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不确定度评定如何选用A类还是B类评定方法?

浏览0 回复25 电梯直达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骂人流氓原话:大家看看这位学术流氓是如何的强词夺理蛮不讲理的恶劣德性,明明国家标准定义的“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属于仪器的计量特性,这位学术流氓非要咬住屎橛子不松口,拿不出任何证据,就开始正经歪念杜撰出所谓的“补充省略文字”瞎解。
  答:明明国家标准定义的“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是“由所用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所用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是“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因”,而并不属于测量仪器的特性,只会骂人的流氓居然连最基本的语文常识都没有,“非要咬住屎橛子不松口”。既然流氓认为“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仪器的计量特性,请问这个“分量”是仪器的特性,那么“总量”是什么,是谁的的特性?因陆云饲养原因引起的狗乱咬人是狗的特性之一,乱咬人这个特性属于陆云吗?呵呵。
  骂人流氓原话:睁大眼睛看看清楚,人家说的是“测量不确定度表明测得值的分散性”。“测得值”与“参考值的估计值”是同一意思吗?14楼红线标示部分,以及16楼最后一幅截图GB/T27418-2017的红线标示部分,你是看不懂啊还是瞎了眼啊?
  答:如果陆云不是“看不懂”或“瞎了眼”,就应该看清楚和看明白自己复制粘贴的GB/T27418相关内容,而不仅仅是自己划红线的文字。“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决定了不是测量结果的存在区间,不是测量结果或其误差的分散性,而是“被测量值”的分散性,此处的“被测量值”按惯例省略了“真”字,是“被测量真值”或“被测量最佳估计值”,只有被测量真值的存在区间半宽是估计出来的,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的是客观“测量”出来,而不是主观估计的,误差也是测得的,误差区间也是通过测量后的数据处理得到或标准规范规定的。
  骂人流氓问: 谁告诉你“最佳估计值”一定是“真值的最佳估计值”啦?
  答: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告诉我们“最佳估计值”一定是“真值的最佳估计值”,“真值的最佳估计值”所处区间半宽就是定义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测量结果所处区间宽度是测量误差的允许区间,实际误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测量结果存在的实际区间宽度。测量不确定度绝不能与测量误差混为一谈。
  骂人流氓问:学术流氓,这种带“?”的表达方式(指的是20楼复制粘贴的JJF1059.1-2012的5.2.2.1和5.2.2.2条中的?)该怎么解读?
  答:请只会骂人的流氓看清楚不确定度的定义是“非负参数”,没有正负号。那么JJF1059.1的不确定度表达为什么使用了“?”呢?5.2.2.1和5.2.2.2条各有abcd四款,acd三款均未使用“?”,完全正确,b款是为了照顾测量人员的传统习惯而使用了“?”。根据不确定度定义,“非负参数”无正负号,虽然这里使用了“?”,却没有加减的含义,正负号只能解读为“隶属于”,只表达后面的不确定度“隶属于”前面的测量结果。以0.00079为例,应解读为0.00079是测量结果100.02147的不确定度,不表示前后数据存在加减运算关系。因此,解读为测量结果介于100.02068至100.02226之间,是对不确定度与误差的概念混淆,把不确定度当成了误差。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既然流氓认为“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仪器的计量特性,请问这个“分量”是仪器的特性,那么“总量”是什么,是谁的的特性?因陆云饲养原因引起的狗乱咬人是狗的特性之一,乱咬人这个特性属于陆云吗?呵呵。
      这就是你吃猪潲的老娘教出来的逻辑。你老娘没这个基因,怎么可能教出你这么个“学术流氓”孽种啊。某人患有一定程度的红绿色盲,导致他设计出的服装红绿色失真。这个“红绿色盲”不是这位设计师的“特性”,难道还是被他设计出的服装的“特性”啊。你老娘是怎么教你的?你也配在这里“呵呵”?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决定了不是测量结果的存在区间,不是测量结果或其误差的分散性,而是“被测量值”的分散性,此处的“被测量值”按惯例省略了“真”字,是“被测量真值”或“被测量最佳估计值”,只有被测量真值的存在区间半宽是估计出来的,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的是客观“测量”出来,而不是主观估计的,误差也是测得的,误差区间也是通过测量后的数据处理得到或标准规范规定的。
      我14楼晒出的截图证据第(1)部分说得清清楚楚:赋予被测量的量值就是我们通过测量给出的被测量的估计值。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结果不可确定的程度或可信程度的参数,他可以通过评定得到。并且还给出了示例。哪里说了是“被测量真值”呀?示例的“测量结果m=500g”是“真值”吗?你这副猪脑连这么简单的表述都看不懂,还有脸在这里说教?
