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二届原创】化验煤问题,标准惹的惑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仗剑少年游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yue_qiu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7月二等奖
【前言】工作缘故,需要接触海关税则(海关税则指征收关税的依据。是对一切应税商品、免税商品以及禁止进口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一个国家的海关税则通常包括: 税则号列、商品名称、征税标准、计税单位、税率等),一些心得体会,总结下来与大家共享。
有一段时间,我们接受的煤炭样品的检测委托中有很多注明要求“检测样品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我们一开始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需要检测这个指标(恒湿无灰基高热量需要特定的检测条件,并不是所有的煤炭检测机构都能进行检测),后来客户沟通核实,才发现这个指标的出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目录》,2701和2702项下的商品归类及价格要素需要申报热值(统一使用“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

但是税则第二十七章的子目注释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一、子目2701.11所称“无烟煤”,是指含挥发物(以干燥、无矿物质计)不超过14%的煤;
二、子目2701.12所称‘烟煤’,是指含挥发物(以干燥、无矿物质计)超过14%,并且热值(以潮湿、无矿物质计)等于或大于5833大卡/公斤的煤。
子目注释使用的热值归类指标是“潮湿、无矿物质计”,这与前文的“恒湿无灰基”看似一致但又不完全相同,那么这两种指标分别是什么含义呢?
这得先从煤形成和分类讲起。

上图是按照煤化程度高低及成因进行分类,共有三类:

泥煤Peat;
褐煤 Lignite;
硬煤 Coal,进而细分为(无烟煤,烟煤,亚烟煤)。
从逻辑关系上说,Coal、Lignite和Peat是并列的关系,体现在税则上正是2701、2702和2703;在Coal项下,无烟煤、烟煤和亚(次)烟煤是并列的关系,体现在税则上是2701.11、2701.12和2701.19。所以Coal的涵义与其常见的中文翻译“煤”是不一样的,在中文中“煤”的通常理解则是包括了各种煤(褐煤和泥煤)。在西方的煤炭分类体系中Coal不包括Lignite和Peat,因为如前文所述,三者是并列的关系,而在中国的煤炭分类体系中,褐煤是包括在内的。
根据“14%”,“5833大卡/公斤”这两个关键数值,我们发现税则第二十七章所使用的煤炭分类标准是美国ASTM标准。美国ASTM-D388的分类指标少,便于操作,其分类也很简单,如下图所示:

煤种

税号及列名

分类指标

无烟煤27011.11 无烟煤挥发分小于14%
烟煤2701.12 烟煤挥发分大于14%,热值≧5833大卡/公斤
次(亚)烟煤2701.19 其他煤烟煤与褐煤之间
褐煤2702.10 褐煤热值≦4611大卡/公斤

(挥发分以干燥、无矿物质计,热值以潮湿、无矿物质计)
而中国的煤炭分类体系GB/T 5751-2009则非常复杂,如下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ASTM-D388和GB/T 5751-2009两套分类标准之间并没有对应关系,无烟煤及烟煤虽然字面上是一样的,但是内在含义并不相同,以ASTM为参照系两者煤种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ASTM-D388GB/T 5751-2009
无烟煤无烟煤与部分烟煤
烟煤炼焦烟煤(气、肥、焦、瘦)及其他具有粘结性的烟煤
次(亚)烟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等弱粘结性烟煤、部分褐煤
褐煤褐煤

通过上表的对照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无烟煤到美国一定是无烟煤(因为美标无烟煤标准宽),美国的褐煤到中国一定是褐煤(因为美标褐煤标准窄),美国的烟煤与中国的烟煤含义完全不同,大体上相当于中国的炼焦煤,其余只能看具体的检测数据而定,因为除了煤炭分类标准不相同以外,煤炭分析检测标准也不一致。总体而言,ASTM标准使用的是无矿物基(mineral free),而中国国家标准使用的是无灰基(ash free),这也是文章开头中所提到的。
在分析检测领域,不同的标准对应的人(人员)、机(仪器)、料(标准品及耗材)、法(方法)、环(环境)各个环节可能都不同,所以不同检测方法、尤其是不同的基态获得的数据理论上是不能混为一谈、直接使用的。在ASTM和中国国家标准两套体系中,无矿物基和无灰基含义不同,潮湿和恒湿含义不同,因此如果需要准确归类的话,应当使用ASTM标准对煤炭类样品进行检测才是严谨的。
为了搞清楚两套标准在具体数值上有多大差异特地做了十组比对数据,对每个煤样同时使用ASTM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进行检测,比对数据如下表:

