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四届原创】实验室质量控制之标准物质管理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yanli19760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yanli197604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标准物质用于对样品成分的测量工作,监控分析过程以提供可靠的分析结果,标准物质是测量物质成分或特性的一种计量标准,是计量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68年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对标准物质定义为:具有一种或多种高度稳定的物理或化学特性,由政府主管部门正式批准为标准的物质或材料。1981年经几个国际组织协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导则30中公布了标准物质(RM)和有证标准物质(CRM)的定义。1991年又对定义做了修改并强调了标准物质的计量溯源性。它们的定义为:

标准物质(RM):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并已经确定其特性的材料或物质,用于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或确定物料的量值。

认证标准物质(CRM):具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量值由能溯源于准确体现所表示的特性量值的单位的程序保证,而且每一个标准值都附有在所述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我国的标准物质分为两级,一级标准物质是指与基准物质的量值比较定值或用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标准方法或其他准确可靠方法定值,具有均匀,稳定,定值结果有高的准确度水平,且经过国家计量权威机构审核定级,认可发证,它等同于国际上的认证标准物质。这种物质用于定值准确度高的测试,评价标准分析方法,作为仲裁依据和对二级标准的定值,是量值传递的依据。二级标准物质是指与一级标准物质相比对定值,或用其他可靠方法定值的标准物质,其量值的均匀,稳定性和准确度水平应能满足日常分析检测工作的要求。在我国,一级标准物质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并授权生产。二级标准物质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有关主管部门审查,计量行政部门批准生产,它们都属于认证标准范畴,我国计量法制规定标准物质的生产,销售均纳入法制管理。

1.溯源性概念

溯源性是计量标准和计量学领域中的重要术语。在标准意义上说,它将测量(测量设备)与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基本物理常数或特性相联系。国际计量,标准化以及化学等方面的组织考虑到化学计量的特点,及有关领域的需要,对溯源性及其相关的概念,如不确定度,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等做了重大修改,修改本中对溯源性定义为:溯源性是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量值的属性。它使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量值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以给定的不确定度与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定义明示了:溯源性是一切有效的计量标准和测量结果的根本属性;对每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量值必须估计出不确定度。

卫生检验中大部分项目是化学分析,它的分析过程比物理测量复杂得多,而且随着分析过程,溯源链常被打断, 实现溯源链有很多困难。通常的测试为三个步骤:一是,取样(称量或吸量);二是,样品的处理;三是,最终的测定(包括校准曲线的绘制和样品测量)。在取样步骤中如果分析天平,定量吸管经过检定,可保证溯源性不发生问题,样品处理步骤中,若样品要经过浓缩,消化,分离,萃取,掩蔽等操作,此时溯源性的建立就必须掌握分解消化是否完全和有否污染的可能,被测物形态有否改变,萃取是否完全,同时还必须了解样品基体对被测物的影响。在最终测定步骤中,除了重量法,容量法等经典方法以外,大部分仪器分析都采用相对比较法测量,这样,建立校准曲线时可能会引进误差;标准曲线的使用是否正确,以及由于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基体不同引起的误差,即基体效应。这些因素都可能使化学测试中溯源链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用具有良好溯源性的已知量值的标准物质,在检测中作为标准物质使用,以起到传递标准的作用。把基体类同的合成样品与测试样品同时操作,当标准物质分析结果与其说明书规定的允许误差相一致时,可以认为分析结果的可信,从而建立分析结果的溯源性。

2.定化学成分量的溯源链

计量学的发展对物理量的溯源其理论和实践都已较完善。对于化学成分量的溯源将是计量学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从一项具体的测试结果溯源到国家基准,进而溯源至国际计量单位,这一个溯源链是通过标准物质和测试方法来实现的。

基准物质是指该物质的某个或几个化学成分已经经过权威方法准确测定,并给出不确定度的估计值。其量值的不确定度可达到0.005%--1%的最高水平。

一级标准物质:经过与基准物质的量值用标准方法比较定值的标准物质.ISO指南34-1996(E)认可三种对标准物质定值的方式,一是,在一个实验室采用一个权威方法测量;二是,在一个实验室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的标准方法测量;三是,被认可的若干实验室使用一种或多种被证明为准确的方法进行测量。定值的成分量具有均匀性,稳定性,定值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水平。并由国家权威机构审核,认可发证,国际上称为有证标准物质。

二级标准物质是指与一级标准物质经过有效方法比较定值的标准物质,其量值的均匀性,稳定性和总不确定度能满足例行分析工作的要求。

    例行分析测试即日常的检测工作,根据对检测结果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等级的标准物质,控制分析质量使结果能溯源到二级标准物质的量值,也可以直接溯源到一级甚至基准物质的量值。



3.标准物质的管理

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标准溶液、对照品)对检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对标准物质严格进行选择、采购、验收、标识、保存、使用、维护、校准,确保投入使用的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和标准溶液符合检测方法规定的要求,为保证检测质量,对标准物质必需进行严格质量控制。

要管理好标准物质,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实验室需制定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文件,编制标准物质目录,其内容包括:标准物质名称;规格型号;主要用途;质量要求;供应商资质条件及验收方法等内容。

3.2采购标准物质时,必须确保选购有充分质量保证的供应商。如果供应商无独立质量保证,实验室对其质量无法实施检查或验证不能证实其质量符合要求的,不得采购。

4. 标准物质存储

  标准物质对存贮环境有特殊要求,为保证存贮时标准物质质量,实验室应对每一种标准物质作唯一性识别的标记,并按其说明书要求存储标准物质;需配置必要的设施保证标准物质存放环境、存放条件符合规定要求和安全要求,并对标准物质存放场所做出明显标志。

5.标准物质使用

使用标准物质,必须进行领用登记,并对其质量进行跟踪记录;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的使用和保管由专人负责,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存放要求有序整齐,防止变质、污染。

标准物质使用应按登记表做好使用、消耗记录,并按说明书规定的条件使用,标准物质只准取出不准倒回。

6.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的配制应符合GB/T601标准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校正都要求有原始记录,内容包括名称、浓度、配制时间、标定时间、温度、配制人、审核人等项。

标准物质作为一种实验基准试剂,对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保证至关重要,实验室应根据标准物质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标准物质的采购、存贮、使用等符合要求,为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控制打好基础。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Ins_126f600f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yanli19760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126f600f(Ins_126f600f) 发表:
标准物质管理和使用很重要,实验室应重视
感谢老师关注,参与话题交流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