      “真值”是客观存在的,是确定的,只是你不知道也测不到而已。这种客观存在的、确定的东西有不确定度吗?圆周率π有不确定度吗?自然对数的底e有不确定度吗?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于180°有不确定度吗,蠢得死?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告诉我们“最佳估计值”一定是“真值的最佳估计值”,“真值的最佳估计值”所处区间半宽就是定义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测量结果所处区间宽度是测量误差的允许区间,实际误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测量结果存在的实际区间宽度。测量不确定度绝不能与测量误差混为一谈。
      定义哪句话告诉了你学术流氓“最佳估计值”一定是“真值的最佳估计值”呀?把原文晒出来给大家看看。从来没有任何“测量不确定度”定义,将“真值的”三个字冠以“最佳估计值”之前,只见过将“被测量的”四个字冠以“最佳估计值”之前的说法。“被测量”可以是“误差”,也可以是其他被测参量(如:电压、电流、长度、质量、温度、力值等)。而“最佳估计值”指的就是“测得值”(通常人们所说的,不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而“测得值”又分“已修正的测得值”和“未修正的测得值”。只有前者才可称之为“被测量的量值的最佳估计值”,因为此时“误差的最佳估计值”为零。以20楼的图2为例,修正就相当于将整个曲线向左平移,使对称轴(“测得值y”)在坐标轴上平移至Y?0,但整个曲线的形态不会因修正而发生任何变化(即扩展不确定度U的大小,不会因修正而发生改变)。
      那么JJF1059.1的不确定度表达为什么使用了“±”呢?5.2.2.1和5.2.2.2条各有abcd四款,acd三款均未使用“±”,完全正确,b款是为了照顾测量人员的传统习惯而使用了“±”。根据不确定度定义,“非负参数”无正负号,虽然这里使用了“±”,却没有加减的含义,正负号只能解读为“隶属于”,只表达后面的不确定度“隶属于”前面的测量结果。以0.00079为例,应解读为0.00079是测量结果100.02147的不确定度,不表示前后数据存在加减运算关系。因此,解读为测量结果介于100.02068至100.02226之间,是对不确定度与误差的概念混淆,把不确定度当成了误差。
      你学术流氓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为什么我这么表达就被你学术流氓解读为“误差”,JJF1059.1这么表达就解读为“为了照顾测量人员的传统习惯”?你是一张嘴巴两片皮,横说竖说都有理是不是?“为了照顾测量人员的传统习惯”,为什么“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不这么表达呀?臭不要脸的学术流氓。我16楼最后一句加粗加大字体的解读,与JJF1059.1第5.2.2.2条的“注”(见20楼截图)的解释有矛盾吗?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3/11/9 20:57:59 Last edit by luyunnc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骂人流氓的骂语: 这就是你吃猪潲的老娘教出来的逻辑。你老娘没这个基因,怎么可能教出你这么个“学术流氓”孽种啊。某人患有一定程度的红绿色盲,导致他设计出的服装红绿色失真。这个“红绿色盲”不是这位设计师的“特性”,难道还是被他设计出的服装的“特性”啊。你老娘是怎么教你的?你也配在这里“呵呵”?