灰分(干基,%)

GB/T 212-2008

ASTM D3174-12

结论

煤样1

12.03

12.05

两组数值基本一致

煤样2

17.44

17.46

煤样3

12.56

12.6

煤样4

14.08

14.06

煤样5

12.24

12.24

煤样6

17.37

17.41

煤样7

15.96

15.91

煤样8

13.45

13.63

煤样9

9.45

9.57

煤样10

17.36

17.32

挥发分(干基,%)

GB/T 212-2008

ASTM D3175-11

结论

煤样1

5.72

5.93

ASTM数值明显略大于中国国家标准,原因是测试条件不同(温度或时间)造成的。

煤样2

27.34

28.49

煤样3

29.90

30.69

煤样4

28.83

29.71

煤样5

29.13

29.77

煤样6

23.18

24.05

煤样7

23.68

24.11

煤样8

23.53

24.83

煤样9

23.31

23.68

煤样10

22.50

23.21

挥发分(干燥无灰基,干燥无矿物基,%)

GB/T 212-2008ASTM D388-12

结论

煤样1

6.505.58

除煤样8外,ASTM数值明显略小于中国国家标准,原因是无矿物基和无灰基的测定及计算方法不同。

煤样2

33.1132.89

煤样3

34.2033.8

煤样4

33.5533.31

煤样5

33.1932.69

煤样6

28.0527.52

煤样7

28.1727.3

煤样8

27.1927.52

煤样9

25.7425.39

煤样10

27.2226.57

全硫(干基,%)

GB/T 214-2007ASTM D 4239-14

结论

煤样1

0.310.3

两组数值基本一致

煤样2

0.850.85

煤样3

1.061.06

煤样4

0.720.72

煤样5

1.001.00

煤样6

0.770.77

煤样7

0.620.62

煤样8

0.840.84

煤样9

0.520.52

煤样10

0.690.69

高位发热量(恒湿无灰基,潮湿无矿物基,MJ/kg)

GB/T 5751-2009ASTM D388-12

结论

煤样1

29.9330.79

除煤样9外,ASTM数值略大于中国国家标准,原因是测试条件不同和计算方法不同。

煤样2

32.5333.13

煤样3

33.0633.3

煤样4

33.0833.4

煤样5

33.433.84

煤样6

33.8534.38

煤样7

34.0134.61

煤样8

32.9634.76

煤样9

34.8734.76

煤样10

34.1534.99

通过以上几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ASTM标准和国家标准之间虽然检测标准、检测方法都不同,但是体现在数值上差距不大,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目录》使用恒湿高位发热量作为归类依据虽然不严谨却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要说了,对于高位发热量,虽然两套标准体系做出来的数据比较接近,但毕竟是有差距的啊,上表中部分煤样的热值数据最大能差出0.82MJ/kg,直接拿国家标准检测的数值代替ASTM标准的数值,真的合适么?

笔者没有仔细去查看煤炭国标的允许误差,但是从工作经验来看,两列数值的差值大概率落在允许误差之内,所以,应该是合适的。
总结:
1.不同的标准会导致不同的归类结论,一宗叫做“褐煤”的货物按照ASTM的检测结果和中国国家标准的检测结果有可能会分别放在2701.19项下或2702项下,但是我们认为2701~2703的货物还是应该遵循ASTM标准;
2.字面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标准体系下含义未必相同,为了准确归类起见,最好同时阅读英文版甚至法文版的税则注释。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穿越时空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senk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据说国外的标准都能写好几十页,能将实验中用到的细节全部展现出来,国内的标准寥寥几笔,很多都靠猜,更有甚者数据公式错误。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