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临近,中国奥运选手开始集训。昨天各媒体都报道了国家体育总局再次向各运动队下发的禁止国家队成员在外用餐的紧急通知。报道描述了防止运动员“祸从口入”的各种措施,读来令人哭笑不得:
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树勇透露:“我们有自己的训练基地,吃住都在一起,尤其是在京队员,我们也不允许运动员随便出去乱吃不干净的食物,如有人违反规定,只要一次就被开除。”
如果家人来访外出吃饭,需要请假报告,归队时要做出具体说明。
冬管中心科研部迟部长透露:运动员所吃食物都要经过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并与相关单位签订供货合同。猪肉要抽样检查,在24小时内没问题才能进入食堂上餐桌;即便初检合格,也要一分为二,部分用作检测,部分留样,如出问题,可作证据……
国家马拉松队开辟养鸡场,队领导、教练亲自上阵喂鸡。他们还长途跋涉,前往海拔3700米以上的彝族老乡家购买牦牛肉。
天津柔道队的养殖场里养了十几头猪和一群鸡鸭。但牛没法自己养,得买。有次买了两头牛,有一头牛有问题。幸好另一头合格的牛有300来斤,够吃一阵子……
为了稳妥起见,远离瘦肉精,国家乒乓球队干脆“不碰”猪肉……
这样的描述让人想起了鸿门宴,想起恐怖小说和惊悚电影里一方人物进入敌方那阴云密布杀气腾腾的阵营、随时可能中招的场面。但这不是虚构的作品,而是现实的情境,一种每个锅碗瓢盆里都刀斧林立危机四伏的情境!这些保护措施实际上在暗示,在偌大的国家里,最可信任的只有体育总局管控的食堂。为了保护奥运选手而采取的饮食安全措施,不经意间把我们的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得淋漓尽致。
我们的机制决定了能以倾国之力去达成某件事情,除此之外却漏洞百出。可想而知,那些不是奥运选手的十多亿民众,他们的饮食安全处于怎样的糟糕境地。他们体质还能适合当将来的奥运健将吗?即便是奥运选手,在非比赛集训时间里,他们的身体又由谁来保障?
在体育场所里,我们常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标语。那意思是体育运动的目标是增强人民体质。现在的情景似乎把这两句话掉转过来,那就是“增强部分人的体质,去参加体育比赛”。
严格说来,奥运金牌是一个国家的人民体质良好、训练有素的反映,但如果依仗举国之力偏护少数一些运动员的身体去夺取金牌,而多数人的身体仍然时时经受问题食品的威胁和伤害,那么这样的金牌再多,其成色也会暗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