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不确定度报告的最后结论,请问这样的格式是否可以:T=(100.31±2.4 )MPa,k=2

浏览0 回复74 电梯直达
琳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liushaolich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jjiang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琳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liushaolich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次元之暗面(v3195919) 说“不确定度位数应和结果位数一致”完全正确,只会骂人的社会流氓陆云认为“测量结果的末位应与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在相同的测量单位下)。不能将主次颠倒”,是一种片面理解标准的行为。“测量结果的末位应与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末位应与测量结果的末位对齐”,在这里“对齐”或“一致”是修约目标,是个相互的词,没有“主次”之分。但不确定度因为是人们主观“估计”得到的,因此有不能超过两个有效数字的限定,测量结果是人们实施测量客观得到的,理论上其有效数字个数没有限定,只是末位数受到了测量设备分度值或分辨力的约束,因此“测量结果的末位应与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需要综合考虑,并非陆云所说的只能以“不确定度(末)位数”为“主”,对测量结果修约,不能以测量结果的末位数为准,修约测量不确定度。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46楼的学术流氓做缩头乌龟玩失联半月有余,见没啥动静了又开始蠢蠢欲动效仿周扒皮,半夜三更爬起来捅鸡舍搅局了。
  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末位应与测量结果的末位对齐”,在这里“对齐”或“一致”是修约目标,是个相互的词,没有“主次”之分。
  有依据吗?有案例码?在最终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尚未评出来之前,你都不知道测量结果的首位欠准数字是哪一位,你根据什么去对测量结果进行最终的修约?
  但不确定度因为是人们主观“估计”得到的,因此有不能超过两个有效数字的限定,
  谁告诉你是主观“估计”得到的?哪一个不确定度的评定案例,不是用客观数据与经验的共识评估出来的?不确定度评定的目的,本身就是定量评估不确定的欠准数据区间范围大小,两位有效数字足矣。
  测量结果是人们实施测量客观得到的,理论上其有效数字个数没有限定,只是末位数受到了测量设备分度值或分辨力的约束,
  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第5.3.8.3条(见23楼截图)关于测量结果的修约,跟你谈了“有效数字”吗?是不是又想玩弄东扯西绕鱼目混珠的伎俩啊?有效数字的末位仅受分度值或分辨力约束吗?仪器的重复性对其没有影响吗?
  因此“测量结果的末位应与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需要综合考虑,并非陆云所说的只能以“不确定度(末)位数”为“主”,对测量结果修约,不能以测量结果的末位数为准,修约测量不确定度。
  你有能耐晒出一份以测量结果的末位数为准,修约测量不确定度的实际案例出来给大家看呀。光耍嘴皮子唆泡有什么用。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声明:本人的工作与行踪,包括最近半个多月所做的事,可以告诉任何人,但为了避免引起只会骂人的陆云因此而嫉妒恨,更加疯狂地在本论坛污染语言环境,绝不会向这个社会流氓透露半点信息。
  流氓问:在最终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尚未评出来之前,你都不知道测量结果的首位欠准数字是哪一位,你根据什么去对测量结果进行最终的修约?
  答:我说的很清楚,测量结果是人们实施测量客观得到的,理论上其有效数字个数没有限定,但其末位数一定受到测量设备分度值或分辨力的约束。因此对测量结果进行最终的修约,要根据“测量结果的末位应与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的原则综合考虑
  流氓问:谁告诉你是主观“估计”得到的?哪一个不确定度的评定案例,不是用客观数据与经验的共识评估出来的?
  答:误差是通过测量得到的客观实际值,不确定度是人们凭可靠“有用信息”主观估计得到的,这是众人皆知的两者最基本的区别之一,因此测量不确定度只能使用术语“评定”或“评估”,不能“测得”,也不能“计算”。人们的主观估计能够达到1%,就是非常高的水平了。依据“客观数据与经验”的“评估”也是主观估计,不凭真凭实据的评估,以及超过两个有效数字的估计结果,无异于坑蒙拐骗,假账真算。
  流氓问:JJF1059.1第5.3.8.3条(见23楼截图)关于测量结果的修约,跟你谈了“有效数字”吗?是不是又想玩弄东扯西绕鱼目混珠的伎俩啊?有效数字的末位仅受分度值或分辨力约束吗?仪器的重复性对其没有影响吗?
