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浏览0 回复59 电梯直达
Insm_ff794fa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OE HUI(xurunjiao5339) 发表:
肯定会啊,这些不确定度分量都是需要最终计算时候考虑添加进去,需要合成扩展不确定度
如果直接将质量差看成一个整体,那样的话这样做是不是只考虑整体的重复性带来的不确定度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9楼某人好像自己很懂似的。除了说两句阿谀奉承的话,自己又扯出了多少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楼主的问题是如何计算,不是如何评定。现实当中天平的不确定度都是通过《校准证书》提供,没有哪份《校准证书》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U,会说明“随机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和“系统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各占多少。用户日常使用天平进行称量时,也不大可能会再去做“重复性试验”。否则所有不确定度分量,是不是都要拆分成系统效应和随机效两部分来分别进行评定呢?应按照《差减法称重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原理与方法,那累加法称重的测量不确定度又该如何评呢?9楼某人很“懂”,评出来给大家看看。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贯混淆概念的陆云,在这里又混淆了测量设备《校准证书》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U,与使用该测量设备实施测量,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楼主的问题是:试验前后用同一天平测量,试验前测量为m1,试验结束后测量值为m2,问整个实验过程的质量损失m1-m2的测量不确定度如何计算。这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是使用被校准的同一天平测量质量损失m1-m2,而不是去校准这台天平。
  校准证书一定会给出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但没有哪家校准机构《校准证书》给出“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时,会说明“随机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和“系统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各占多少。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及天平的实际值(或误差)校准结果,都是用来评定使用该天平测量前后两次称量过程所得到的“质量损失”结果不确定度的有用信息,该怎么评就必须怎么评,是否拆分成系统效应和随机效两部分分别进行评定,必须根据测量的实际情况(测量模型)来决定,并不是像陆云那样把校准机构的不确定度与使用测量设备实施测量的不确定度混淆不清。
  至于“累加法称重的测量不确定度又该如何评”,这是转移话题,是理亏词穷的节外生枝,并非楼主的问题。对于学习态度极端恶劣的陆云先生,我没义务教他,此人除了骂人世界一流,地地道道的孺子不可教也,因此也不值得我教,本人拒绝回答。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贯混淆概念的陆云,在这里又混淆了测量设备《校准证书》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U,与使用该测量设备实施测量,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你“学术流氓”从我哪句话看出我混淆啦?楼主提供的案例,难道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天平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不是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分量吗?“沙发”楼层“wuyuzegang”版主提供给楼主参考的《差减法称重的测量不确定度》,通篇都没有对其他任何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与计算。唯独分析评定的,就是天平引入的不确定。
      该怎么评就必须怎么评,是否拆分成系统效应和随机效两部分分别进行评定,必须根据测量的实际情况(测量模型)来决定,并不是像陆云那样把校准机构的不确定度与使用测量设备实施测量的不确定度混淆不清。
      假设实际情况就是m1=10.03 g,m2=9.78 g,最终测量结果M=m1-m2=0.25 g,天平《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U=0.01 g,k=2。你“学术流氓”概念清晰,你告诉大家,该测量结果M=0.25 g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有多大?怎么评?评不出那就不要怪我骂你这个老“学术流氓”了,因为你是给脸不要脸。
      至于“累加法称重的测量不确定度又该如何评”,这是转移话题,是理亏词穷的节外生枝,并非楼主的问题。对于学习态度极端恶劣的陆云先生,我没义务教他,此人除了骂人世界一流,地地道道的孺子不可教也,因此也不值得我教,本人拒绝回答。
    不会评就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无能,不要在这里以转移话题为由拒绝回答。你屁股一撅起,我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像你这种滥竽充数鱼目混珠大粪浇(教)屎的臭水平,居然也好意思在这里冒充“师”?任何版友像你提出这个问题,我料死了你也没这个能力敢正面回答。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只会天天骂人的流氓提出的问题:
