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薄层与气相以及液相的比较(知识可以变得容易接受一些的)

浏览0 回复37 电梯直达
generalsk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该帖子已被mhq111111设置为精华;
气相,液相与薄层都是常用的色谱方法,随着柱色谱的迅猛发展,GC与HPLC的应用突飞猛进,逐渐的也深入普通的实验室.
  当然作为不同的分离方法,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再者各自的适用范围也不一样.不过在下的水平确实有限,本贴的目的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事先声明下:由于内容较多本贴可能要分几次贴上.
  首先,说说三者的原理.
  大凡熟悉的色谱的人都清楚,色谱主要是利用了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具体到薄层是利用样品在板与展开剂之间分配差异而将不同的样品定性与半定量的.
  大多数薄层与液相上的液固液相色谱比较的相似,当然如果在一个广义上阐述原理其实都是利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分配比的差异进行分离的.
  气相则是利用气体在柱上的吸附-解吸系数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当然这只是很直白的分离过程原理,具体到实际的情况,我们必须考察液相分离度的因素,即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分配比,因为这些因素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并且可以使得有更好的分离效果.
  当然这里主要有两种理论:塔板理论与传质理论.

呵呵,时候不早了,休息了,明晚继续!!!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generalsk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真的不好意思,由于最近很忙,没有时间来这里多看看.

很多基础的东西还没有整理好.

也希望大家发表一些相关的看法.
generalsk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先说气相吧,
  以填充柱为例简明说明色谱分离的原理。气-固色谱分析中的固定相是一种具有多孔性及较大比表面积的吸附剂颗粒。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柱子时,立即被吸附剂所吸附。载气不断流过吸附剂时,吸附着的被测祖分又被洗脱下来。这种洗脱下来的现象称为脱附。脱附的组分随着载气继续前进时,又可能被前面的吸附剂所吸附。随着载气的流动,被测组分在吸附剂表面进行重复的物理吸附,脱附过程。由于被测物质中各个组分的性质不同,他们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就不一样,较难被吸附的组分就容易被脱附,较快的移向前面。容易被吸附的组分就不容易被脱附,向前的速度就慢。经过一段时间,即通过一定量的载气后,试样中的各个组分就彼此分离而先后流出色谱柱。
  当然如果是气液色谱的话,上述的吸附与脱附就变成溶解与挥发。
茅茅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薄层与气相液相比,好象是小巫见大巫。前者操作要简单得多,但是说简单也不简单,有时为得到一个合适的展开剂,也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筛选。

在定性分析方面,它快速、灵敏、成本低,确保不被淘汰!

generalsk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感觉上总是觉得薄层与液相之间有某种很相似的地方,特别是液-固色谱,只是固定相的形式不一样,一个是柱子,另外一个是平面状态的,特别是当你用紫外灯显色的时候。对于HPLC 而言主要的是考察要建立一个快速且分离度较好的方法,但是经常改变的也就是流动相;我常常在想,做薄层的时候我们很多选择展开试剂的方法其实与HPLC 是很一致的。当然我在这里必须承认这两方面我做的都不是很多,所以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众多高手给出你们不凡的见解。
  过几天我会贴出薄层基本的理论与各种应用。希望大家互相讨论。
vagrant_200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zlmmm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generalsk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首先我觉得,薄层的分离效率和液相是没有办法比较的,首先从驱动力来看,薄层其实主要是利用一个毛细管现象,驱动力只是一种表面张力,但是液相是利用一个高压的泵。液相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流速,觉得薄层做爬板的时候其实速度应该不是一个很确定的值,而且速度会与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generalsk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直都觉得液相与薄层在选择展开剂(液相叫流动相)上对于溶剂的极性的判别上可以参照,当然想说的是:液相的灵敏度会高很多,所以对溶剂的较小变化会更敏感。
generalsk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有的时候觉得做化学的,经验有的时候显得很重要,对于一些长期从事化学的老学者来说对化学的认知确实要强一点。所以此贴是真的希望有人加入来一起讨论!
    当我们做液相色谱的时候,这里说的是建立一个液相的方法,我们首先可以参照通常的一些标准,看看性质相近的一些物质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检测器,柱子,流动相,以及相关的流速,进样量等因素。当然所陈述的这么多因素中有些是很好判断的:对于有紫外吸收的物质我们一般是选用紫外检测器;色谱柱选择起来也不是很难,常用的C-18柱,或者一些其他常用的柱子如:氨基柱;流速与进样量处理起来也似乎不是很难。。。。。常常觉得比较难以选择还是流动相,毕竟对于比较难以分离的系统来说,流动相的选择涉及到流速(也就是分析时间)与分离度的问题,但是在液相当中,对流动相的敏感程度有些时候又是非常的 高,所以导致了液相选择合适流动相的难度。
    其实比较一下,我们会发现薄层与之真的是非常的相似,首先我们根据待分离物质选择合适的显色方式:是利用分子光谱的原理来进行还是利用与某种物质反应显色来鉴别。这里的用紫外灯来观察和液相中的紫外检测器是何等的相似。
  再者选定了显色方式之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薄层板,当然这里又有是自己铺板还是买现成的。
  最后又是烦人的选择展开剂,不得不承认,展开剂与液相中的展开剂有相似之处,但是更多的还是有很多的不一样。我觉得这里不一样的根源其实是色谱系统的效率问题,薄层色谱的效率与液相怎么能比呢?所以液相中的流动相的微小变化就会导致较大的峰型变化。
ck43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