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评定不确定度报告时候 对于设备的B类评定,是采用设备的示值误差还是使用设备的允差?

浏览0 回复69 电梯直达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yayicuo(v3253952) 发表:个人感觉用允差,这样数据会大,但是能够降低实验室的风险;而用示值误差更能反映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更真实。所以看您的个人取舍了。至于说用校准证书的不确定度,个人感觉那仅是一个分量。不代表设备的准确性。
不确定度是定量表征离散程度的参量,它没有表征准确程度(偏移程度)的功能,定量表征准确程度(偏移程度)的参量是“误差”。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20楼复制粘贴那么多文字有用吗?其实,你只要回答JJF1847的A.1.2条公式中的丨MPE丨是什么就足够了。丨MPE丨是所用的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是校准时所用的测量设备是计量标准在合格状态下的最差状态,而不是最佳状态,请问路云先生这种状态是所用的测量设备合格状态下的最差能力还是最佳能力?
  20楼复制粘贴的6.1条所说的“在常规条件下的校准中可获得的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请路云先生把一句话读完,不要断章取义只把“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描红,请不要故意遗漏或假装看不见前面的定语“其(即校准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的校准中可获得的”。
  认证认可机构要评定校准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校准中可获得的扩展不确定度或称校准能力,当然应该是实验室的“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或“最佳能力”。试想,校准实验室的最差能力和最大测量不确定度,客户会关注吗?认证认可机构需要评定它吗?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在评价校准实验室常规条件下校准的最佳能力,到底是什么呢?当然应该是实验室在使用其经检定合格的最佳计量标准,在常规条件下的那个校准能力,这也是最为安全和保险的校准能力。这个“最佳”校准能力,也就是实验室在使用最佳计量标准校准时,最大误差(最大允差绝对值限定的误差)给校准结果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与其他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后的扩展不确定度。这个扩展不确定度如果满足客户的校准要求,客户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送这个实验室校准,否则就可以判定该实验室没有能力承担本组织的校准服务,将其在本组织的校准服务“合格供方”名录中排除。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20楼复制粘贴那么多文字有用吗?其实,你只要回答JJF1847的A.1.2条公式中的丨MPE丨是什么就足够了。丨MPE丨是所用的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是校准时所用的测量设备是计量标准在合格状态下的最差状态,而不是最佳状态,请问路云先生这种状态是所用的测量设备合格状态下的最差能力还是最佳能力?

      以下截图是我在20楼回帖中的原话,你瞎了眼看不见吗?哪句话没有表达清楚?你怎么不说这是最佳能力还是最差能力呀?



      20楼复制粘贴的6.1条所说的“在常规条件下的校准中可获得的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请路云先生把一句话读完,不要断章取义只把“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描红,请不要故意遗漏或假装看不见前面的定语“其(即校准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的校准中可获得的”。

      认证认可机构要评定校准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校准中可获得的扩展不确定度或称校准能力,当然应该是实验室的“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或“最佳能力”。试想,校准实验室的最差能力和最大测量不确定度,客户会关注吗?认证认可机构需要评定它吗?

    那你告诉大家,在常规条件下,怎么才能获得“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即能够真实反映校准实验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是用仪器“最大允差”去套算,还是用实际误差去套算?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测量,用仪器“最大允差”套算出的“测量不确定度”,与用仪器通过校准所获得的“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相比,最终评出的本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哪一个更小?估计你除了东扯西绕的耍无赖,你是没有能力说清楚的。

      这个“最佳”校准能力,也就是实验室在使用最佳计量标准校准时,最大误差(最大允差绝对值限定的误差)给校准结果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与其他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后的扩展不确定度。这个扩展不确定度如果满足客户的校准要求,客户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送这个实验室校准,否则就可以判定该实验室没有能力承担本组织的校准服务,将其在本组织的校准服务“合格供方”名录中排除。

