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石墨炉

浏览0 回复31 电梯直达
Insm_96a412c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夕阳(anping) 发表: 这个背景值与样品值的比例已经非常不错了!看来增加基改液的浓度和提高灰化温度的设想是成立的,祝贺楼主!至于三个样品峰的重复性不良(尤其是第二个峰突高)是另外的问题了;楼主可以检查自动进样器的进样针的高度合适不合适?针尖洁净不洁净?升温程序是不是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干燥彻底吗?灰化有无爆沸和拖尾现象?希望楼主能将升温程序用笔写下来,你的仪器的拷贝有些看不懂。例如按照下面的格式写:干燥阶段:起始温度~结束温度 ;      升温类型(是斜率还是阶梯方式?);所需时间;灰化阶段:起始温度~结束温度;        升温类型; 所需时间;原子化阶段:起始温度~结束温度;        升温类型; 所需时间;除残阶段:    起始温度~结束温度;        升温类型; 所需时间;还有,希望楼主将完整的一个样品的升温过程的图谱拷贝下来,如此才能分析问题。仅仅有原子化阶段的图谱不能彻底找到问题的结症。
多谢你啦,教了这么多,我还得继续摸索才行!
手机版: 石墨炉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