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八届原创】影响石墨炉分析重现性的五大因素

浏览0 回复127 电梯直达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iajianjing(jiajianjing) 发表:
多谢老师指教,我确实是才接触原吸没多久,要向您请教学习的还很多,现采用的氘灯背景校正,但灰化时石墨炉总会冒白烟,且有很大吸收,加标样品的回收还是很低。附两张图,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原因,谢谢。
石墨炉在灰化阶段出现白烟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样品中的共存物或者前处理时没有被赶尽的酸的烟雾,也就是背景信号。但是此时的吸收(灰化阶段)值是不会被仪器检测当做结果值来计算的,因为仪器只有在原子化阶段的吸收值才会被当做有用信号来处理。建议楼主找一些有关原吸的书籍系统地充充电。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iajianjing(jiajianjing) 发表:
(1)仪器为北京普析的TAS990,石墨炉法,之前没有采用背景校正
(2)标准曲线浓度为0、30、50、100、200、250ng/ml,吸收值为0.008、0.035、0.050、0.094、0.173、0.211,标准曲线方程A=0.0008*C+0.01,相关性0.9997,样品的吸光值约为0.076。
请问老师,背景校正的方式如何选择呢?各方式适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普析石墨炉有三个型号,而背景校正方式有氘灯和自吸两种。使用石墨炉必须使用背景校正,至于采用哪种方式由于我没有使用过普析的仪器不好说,但是绝不会不采用二者之一吧?所以你说以前没有采用背景校正我很不理解。此外你仅仅给出样品的吸光度而没有给出背景吸光度,难道普析的仪器真的可以设定不用背景校正吗?你这次测试使用背景校正了吗?如果使用了,那么样品的背景值是多大?而标样的背景又是多大?这一切您均未给出,让人难以推测。此外恕我直言,您是不是使用原吸没有多长的时间?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iajianjing(jiajianjing) 发表:
最近测一个品种里的钯元素,样品采用0.5%硝酸溶解后直接测定,标准曲线和重现性都很好,可就是方法的回收率低,尤其是低浓度的加标样品,回收率才60%左右,可能有哪些原因呢?怎么解决呢?请前辈们指教。


标准曲线和重现性好,一般说明仪器没有问题。至于回收率低的问题,主要是标准样品比较纯,也就是背景结构很简单。但是样品就不尽其然了,由于样品的背景较标样复杂,尤其是未知样品的浓度在低、高两个极端的情况下,与工作曲线相比较后,其回收率有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情况。为此,请楼主提供以下信息后才好便于分析:
(1)仪器是什么型号的?什么分析方法?背景校正是何种方式的?(氘灯?塞曼?自吸?)
(2)标准曲线的图形以及各个标准(包括空白)的吸光值和背景吸光值。
(3)未知样品的吸光值和背景值。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9/6/4 7:36:00 Last edit by anping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陌殇(v3051405) 发表:
老师,我们用的仪器是日立ZA3000,最近做了几次Pb,重现性都特别差,几个浓度的标液的吸光值也完全不成递增趋势,之前一直以为是石墨管的问题,现在换了新石墨管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今天做了Cu,进20ppb的标液11次,RSD是0.86,好像还很不错,可是再测试铅的时候还是以前那种状况,我们之前测Pb一直没加过基体改进剂,不加的话影响会特别大吗?因为以前测的标线也还好,重现性也不错,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是不是也该考虑下加基体改进剂呢????这都折腾好几天了,求助啊求助,谢谢老师了!!!!