      这简直就是不懂装懂,自拍脑袋毫无根据的放屁。按照你的逻辑,全世界的校准实验室所开展的相同的校准项目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岂不都一样。你有本事上CNAS官网去下载两家相同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出来给大家看看。不用“最大允差”套算,而用实际测量数据评出来的“不确定度”是不是都比它大?如果评出来的不确定度比它小,你凭什么说用“最大允差”套算出来的“不确定度”是“最佳能力”呀?这分明是满足校准要求的不确定度的极限值(即满足校准要求的最差能力极限),你居然将这个套算出来的,大得都不能再大的所谓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分量”视为“最佳能力”,把开展量值传递的“检定”的最低计量要求,当成了量值溯源的“校准”的“最佳测量能力”,这就是你干了几十年计量的臭水平。四六不分,将“检定”与“校准”的概念混为一谈。你是不是要把60分的及格线,视为全世界每一位及格考生的“最佳能力”呀?简直笨得出奇。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1/6/30 18:43:33 Last edit by luyunnc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还是提请路云先生,要回答“评定不确定度报告时候 对于设备的B类评定,是采用设备的示值误差还是使用设备的允差?”这个问题,“其实,你只要回答JJF1847的A.1.2条公式中的丨MPE丨是什么就足够了。”。
  路云先生说得再多,都只证明一点,他一贯的概念混淆理念,决定了他根本就无法理解标准所说的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的校准中可获得的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我说的实验室的最佳能力是其在常规条件下使用实验室的最佳(或最高)计量标准最大允差绝对值丨MPE丨评定出来的“最大测量不确定度”的真实含义。实验室的最佳能力是个定量化的值,不受送检单位送检的东西好坏影响。计量标准每次检定/校准结果都会不同,因此实验室的校准能力也不能用计量标准某一次检定/校准的结果进行评定。用计量标准某一次的检定结果评定的不确定度,只代表那一次(或某个短时间内)校准结果的可信性,该不确定度可用于计量纠纷的仲裁,但绝不能用来代表实验室的校准能力。因此,实验室的所谓“最佳”校准能力,是在排除了受校准的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影响后,即用“最佳”受检对象在常规条件下进行校准实验评定出来的不确定度,只能用所用计量标准的丨MPE丨评定出来的“最大测量不确定度”代表。无论路云先生认为用丨MPE丨评定出来的“最大测量不确定度”真实代表实验室的最佳能力也好,还是认为“套算”也罢,评价实验室的校准能力都必须如此。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还是提请路云先生,要回答“评定不确定度报告时候 对于设备的B类评定,是采用设备的示值误差还是使用设备的允差?”这个问题,“其实,你只要回答JJF1847的A.1.2条公式中的丨MPE丨是什么就足够了。”


