出去天瑞2000,有几台能干活测试,而不是当陈列品做摆设?
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仪器厂家和每一个最终用户:一台仪器,第一层次是 能用起来;第二境界是 能用得好;第三才是飞跃,能做些改善 创新。


骗经费的事司空见惯了。但从近几年的趋势看,国产厂家冲击高端仪器的决心和实力是不断增强。一方面是他们有钱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进口厂家的技术空心化。比如ICPMS,进样系统、离子源、真空系统、检测器,都是OEM或者直接买第三方的,甚至连四极杆都有OEM的趋势,软件也可以外包。仪器厂家也就是设计、整合、组装,再看看最近有哪些研究机构有新技术和新专利出卖,买过来包装一下再推出市场。如果这种模式延续下去,国产仪器厂家会快速的追赶上来,因为整合、组装国内非常强,买卖专利技术就是钱的事(要说眼光,国内从来不缺),设计现在还差一点,也不算弱了,抄抄改改没问题,没准还比原型好。
要做一个能用的仪器不难,但要做一个谁都能用起来的仪器就不容易了,仪器的傻瓜化其实是需要很多积累的,更多的是应用层面和对用户面临的实际情况和使用习惯的了解。进口厂家在这块做得好一些,但我认为也远远未达到让大多数用户满意的地步。国产厂家恰恰在这块是短板,可能也和国内的产业结构有关,就是国内电子、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人才很多,但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想结合的人才相对较少。
kinkio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imstoICPMS(timstoICPMS) 发表:
有些企业以“稀缺仪器 国产化”为幌子,联合某些单位,一起骗取国家科技经费。至于这种仪器是否能量产、投入实际应用,他们才不关心。
天瑞2000 ICPMS 诞生多少年了?陪标居多。卖出去天瑞2000,有几台能干活测试,而不是当陈列品做摆设?
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仪器厂家和每一个最终用户:一台仪器,第一层次是 能用起来;第二境界是 能用得好;第三才是飞跃,能做些改善 创新。
yes,严重同意,所以任重道远
光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uquanhui(xuquanhui) 发表:
骗经费的事司空见惯了。但从近几年的趋势看,国产厂家冲击高端仪器的决心和实力是不断增强。一方面是他们有钱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进口厂家的技术空心化。比如ICPMS,进样系统、离子源、真空系统、检测器,都是OEM或者直接买第三方的,甚至连四极杆都有OEM的趋势,软件也可以外包。仪器厂家也就是设计、整合、组装,再看看最近有哪些研究机构有新技术和新专利出卖,买过来包装一下再推出市场。如果这种模式延续下去,国产仪器厂家会快速的追赶上来,因为整合、组装国内非常强,买卖专利技术就是钱的事(要说眼光,国内从来不缺),设计现在还差一点,也不算弱了,抄抄改改没问题,没准还比原型好。
要做一个能用的仪器不难,但要做一个谁都能用起来的仪器就不容易了,仪器的傻瓜化其实是需要很多积累的,更多的是应用层面和对用户面临的实际情况和使用习惯的了解。进口厂家在这块做得好一些,但我认为也远远未达到让大多数用户满意的地步。国产厂家恰恰在这块是短板,可能也和国内的产业结构有关,就是国内电子、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人才很多,但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想结合的人才相对较少。

关于操作系统这块,聊聊自己的看法:进口仪器也好,国产仪器也罢,任何的一家操作系统都无法让每个客户感到满意的——特别是当同一个实验室里有多家相同类型不同操作系统的仪器的时候。对于这个东西,现在感觉:一刚开始更多的是客户去习惯、适应和迁就操作软件而非软件来适应客户,然后在客户群体达到一定基础上的时候再综合反馈进行“革新”。
进口厂家之所以在软件这块做得相对比较好,想来也是基于大量客户反馈的基础上把。
xuquanhu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光哥(xsh1234567) 发表:

关于操作系统这块,聊聊自己的看法:进口仪器也好,国产仪器也罢,任何的一家操作系统都无法让每个客户感到满意的——特别是当同一个实验室里有多家相同类型不同操作系统的仪器的时候。对于这个东西,现在感觉:一刚开始更多的是客户去习惯、适应和迁就操作软件而非软件来适应客户,然后在客户群体达到一定基础上的时候再综合反馈进行“革新”。
进口厂家之所以在软件这块做得相对比较好,想来也是基于大量客户反馈的基础上把。
是啊,“软的”往往比硬的更需要积累,如果有熟悉行业应用的人一起去做,积累的过程应该会缩短很多。
wnnz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abcpgf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