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在BCEIA上田中耕一先生讲述是如何发明MALDI离子源的

浏览0 回复12 电梯直达
wmw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田中耕一先生在报告中讲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成功使蛋白质离子化成分子离子的四个阶段:
(1) 错误地使用了丙三醇而不是丙酮作为悬浮介质,
(2) 如果扔掉了太浪费,干脆就用它作为基质溶液试试,
(3) 持续不断地用激光照射使其挥发,
(4) 匆忙地持续地观察图谱,结果出现了奇迹。中耕一先生还结合ASMS讲了质谱的重要性。
最后做了总结,在科研方面长时间耐心地积累,敢于挑战并取得突破。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hiablen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谢谢分享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生物质谱/MALDI-TOF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wmw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田中耕一是诺贝尔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不是博士、不是教授的获奖者。


  质谱分析法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测定分子质量和相应的离子电荷实现对样品中分子的分析。19世纪末科学家已经奠定了这种方法的基础,1912年科学家第一次利用它获得对分子的分析结果。在质谱分析领域,已经出现了几项诺贝尔奖成果,其中包括氢同位素氘的发现(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和碳60的发现(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不过,最初科学家只能将它用于分析小分子和中型分子,由于生物大分子比水这样的小分子大成千上万倍,因而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生物大分子难度很大。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他们两人将共享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另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他将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墨守成规有时候进入死胡同
啥时候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呢
wmw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田中耕一先生为人谦和低调,不喜欢被拍照。
获奖之后仍然乘地铁上班,后来实在是上不了,因为一上车就被人认出来了。
为了不影响工作,公司领导硬给他配了一辆车。
wmw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疯子哥〓(madprodigy) 发表:
墨守成规有时候进入死胡同
啥时候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呢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

向质谱这样的大型仪器,发明新的质量分析器或者离子源都可以在相关领域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足以获得诺奖。
hiable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如此谦和节俭的态度确实让人敬佩和值得学习啊。
但凡一切大师都是能够沉下心来搞学术,潜心专研,不放过任何实验中的出现的蛛丝马迹。
我想中国要出现获得诺奖首先应该培养潜心于学术的精神,经得住权利和金钱的诱惑,急功近利搞不来学术
agmla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田中耕一也显得老了很多,不像前两年那么年轻了。
哦~~土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hujiangta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oalle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天天洗碗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