  假设实际情况就是m1=10.03 g,m2=9.78 g,最终测量结果M=m1-m2=0.25 g,天平《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U=0.01 g,k=2。你“学术流氓”概念清晰,你告诉大家,该测量结果M=0.25 g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有多大?怎么评?评不出那就不要怪我骂你这个老“学术流氓”了,因为你是给脸不要脸。
  答:社会流氓除了骂人世界一流,的的确确对计量基本概念一窍不通。“假设实际情况就是m1=10.03 g,m2=9.78 g,最终测量结果M=m1-m2=0.25 g”,指的是使用天平对“质量损失”的测量结果是0.25 g,“天平《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0.01 g,k=2”,是校准机构对天平实际值测量的结果的不确定度。要评定的是“质量损失”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我已经告诉你,wuyuzegang版主提供了相关不确定度评定的案例,你给与了否定。你给的可用信息(已知条件)严重不足,既然你是干了一辈子的计量“砖家”,是个“不给脸也死皮赖脸”的家伙,还是请你自行评定吧。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7/18 1:32:55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en_liujingyu(en_liujingyu) 发表:
  只会天天骂人的流氓提出的问题:
  假设实际情况就是m1=10.03 g,m2=9.78 g,最终测量结果M=m1-m2=0.25 g,天平《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U=0.01 g,k=2。你“学术流氓”概念清晰,你告诉大家,该测量结果M=0.25 g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有多大?怎么评?评不出那就不要怪我骂你这个老“学术流氓”了,因为你是给脸不要脸。
  答:社会流氓除了骂人世界一流,的的确确对计量基本概念一窍不通。“假设实际情况就是m1=10.03 g,m2=9.78 g,最终测量结果M=m1-m2=0.25 g”,指的是使用天平对“质量损失”的测量结果是0.25 g,“天平《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0.01 g,k=2”,是校准机构对天平实际值测量的结果的不确定度。要评定的是“质量损失”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我已经告诉你,wuyuzegang版主提供了相关不确定度评定的案例,你给与了否定。你给的可用信息(已知条件)严重不足,既然你是干了一辈子的计量“砖家”,是个“不给脸也死皮赖脸”的家伙,还是请你自行评定吧。
      婊子就是婊子,不要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不会评就不会评,不要在这里找歪理。我哪句话否定了wuyuzegang版主提供了相关不确定度评定的案例?臭不要脸的“学术流氓”,没事就在这里挑拨离间制造矛盾。既然wuyuzegang版主提供了评定案例,你按这个案例的方法评出来给大家看呀。
      你给的可用信息(已知条件)严重不足
      哪家实验室的“差减法称重”不是这么操作的?还缺乏什么信息?你还需要什么信息?如果不要你评M=0.25 g这一“差减法”称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只要你评m1=10.03g称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信息还缺不缺?自己蠢得跟猪一样,也好意思在这里没完没了的嚼蛆。你长度计量领域的量块“长度变动量”的检定,应该跟楼主所说的情况差不多吧,你告诉大家,你“长度变动量”的不确定度是怎么评的?都要知道哪些信息?是不是也要拆分“系统因素”与“随机因素”来分别评估?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2/7/19 21:15:45 Last edit by luyunnc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的的确确如你所骂,“婊子就是婊子”,婊子自己不轨不知羞耻,“臭不要脸”,才会满大街骂人。自己概念混淆到一塌糊涂,现在竟然还把量块“长度变动量”的检定与楼主提问的“质量损失”的测量结果相提并论,这两种测量结果能相提并论吗?自以为聪明,却一不小心,再次暴露了你那一贯概念混淆还要不知悔改的丑陋。
Insm_ff794fa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tyzb(zxz19900120) 发表:
楼主是做重量法的不确定度计算吗?个人理解没必要建立m1-m2的模型,因为对于天平前后称量误差不确定可以取消,只考虑称量重复性不确定度即可。参照下面例子https://www.doc88.com/p-680606817814.html?r=1
是做试验,试验前称量一次,放在恒温恒湿老化箱里放置3个月后再称量一次。计算前后的质量损失,也就是呼吸损失。现在求这个损失的不确定度。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m_ff794fa7(Insm_ff794fa7) 发表:
是做试验,试验前称量一次,放在恒温恒湿老化箱里放置3个月后再称量一次。计算前后的质量损失,也就是呼吸损失。现在求这个损失的不确定度。
楼主,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差减法称量,就是普通的重量法实验,对于前后天平引入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考虑称重过程的不确定度即可
Insm_ff794fa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tyzb(zxz19900120) 发表:
楼主,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差减法称量,就是普通的重量法实验,对于前后天平引入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考虑称重过程的不确定度即可
我想请教下,这个如何计算呢?统一天平测量的,m1-m2的模型。  我先计算天平单次称重m的重复性不确定度,测一个质量测10次,求出m的重复性测试不确定度。然后是否可认为m1与m2的重复性不确定度跟m的相等,不确定度就是√2u?m    ,??不知道这样对不对,还请老师给个建议吧。???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