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没早看见,一篇文章把误差讲透了
原文由 路云(luyunnc) 发表:应该没有必要提供充分的数据,来证明“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好”。再给出一下两定义:
但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反之,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好。
对于后半句“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好”这句话,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至少他没有提供充分的数据,能够证明“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好”。他在1楼的第(3)部分“系统误差的消除”的c项里,列举了三项检测结果,但都是以单次测量结果来推断系统误差,未免以偏概全。
原文由 刘彦刚(pxsjlslyg) 发表: 应该没有必要提供充分的数据,来证明“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好”。再给出一下两定义:1、准确度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别越小,则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越高)。2、精密度精密度指,在重复检测中,各次检测结果之间彼此的符合程度(各次检测结果之间越接近,则说明分析检测结果的精密度越高)。 例如:由准确度等级给出:最大允许误± 0.01,那么一般来说,其精密度应该使其测量结果相差应该在-0.01~+0.01间吧。否则怎么保证最大允许误± 0.01呢!你这个最大允许误差±0.01,通常是指误差的最佳估计值(或者是多次误差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落在该范围内,是对偏移程度的约束,并非对离散程度的约束。否则为什么规程/规范除了有最大允许误差技术要求外,还有“示值重复性”(或“示值变动性”)要求呢?“示值误差”满足要求,“示值变动性”就一定满足要求吗?如果一定能满足要求,那规程/规范就没有必要规定和检测这一离散性指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