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在开发应用近红外分析技术之前,要做哪些工作?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Insm_68f50e1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先了解近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反复阅读“GB/T 29858-2013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定量分析通则”和“GB/T 37969-2019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通则”等技术标准,避免走弯路。

2)明确近红外的应用场景,是离线实验室质检质控还是在线或现场过程质量监测,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要应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评估应用近红外检测分析样品的数量规模,或在线(或现场)应用近红外进行过程质量监测的必要性。例如,分析烟叶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有很强的季节性,如果实验室不经常分析样品,检测频次少,且每年检测分析样品数量不过千个,采用常规流动法就可解决,应谨慎开发应用近红外。对于过程质量监测,如果现场取样在近红外分析小屋检测就可满足需求,就大可不必使用实时在线近红外。所以,在开发应用近红外之前,应对近红外的应用场景、分析效率、模型开发、维护成本和不同分析方法检测数据的性价比等方面作综合比较。

4)在没有配置近红外光谱仪之前,建议委托科研院所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如使用适量的代表性样品约~60个左右,预研近红外是否能测定所感兴趣的成分或性质的可行性(参阅GB/T 29858-2013);定性分析可选择2~3类(每类约~60个左右)不同质量差异的样品,研究定性分析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分类效果。

5)对以上评估、预研的结果作可行性分析,然后,配置合适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硬件和软件系统。

6)初评后续对近红外仪器保养、模型维护的保障能力。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近红外光谱(NIR)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