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 在近红外分析中,哪些情形需要转移近红外模型?如何操作?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Ins_292533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在近红外定性定量分析中,构建定量校正模型通常要比训练定性类模型投入更高的人力物力成本,在模型投入使用后,以下发生的情形往往需要转移模型,并伴随模型的维护。

1)维修或更新近红外光谱仪。当仪器使用到一定的年限时,要关注仪器DQ/IQ/OQ/PQ的历史文件,重视仪器IQ/OQ/PQ验证确认信息和可能出现的预警信息。若需要维修或升级更换光谱仪,到这个时候,通过多年积淀的模型,其价值往往是新仪器的数倍,用户最希望的是将原机模型“硬拷贝”至维修后的仪器上或新的光谱仪上就能正常使用,免去繁琐的“软拷贝”转移模型,这就要求新旧近红外光谱仪必须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仪器之间的性能差异最小,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重现性。但事实上,同厂家同型号同一个批次生产的光谱仪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往往需要采用合适的模型转移方法来转移模型。维修或更新仪器,合理的操作方法是,在更换采样附件、光源和检测器等一些光学元器件或旧仪器还没有退役之前,尽量考虑使用同厂家的元器件或同类型的升级产品,在严格履行完整的仪器设备4QDQ/IQ/OQ/PQ)验证确认程序条件下,完成模型转移和评估工作,使新旧仪器平稳交接,这样,既可降低模型转移的难度,又可保证测量结果的重现性。

2)增加仪器扩大分析检测规模或范围。如果近红外分析检测工作量加大,待测样品来源、范围仍在校正样品的空间范围之内,满足校正模型内插分析要求,那么,选择合适的模型转移方法,“软拷贝”或“硬拷贝”转移模型即可。如果待测样品来源新产区,在PCA主成分空间中与原校正样品没有形成显著的异常分布或聚类,马氏距离() ~ 3的范围之内,这时,在完成模型转移后,应在原校正样品集中添加新产区的代表性样品,扩展原模型校正样品空间范围,增强原模型的适应性。如果添加的代表性样品的马氏距离大于3,远离原校正样品总体平均水平,在PCA主成分空间中与原校正样品形成明显的异常分布或聚类,则无需转移模型,应针对新产区重建新模型。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近红外光谱(NIR)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