  答:就用陆云的恶毒骂语回敬给他吧,“这就是陆云吃猪潲的老娘教出来的逻辑”,“陆云的老娘有这个基因,教出陆云这么个骂人一流的孽种”。测量设备的“基因”是具有“误差”的特性,但不具有“不确定度”的特性,是测量设备的“误差”这个基因,造成了测量设备“干活”的结果(测量结果)具有不确定度这个特性,因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这个“果”是测量设备的误差特性引起的,因此名字叫“仪器的不确定度”的这个特性,属于测量结果,并不属于测量设备。同样,测量人员、测量环境等具有的“误差”特性引起的不确定度,也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部分,而不能说是测量人员、测量环境等的计量特性。
  骂人流氓原话:我14楼晒出的截图证据第(1)部分说得清清楚楚:赋予被测量的量值就是我们通过测量给出的被测量的估计值。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结果不可确定的程度或可信程度的参数,他可以通过评定得到。
  答:如果只会骂人的流氓真的能理解他说的这句话那就好了。可是,这位流氓明白“赋予”的含义吗?明白这句话说的“被测量的量值”或“被测量最佳估计值”与“通过测量给出的被测量的估计值”有本质上的不同吗?前者是被测量“真值”的估计值,后者是测量人员对被测量的“测量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结果不可确定的程度或可信程度的参数,他可以通过评定得到”,此话有理,但测量结果或测量误差都是测量人员通过测量得到的,请不要把主观“估计”的不确定度当成客观测量得到的误差使用。误差有正负号,可以与测量结果相加减表达测量结果的所处区间。不确定度无正负号,是对真值所处区间宽度的估计,不是对测量结果所处区间宽度的估计,不能和测量结果相加减。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骂人流氓原话:“真值”是客观存在的,是确定的,只是你不知道也测不到而已。这种客观存在的、确定的东西有不确定度吗?圆周率π有不确定度吗?自然对数的底e有不确定度吗?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于180?有不确定度吗,蠢得死?
  答:“真值”是客观存在的,确定的,没有任何人知道,更测不到。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等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测量设备一样,本身没有不确定度特性,但测量结果有不确定度特性。测量结果一定是有限数据,测量中π、e等的位数取舍必产生“误差”,误差这个“因”,一定会给测量结果引入一个不确定度分量。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于180°,只是理想状态,被测量的实际状态并非理想的平面,当需要高准确度测量结果时,就应该考虑实际平面偏离理想平面的“误差”这个“因”给“三角形三内角的和”测量结果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陆云是不是“蠢得死”,与技术讨论无关,本人不予评论。
  骂人流氓问:定义哪句话告诉了你学术流氓“最佳估计值”一定是“真值的最佳估计值”呀?
  答:作为干了一辈子计量工作的“专家”,应该知道“最佳估计值”一定是“真值的最佳估计值”的缺省表达方式,如果连这点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就请自己查阅JJF1001或GUM,本人不会伺候只会鸡蛋里面挑骨头发泄骂人毒瘾,毫无学习真心的社会流氓。
  骂人流氓说: 你学术流氓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为什么我这么表达就被你学术流氓解读为“误差”?
  答:不确定度的本质是对被测量(真值)“估计”而得到的其存在区间半宽,这个“半宽”是以真值的最佳估计值为中心对称区间“全宽”的一半。但测量者只能给出测量结果,而并不知道真值。说“测量结果介于以XX为中心,以XX为半宽的区间内”,是在描述测量结果的存在范围或“误差”区间。因此,测量结果介于以测量结果为中心以不确定度为半宽的区间内,无疑是混淆了被测量真值与被测量测量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这两对概念的铁证。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3/11/11 2:13:20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你学术流氓的确遗传了一副猪脑,你老娘连说话都没教你,在这里重三倒四地复述别人的话。你学术流氓也就只有反反复复地学我说话的本事。
      测量设备的“基因”是具有“误差”的特性,但不具有“不确定度”的特性,是测量设备的“误差”这个基因,造成了测量设备“干活”的结果(测量结果)具有不确定度这个特性,因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这个“果”是测量设备的误差特性引起的,因此名字叫“仪器的不确定度”的这个特性,属于测量结果,并不属于测量设备。
      不知道哪位吃屎的老师教出来的。测量设备只有偏移性特性“误差”,没有离散性特性吗?“示值重复性”、“示值变动性”、“示值波动性”、“示值的短期不稳定性”、“漂移”等这些指标是怎么出来的?这不是测量设备的特性是什么?蠢猪!
      你“仪器的误差”哪里不是“测量结果的误差”的一部分呀。明明是测量设备的“误差不稳定”这个“因”,导致了测量结果具有“不确定度”这个“果”。误差一直为0,不确定度就一定为0,误差一直为+1,不确定度就不为0了吗?凭什么?蠢猪!
      同样,测量人员、测量环境等具有的“误差”特性引起的不确定度,也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部分,而不能说是测量人员、测量环境等的计量特性。
      所有人都知道,“误差”是偏移特性,“不确定度”是离散特性,你学术流氓四六不分,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人、机的“误差”特性,共同累加的效应,导致的是“测量结果的误差”。各“误差”分量都是“测量结果的误差”的一部分,属于“偏移效应的累加,具有抵偿性
      而人、机、料、法、环的“不确定度”特性,共同叠加的效应,导致的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各“不确定度”分量都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一部分,属于“离散效应”的叠加,不具有抵偿性
      可是,这位流氓明白“赋予”的含义吗?明白这句话说的“被测量的量值”或“被测量最佳估计值”与“通过测量给出的被测量的估计值”有本质上的不同吗?