  答:我说的很清楚,测量结果是实施测量得到的,“理论上没有效数字个数限定”,但“末位数受到了测量设备分度值或分辨力的约束”。与陆云这个只会骂人的流氓提出的上述问题风马牛不相及。
  流氓问:你有能耐晒出一份以测量结果的末位数为准,修约测量不确定度的实际案例出来给大家看呀。光耍嘴皮子唆泡有什么用。
  答:你提到的案例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鉴于陆云的学习态度极不端正,恕本人不愿意手把手对其教诲。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3/7/21 0:44:48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声明:本人的工作与行踪,包括最近半个多月所做的事,可以告诉任何人,但为了避免引起只会骂人的陆云因此而嫉妒恨,更加疯狂地在本论坛污染语言环境,绝不会向这个社会流氓透露半点信息。
      这叫“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没有偷”的不打自招。
      我说的很清楚,测量结果是人们实施测量客观得到的,理论上其有效数字个数没有限定,但其末位数一定受到测量设备分度值或分辨力的约束。因此对测量结果进行最终的修约,要根据“测量结果的末位应与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的原则综合考虑
      之前说“是人们主观‘估计’得到的”,现在又改口说“是人们实施测量客观得到的”。你两片嘴皮随时都可以变成三片兔唇是不是?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最终测量结果的修约,与“有效数字”多少没有任何关系。你这个学术流氓没完没了的扯“有效数字”,啥意思?
      误差是通过测量得到的客观实际值,不确定度是人们凭可靠“有用信息”主观估计得到的,这是众人皆知的两者最基本的区别之一,因此测量不确定度只能使用术语“评定”或“评估”,不能“测得”,也不能“计算”。
      A类评定不是“测得”的吗?不是“计算”出来的吗?可靠“有用信息”不是客观存在的吗?那是主观估计出来的吗?那叫“主观利用客观数据”懂不懂啊?
      人们的主观估计能够达到1%,就是非常高的水平了。依据“客观数据与经验”的“评估”也是主观估计,不凭真凭实据的评估,以及超过两个有效数字的估计结果,无异于坑蒙拐骗,假账真算。
      修约之前的不确定度是“坑蒙拐骗,假账真算”吗?什么狗屁玩意儿。
      我说的很清楚,测量结果是实施测量得到的,“理论上没有效数字个数限定”,但“末位数受到了测量设备分度值或分辨力的约束”。与陆云这个只会骂人的流氓提出的上述问题风马牛不相及。
      学术流氓搞搞清楚,谁与楼主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呀。“不确定度”仅受到“测量设备分度值或分辨力的约束”吗?以下这句话你不知道吗?说明你对不确定度根本就是狗屁不懂。


      你提到的案例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鉴于陆云的学习态度极不端正,恕本人不愿意手把手对其教诲。
      给你证明自己的机会你不敢晒,你撅起屁股我就知道你想拉什么屎。像你这种大粪浇(教)屎的臭水平,屁股上插根鸡毛掸子就想冒充大尾巴狼?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只会骂人的流氓陆云原话:学术流氓搞搞清楚,谁与楼主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呀。“不确定度”仅受到“测量设备分度值或分辨力的约束”吗?以下这句话你不知道吗?说明你对不确定度根本就是狗屁不懂。……你撅起屁股我就知道你想拉什么屎。像你这种大粪浇(教)屎的臭水平,屁股上插根鸡毛掸子就想冒充大尾巴狼?
  答:骂人流氓陆云是不是“狗屁不懂”,不是本社区讨论内容,本人不予置评。我有必要再重复我说的原话:“我说的很清楚,测量结果是实施测量得到的,理论上没有效数字个数限定,但末位数受到了测量设备分度值或分辨力的约束”。请不要断章取义,请不要恶意抹掉“没有效数字个数限定,但末位数”关键字眼,企图把测量结果书写的必要条件恶意歪曲成“不确定度”的大小仅受到“测量设备分度值或分辨力的约束”。但请流氓陆云看清楚我说的全文,如果连如此容易理解的话都听不明白,陆云是不是如他所骂的连“狗屁都不懂”,“屁股上插根鸡毛掸子就想冒充大尾巴狼”,还真的很难说。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