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面临那些挑战?

浏览0 回复9 电梯直达
老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近日印发,从2018 年1 月1日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将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面临那些挑战?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forth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发帖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老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法律缺位掣肘《试点方案》实施
        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它同时具有公共属性、社会属性和个人属性3类属性。根据现有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法律体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所特有的责任归属与赔偿问题难以单独由现有某一法律体系进行调整,大气环境损害赔偿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上位法的缺失,现有《试点方案》无法涉及大量无主或有主但无法追偿的生态环境损害事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行政磋商与环境公益诉讼、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制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对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的责任认定无法做出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的法律强制力不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的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在编写《试点方案》全国试行意见时,我们感到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很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更细化的解决方案。
ian.che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种情况有哪些解决方法呢?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wangliqian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关注
老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2.条块分割导致相关改革制度缺乏有效衔接

      由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涉及的各项改革制度由不同部门制定,各项制度缺乏统筹考虑,制度间存在相互制约和掣肘之处。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领导干部追责和离任审计制度为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提出对于“本地区发生主要领导成员职责范围内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情况要追究相应责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也提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要作为离任审计的一项指标,导致基层政府由于担心追责对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普遍缺乏主观能动性,甚至怀有抵触心理,直接导致案源不足。此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与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实施的环境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检察院实施的检察院公益诉讼改革试点工作之间也缺乏有效衔接,比如,省级人民政府和检察院作为诉讼原告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关系如何,重叠的诉讼请求如何衔接,都需要进行统筹考虑,安排相关衔接机制。
老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3.工作能力尚无法满足试点工作需要

      目前大部分试点地方的损害赔偿具体工作由省级环保部门的法规机构开展,虽然很多工作人员都认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环境管理部门的一个有效抓手,与环境执法工作联手将有效约束企业污染排放行为、减少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发生,但由于人力有限且立法建议、行政复议和诉讼等日常工作任务繁重,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过程中的赔偿磋商、诉讼、修复效果评估等一系列专业工作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开展。同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损害调查、因果关系判定、损害量化等工作专业技术性较强,需要具备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专业技术知识,而目前实际参与损害评估工作的技术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升。缺乏专门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队伍与技术能力,是制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行政磋商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因素。
老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4.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尚在探索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环境类学科的集中应用,涉及学科类型多样、技术体系庞杂、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体系的建立必然是一个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司法解释与专业技术衔接不足,相关司法解释中关于“有毒有害物质”“公私财产损失”“超标3倍”等关键术语的范围和界定不够清晰,部分解释与环境保护工作中形成的认识存在分歧。第二,技术方法体系的构建模式还需摸索,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可以按照环境介质或工作过程构建,但两种模式均难以涵盖全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需要通过实践逐步修订完善。第三,针对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尚不充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涉及不同类型污染物进入不同环境介质的扩散迁移、化学性质改变的环境行为、污染物性质鉴别、污染物溯源、暴露途径确认、污染表征、环境损害基线确认、环境修复等基础性研究,这些领域属于环境前沿学科,针对这些关键技术目前还难以提出统一规范的专项技术导则。第四,已有技术标准不完全适用。
mengzhaoche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开始执行的时候阻力可能会大一些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wangliqian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dengmao2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新事物,运行一段时间就知道其中的利弊了。如果有决心干好这件事,解决以上问题是迟早的事?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wangliqian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老兵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5.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存在制度困境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保障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否落地的决定性因素,资金保障目前还面临诸多挑战。第一,赔偿资金去处没有解决。目前无论是省级人民政府开展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还是法院和检察院主导的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试点,关于赔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山东和贵州分别采用财政专户和第三方基金机构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的模式,实践效果还有待检验。第二,财政专户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现实工作中财政专户资金使用程序繁杂,审批流程漫长且缺乏明确标准,资金使用效率需要提高。第三,成立社会化基金管理机构门槛较高。基金会属于社团组织的一种,目前我国新申请建立基金会条件严格,审批流程长;同时,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要求,基金会需要有一定额度的原始基金,设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的门槛较高。
m328309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比较不错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wangliqian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