      睁大你的眼睛看看清楚,说了还是没说啊?要说多少遍才够呀,无赖?问你CNAS官网公示的各家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为什么不一样?你回答了吗?差异是如何导致的?你回答了吗?JJF1847第A.1.2.1.1条公式(A.9)中的U是什么?你怎么喉咙被鬼掐了似的闭口不答呀?都要用“最大允差”去套算,那各家机构在评估“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时,为什么还要选用“最佳仪器”做重复性试验,进行A类评定呀?吃饱了撑着是不是?一台用了二十年的模拟式或数字式测量仪器,与一台刚买的同型号同规格的测量仪器相比,计量性能能一样吗?分别用他们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定量表征测量结果可靠程度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会一样吗?
      无论路云先生认为用丨MPE丨评定出来的“最大测量不确定度”真实代表实验室的最佳能力也好,还是认为“套算”也罢,评价实验室的校准能力都必须如此。
      居然好意思说这番话,你啥时候评价过实验室的校准能力呀?CNAS官网公示的校准实验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有一千多家。你告诉大家,哪家实验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是你评的?你编制过评价校准和测量能力的程序没有?狗屁不懂尽说些让人笑得大牙的外行话,任由你两片嘴吹牛唆泡脸都不红。
      既然“必须如此”,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是用来干什么的?JJF1001第7.24条“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定义的注释1是怎么说的?“除原级测量标准采用其他方法外,仪器的不确定度通过对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校准得到。”这句话什么意思?有能耐解释给大家听听,这是上级机构用最大允差套算出来的吗?既然“必须如此”,为什么JJF1847要将用标准砝码《校准证书》提供的不确定度U来进行B类评定的方法放在三种方法之首(见20楼最后一幅截图第A.1.2.1.1条)啊?既然你认为用最大允差套算出来的不确定度是“最佳能力”,那就一定存在不是“最佳能力”但仍能满足校准要求的不确定度(大于用最大允差套算出的不确定度)。那你告诉大家,这种案例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如果你根本找不出一例这样的案例,你又凭什么说它是“最佳”?评出来比它小的案例满世界都能找到。这说明什么?说明你那套算出的“不确定度”,就是满足要求的最差不确定度极限。你还有什么好狡辩的?要就拿证据出来说话。拿不出证据,又无休止的嚼舌,你就是一不折不扣的“学术流氓”。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1/7/7 12:08:31 Last edit by luyunnc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看来天天骂自己“无赖”的人,除了会骂人,的确不学无术,居然搞不清“CNAS官网公示的各家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为什么不一样?”,呵呵。我建议这个“无赖”还是找两家“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不一样”实验室,亲自去问问吧,也可以去CNAS认可机构去询问,为什么给两个实验室的待遇不一样。
  自称计量“专家”和认证认可“行家里手”的人,连“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是用来干什么的?”这样的低级问题也问得出来,岂不让人耻笑!不管他是不是诚心学习,尽管他的低级问题已经偏离了楼主的主题帖核心议题,既然此人问到我,不妨就教一教这个“无赖”吧:
  A类评定也好,B类评定也罢,都只不过是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而已。对于某个输入量给输出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是多大,即可采用A类评定方法,也可以采用B类评定方法评定,至于采用哪种方法,评定者要根据所掌握的“有用信息”是否完全可靠来确定。信息完全可靠时,傻子才会用A类评定,信息不完全或不可靠,想用B类评定也办不到。评定者如果感到自信力不足,对同一输入量同时采用了AB两种评定方法进行了评定,处理方法只能是两个评定结果选其一,为了求得安全放心,可在两个评定结果中取大舍小。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看来天天骂自己“无赖”的人,除了会骂人,的确不学无术,居然搞不清“CNAS官网公示的各家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为什么不一样?”,呵呵。我建议这个“无赖”还是找两家“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不一样”实验室,亲自去问问吧,也可以去CNAS认可机构去询问,为什么给两个实验室的待遇不一样。
      我已经以截图方式拿出了正面回答的铁证,你这个无赖怎么连屁都不敢放啊?让你回答各家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为何不一样,你除了装出一副死相哼“呵呵”,还会做什么?是我搞不清还是你搞不清啊?你这个无赖从事过CNAS的能力认可工作吗?“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怎么评,你参与过CNAS的官方培训吗?各家实验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不一样,这是铁的事实。本人也亲自参与过评价程序的编制以及CMC的测评,本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已在CNAS官网上公示。你狗屁不懂居然将其称作CNAS给的待遇。蠢得恐怕离偷屎吃不远了。
      对于某个输入量给输出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是多大,即可采用A类评定方法,也可以采用B类评定方法评定,至于采用哪种方法,评定者要根据所掌握的“有用信息”是否完全可靠来确定。信息完全可靠时,傻子才会用A类评定,信息不完全或不可靠,想用B类评定也办不到。评定者如果感到自信力不足,对同一输入量同时采用了AB两种评定方法进行了评定,处理方法只能是两个评定结果选其一,为了求得安全放心,可在两个评定结果中取大舍小。
      拉屎都懒得脱裤的人,自然会说出一大堆没必要脱裤的歪理。重复性试验没做,你怎么就知道重复性是好还是坏呀?你怎么就知道可靠还是不可靠呀?无数A类评定的案例,有多少是不知道“最大允差”的?依据JJF1033建标,不知道允差吗?为什么还要做A类评定?是不是规范起草人都是傻子,就你这个“学术无赖”聪明?这种大粪浇(教)屎的水平,你都好意思在这里现世啊。自己去看一看CNAS-TRL-003:2015《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评定与实例》吧,看看官方是怎么说的,看看各家机构是按官方指导的方法评估出来的,还是按你这个“学术无赖”所说的方法套算出来的全世界都一样的所谓“最佳能力”。“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定义说得清清楚楚,是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的校准中可获得的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其原则不言而喻就是“取小舍大”,从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学术无赖”嘴里出来就正经歪念成了“取大舍小”,这也能叫“最佳能力”?