(1)您测的铅元素的结果重现性不良,请问是标液还是未知样品?
(2)由于铅和镉均属于低温元素,当样品中的共存物影响较大时,在升温程序中必须提高灰化温度,以便将共存物燃烧殆尽,但是提高了灰化温度测损失了待测元素,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为此在石墨炉分析模式中,一般在测铅,镉时 均要使用基体改进剂技术。
(3) 此外你使用的是原装石墨管吗?能否测几次空气样上传来看看?以判断石墨管是否有记忆效应。
赞贴
2
收藏
0
拍砖
0
2019/3/25 21:54:53 Last edit by anping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eeves(reeves) 发表:
大神,背景基线在整个升温过程跳动的很厉害。是不是原点没有调好的?
这种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与零点调整无关。一般而言,背景基线变化是正常的。不知你使用的是什么仪器?背景基线在哪个升温阶段跳动?跳动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最好截图看看。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浪跡天涯(v2974119) 发表: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获益匪浅,只是有几个问题还不太明白,希望老师给解答
1 样品重现性不好,可以换Cu的标准溶液,因为Cu是二价元素并且相对稳定,不明白这个相对稳定是什么含义
2 测样品过程中发现背景的峰经常比样品峰提前出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我用的仪器是AA900T,石墨管可能跟纵向不一样,我看到您提到有次温度提升到2800度,这么高的温度石墨管耐受的了么?
4 石墨炉测Al、Ba原子化温度最高可以设到多少?清除温度又是多少合适?
期待您的解答,谢谢


回答如下:
(1)原子吸收测定最为灵敏的元素一般是元素周期表的首列,也就是碱金属(Li,Na,K,Rb,Cs),均为一价元素;这些元素较为活泼。但是为何国家鉴定标准不用碱金属而用铜元素呢?我问过有关人员,他们的回答就是:铜灯稳定铜元素稳定。所以“相对稳定”的结论就是我根据上述回答而做出的,如有不妥我个人负责。
(2)背景峰超前于样品峰的原因如下:背景(基体)在温度较低的灰化阶段没有被彻底燃烧殆尽,当进入原子化阶段时,剩余的基体在过高的温度下立即就被烧出来而形成了背景信号。解决的办法:样品加入基改液以利提高灰化温度。
(3)我使用的仪器的石墨管最高温度可以耐受3000°,因此没有问题。至于您的国产仪器使用的横向石墨管的耐受温度我没有实践过,故不好答复您。
(4)不同的仪器不同的石墨管对于 Al 和Ba的原子化温度也不同。我使用的仪器测Al是2700°;测Ba是2600°。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高山流云(gaoshanliuyun) 发表:
从瓦里安厂家说明书中看到,他们早期自动进样针会有气泡产生,后来调整进样方式后就不会产生气泡了,具体的我记不清了,下面是我从里面的截图

首先谢谢高山的回复。其次恕我愚钝,反复看了数遍这个示意图,没有看懂为何这种进样方式会防止产生气泡的原理。只有进样器管路中紫色的基体改进剂和橘红色的标样看懂了,至于其他颜色的液体没有看懂,尤其是那段紫色的基改液与橘红色的标样之间为何还要加入去离子水?难道是要稀释样品吗?实在令人费解。此外管路中的白色的间隔是空气吗?如是,那岂不是进样针管路中多增加了四段气体了吗?还有那个绿色的 Make-Up Slution 究竟是什么液体?怎么在管路中没有看到啊?一张示意图,引起了我无限的遐想,为此还是要谢谢高山版友啊!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5/8/11 6:39:11 Last edit by anping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高山流云(gaoshanliuyun) 发表:
现在大多数厂家设计的自动进样器已经可以避免产生气泡问题了
那是如何避免的呢?有什么改进措施呢?希望高山版友不吝赐教。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m3031109(m3031109) 发表:
安老师,像我遇到个怪问题,我们采用峰高法计算的,当我测定铅0.05mg/kg时回收率只有50~60%,偏低,要是改用峰面积计算则70到80这个样子。做铬0.1时回收率能到110-130左右,偏高,要是改用峰面积计算则80-100这个样子
峰高和峰面积的重现性如何?峰形如何?有数据和图形吗?
夕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qiukuang(qiukuang) 发表:
RSD差跟石墨管类型有关系,横向的比纵向的要好


请教楼上版友: 您上面的结论有出处吗?下面是我用纵向石墨炉测的RSD的结果,不知您对这个0.68%的RSD值满意吗?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5/8/6 6:18:54 Last edit by anping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