      原文明明说的是赋予被测量的量值”,你学术流氓断章取义正经歪念将“赋予”二字给掐了,说成“被测量的量值”。性质完全变了。“被测量的量值”“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吗?“赋予被测量的量值”才是“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而“被测量的量值”是客观存在的“真值”。你学术流氓惯用这种鱼目混珠的伎俩,无非就是想达到忽悠误导新人或非计量专业版友之目的,其存心恶意别有用心不言而喻。我还不知道你撅起屁股想拉什么屎吗。
      但测量结果或测量误差都是测量人员通过测量得到的,请不要把主观“估计”的不确定度当成客观测量得到的误差使用。误差有正负号,可以与测量结果相加减表达测量结果的所处区间。不确定度无正负号,是对真值所处区间宽度的估计,不是对测量结果所处区间宽度的估计,不能和测量结果相加减。
      将其混淆的恰恰是你这个学术流氓。凭什么你“测量结果的误差”不是主观“估计”出来的?你又凭什么说“不确定度”不是根据客观数据与信息“估计”获得的?“误差有正负号,可以与测量结果相加减表达测量结果的所处区间”这句话本身就证明这是一典型的常识性错误。所谓“相加减”的意思就是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表达的是修正后的测量结果,是具体确切的“位置”,而不是“区间”。这就是你这个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学术流氓的真实“鸡屎(知识)”水平。
      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等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测量设备一样,本身没有不确定度特性,但测量结果有不确定度特性。
      “被测量的量值”是“真值”,没有不确定度特性,测量设备也没有不确定度特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特性从何而来?是不是把你老娘未婚先孕的特性给用到这里来啦?
      测量结果一定是有限数据,测量中π、e等的位数取舍必产生“误差”,误差这个“因”,一定会给测量结果引入一个不确定度分量。
      取舍产生的“误差”,给测量结果带来的是确定的“误差”还是不确定的“不确定度”啊?蠢猪!
      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于180°,只是理想状态,被测量的实际状态并非理想的平面,当需要高准确度测量结果时,就应该考虑实际平面偏离理想平面的“误差”这个“因”给“三角形三内角的和”测量结果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陆云是不是“蠢得死”,与技术讨论无关,本人不予评论。
      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还有不理想状态吗?明明是二维空间的平面几何的概念,你不学无术狗屁不懂的学术流氓搬出三维空间的“非理想平面”出来闲扯。你这不是长了一副猪脑是什么?没本事评就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无能,识相闭嘴滚远一点。
      作为干了一辈子计量工作的“专家”,应该知道“最佳估计值”一定是“真值的最佳估计值”的缺省表达方式,如果连这点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就请自己查阅JJF1001或GUM,本人不会伺候只会鸡蛋里面挑骨头发泄骂人毒瘾,毫无学习真心的社会流氓。
      JJF1001或GUM的哪一条哪一款呀?你为什么不敢晒出来呀?臭不要脸的学术流氓!
      不确定度的本质是对被测量(真值)“估计”而得到的其存在区间半宽,这个“半宽”是以真值的最佳估计值为中心对称区间“全宽”的一半。但测量者只能给出测量结果,而并不知道真值。说“测量结果介于以XX为中心,以XX为半宽的区间内”,是在描述测量结果的存在范围或“误差”区间。因此,测量结果介于以测量结果为中心以不确定度为半宽的区间内,无疑是混淆了被测量真值与被测量测量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这两对概念的铁证。
    14楼截图中特意用红框(注:不是红线)醒目标示的“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被测量测得的量值分散性的参数,它不说明测得值是否接近真值。”这句话,你是瞎了眼还是在这里装傻呀?要说多少遍呀?想证明该教材的作者叶德培先生的智商没你高是不是?你怎么这么不要脸呀。
      “测量误差”是指测得值偏离“真值”的程度,“误差的估计值”是指测得值偏离“参考值”的程度,而“不确定度U”则是指以“测得值”为中心的离散区间的半宽度,与“测得值y”(见20楼第一幅截图)是不是“真值/参考值Y0”无关。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3/11/11 7:57:36 Last edit by luyunnc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