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PH萃取液震荡速率是多少,发现60和120速率震荡后,PH值偏差有做过实验吗?

浏览0 回复37 电梯直达
石头雨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很沉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UYUWUQIU(wulin321) 发表:
同一个人测试,同时段,水质也相同,一个7.7,一个8.2,


说句实话,你这个差异说是振荡速率影响的。我个人并不是很认同。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更倾向于以下几个原因:
1. 织物拒水性很好,前期没有充分的润湿后采用回旋振荡很难进行充分的萃取;
2. 样品本身不均匀,我遇到过好几次,样品每个部位取样测试结果都有很大差异,有的部位10以上。有的部位只有7左右。
3. 玻璃器皿不干净被污染。
所以如果你要证明你自己的结论,那需要做很多数据来证明,而不是通过一组前置条件并不清晰的测试就能得出。
WUYUWUQI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很沉(zhao1hao2985) 发表:
说句实话,你这个差异说是振荡速率影响的。我个人并不是很认同。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更倾向于以下几个原因:
1. 织物拒水性很好,前期没有充分的润湿后采用回旋振荡很难进行充分的萃取;
2. 样品本身不均匀,我遇到过好几次,样品每个部位取样测试结果都有很大差异,有的部位10以上。有的部位只有7左右。
3. 玻璃器皿不干净被污染。
所以如果你要证明你自己的结论,那需要做很多数据来证明,而不是通过一组前置条件并不清晰的测试就能得出。
发现这个情况后内部做了很多样品对比,虽然每组数据偏差都不一样吗,但是绝大多数是这个规律
很沉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UYUWUQIU(wulin321) 发表:
发现这个情况后内部做了很多样品对比,虽然每组数据偏差都不一样吗,但是绝大多数是这个规律
那你们样品的类型一样吗?这个规律我们并没有发现。所以我觉得可能是一些细节的偏差导致的。虽然震荡速率是有影响的,但不会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性的。
WUYUWUQI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很沉(zhao1hao2985) 发表:
那你们样品的类型一样吗?这个规律我们并没有发现。所以我觉得可能是一些细节的偏差导致的。虽然震荡速率是有影响的,但不会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性的。
明白你的意思,影响的大小不是一定的,但绝大部分会偏大,这个我们的样品是这样的,可能也有不一样的。
很沉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UYUWUQIU(wulin321) 发表:
明白你的意思,影响的大小不是一定的,但绝大部分会偏大,这个我们的样品是这样的,可能也有不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结论上有些问题。
按理论分析来讲,振荡速度越快,萃取越彻底,与空气接触越多。那么导致的现象应该是酸的更酸,碱的更碱。或者由于大量接触空气中二氧化碳导致形成碳酸,结果下降。
但是都是偏高的,我才觉得可能是产品类型有关。比如你是工厂的实验室,那么可能由于生产的工艺接近,那么产品呈现的规律并不能反映普遍现象。
WUYUWUQI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很沉(zhao1hao2985) 发表:
所以我觉得结论上有些问题。
按理论分析来讲,振荡速度越快,萃取越彻底,与空气接触越多。那么导致的现象应该是酸的更酸,碱的更碱。或者由于大量接触空气中二氧化碳导致形成碳酸,结果下降。
但是都是偏高的,我才觉得可能是产品类型有关。比如你是工厂的实验室,那么可能由于生产的工艺接近,那么产品呈现的规律并不能反映普遍现象。
有可能是这样,但是我们都是用具塞三角烧瓶,和空间接触不到吧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