      看看清楚,以上定义是“取大舍小”的意思吗?都要用“最大允差”去套算,那还要吃饱了撑着加“注2”说明干什么?,看看到底是你傻还是文件起草人傻。

      到底用仪器《校准证书》提供的“校正值的不确定度”进行B类评定,还是用“最大允差”进行评定才能获得真实的“最佳能力”,不需要我再解释了吧,“学术无赖”。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1/7/4 13:36:46 Last edit by luyunnc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那么,你所理解的注2就是“取小舍大”了?你怎么不看看注1呢?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你的这种理解,不会有第二个人,呵呵。
  不确定度评定使用的有用信息,要根据实验室实际使用的测量方法来确定。到底用仪器《校准证书》提供的“校正值的不确定度”进行B类评定,还是用“最大允差”进行评定才能获得真实的“最佳能力”,那就看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使用测量设备(常常被人称为仪器、计量器具)的等别还是级别,即测量设备是按等使用还是按级使用。
  按等使用时,使用的是测量设备“实际值”,因此要用证书给出的修正值的不确定度信息评价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或实验室的CMC。按级使用时,使用的是测量设备“显示值”,因此要用证书给出的最大误差值信息评价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或实验室的CMC。但是人人皆知,证书的最大误差值每次校准各不相同。因此,在评价实验室的CMC时,应该使用测量设备的最大允差绝对值,在某一次计量纠纷仲裁时,则可以使用那一次校准证书给的示值误差最大值。这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取大舍小”在不确定的评定中的应用。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那么,你所理解的注2就是“取小舍大”了?你怎么不看看注1呢?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你的这种理解,不会有第二个人,呵呵。
      注1有“取大舍小”的意思吗?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除了你这个不学无术的“拧种”,还有谁将所获得的“最小的测量不确定”理解成是所获得的?弱智吧,你呵呵个鸟啊。都“取大舍小”,那各家校准机构都用最大允差套算出来的你所谓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怎么会不一样啊?
      不确定度评定使用的有用信息,要根据实验室实际使用的测量方法来确定。到底用仪器《校准证书》提供的“校正值的不确定度”进行B类评定,还是用“最大允差”进行评定才能获得真实的“最佳能力”,那就看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使用测量设备(常常被人称为仪器、计量器具)的等别还是级别,即测量设备是按等使用还是按级使用。
      不管是按等使用还是按级使用,凡不修正测量,那就是“检定”的理念。从理论上说,他是以控制各级量传的误差限的比值来构建量传等级序列。但“校准”都是做修正测量,所以“溯源等级图”中的计量标准器具(含计量基准),无论是按等使用还是按级使用,基本上都是以不确定度来规定计量特性要求的。即便是JJF1104-2003《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编写规则》第6.7条和第6.8条的规定也不例外。对于CNAS而言,他不关注“检定”,他只关注“校准”。除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外,都要求以“校准”方式溯源,必须给出“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即便是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根据CNAS-CL01-G002:2018《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第4.5条c)款之规定,用户必须向承检机构索取或评估“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

      但是人人皆知,证书的最大误差值每次校准各不相同。因此,在评价实验室的CMC时,应该使用测量设备的最大允差绝对值,在某一次计量纠纷仲裁时,则可以使用那一次校准证书给的示值误差最大值。这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取大舍小”在不确定的评定中的应用。
      看看CNAS-TRL-003:2015《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评定与实例》是怎么说的吧:

      请问,这是在评价实验室的CMC时,应该使用测量设备的最大允差绝对值吗?这是“取大舍小”吗?
      尽管最后一段说了按最大允差套算的方法,但参考的都是检定规程,说的就是检定的最低要求,也不是优先考虑的评定方法。而是一时无法获得测量仪器不确定度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所采用的备选方案。严格地说,套算出来的不确定度,并非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真实的最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只能说是“不满足要求的最小测量不确定度”(即:满足要求的最差不确定度)。即便是这种情况,也应该按照CNAS-CL01-G002:2018《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第4.5条c)款(见本楼第一幅截图)的要求,向上级实施承检的计量技术机构索取或评估上级机构的“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而不是套算出一个不具有溯源性的,人为规定的,全世界都一样的不确定度的极限值。这个不确定度的极限值,即便是不送检,也能套算出来,哪来的“计量溯源性”?
      哪一次计量纠纷仲裁时,使用了仪器的实际误差来进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啊?纯粹是你自拍脑袋瞎编臆造的胡说八道。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1/7/12 6:33:01 Last edit by luyunnc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说一千道一万,说到根上,路云先生的概念混淆,学习标准的“瞎子摸象”习惯根深蒂固,骂人嗜好无可救药,是造成他这一辈子错误百出的根本原因,29楼的帖子又是一个铁证。
  29楼混淆了上级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与使用被校测量设备实施测量的不确定度。对实验室的认证认可是指认可该实验室的检测或校准能力,并非认可上级实验室的能力,因此不确定度评定使用的信息是该实验室所用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而非上级实验室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信息。上级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代表上级实验室的能力,虽然对申请认可的实验室能力会产生影响,但相比该实验室所用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影响是微弱的,除测量设备“按等使用”时作为重要的输入信息使用,按级使用测量设备时,一般情况下,也是可以忽略的。
  在这里我需要再次强调,实验室认可的是该实验室在认可有效期内数年的能力,并非认可审核的当时瞬间能力,过后能力高低一律不管。在认可时评判该实验室检测或校准能力,实验室所用测量设备给其检测/校准能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作为信息输入的,一定是所用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按级使用时)或允许的最大不确定度(按等使用时),而绝非某一次检定或校准证书给的示值误差或不确定度。众所周知,每一次的检定/校准结果并不相同。当时的检定/校准结果信息只能反映当时某个短时间内实验室的能力,可用于评价当时计量纠纷仲裁的能力,但绝不能代表实验室现在和今后数年内的能力。个别人指责这种科学的评定方法为“套算”是极其错误的。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