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肖建华:科技论文引用率背后的合作机制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省部重点实验室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科学界作为一个整体,其合作是通过论文的交流和继续发展性论文来体现的,这是一种非常松散的群体性合作机制。隐蔽在背后的是协同性动力学行为。

但是,有很多的不利因素在干扰这种合作。其表象为科技论文引用率。这可以从多方面来看。

发表论文有两种典型的写作目标性意识:1)为出版而进行的写作;2)为发现真理而进行的。

为出版而进行的写作偏向于:基于某种可接受的、建立在经典理论上的、形式上的新颖性;它不追根究底,而是满足于另一种说法或表象。或者说是:穿新鞋走老路。因而,这类论文对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热衷于引用。尤其是名家的,而不管文章本身是否有这种需求。所有文献基本上是正面引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个人学术资本的买弄。一旦被读者识破,也就唯恐避之而不及。这类论文不存在合作机制,而是充满了竞争机制。

而为发现真理而进行的写作多是论述某个基本现象,及相关理论所能达成的结果。这类论文从一开始就是挑刺性的。其论文引用是对比性的:正方和反方。所引用的反方的文献多为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而正方的文献则是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论文。其特点是追踪某种学术观点,力图发展它。这类论文是典型的合作机制。但是,这类论文很容易的被其论点的支柱性文献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论文而被读者忽视。更不用说继续发扬了。只不过是在某个群体宣布在此学术观点(理论)下取得了大的、被证实的成果后,才为人所注目,并在此后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

无论是何种情况,高引用率的论文主体是: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但是,都是过去的。而且,越是要害的、被最新的革命性研究引用的、“经典”文献越是早期出版的(被长期忽视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引用这类文献时是根本上就没有任何可能得到这类文献,就更不用谈读过了。在出版文献中,这种唬人现象是极为普遍性的。

其次就是:宣布在此学术观点(理论)下取得了大的、被证实的成果的那个群体成员的论文。这类论文一般地说是近期的,热点的。但是,能否持久则取决于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

研究工作有两种理性意志作为出发点:1)为某个真理而进行的;2)为普遍真理而进行的。

为某个真理而进行的研究工作一般的只引用非常狭窄的文献(与论题直接联系的正面文献)。这类文献的引用率非常低。这类研究无需整体性合作机制(实际上是反对)。

而为普遍真理而进行的研究工作会引用非常发散的文献(正方和反方)。它认为:科学进展是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现象间的联系性来取得的,它的主要进程就是在不同的、有局限性的一系列具体理论间确立更大程度上的综合性以建立更为广泛的理论体系(形式)。这类文献一般地说引用率也非常低。这类研究强调的是整体性合作机制。

总而言之:如果用文献的引用率来评价当前的研究人员,则是:

1)宣布在某学术观点(理论)下取得了大的、被证实的成果的那个群体成员的论文;(垄断性的)

2)与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的作者有某种学术继承性关系(正面的、正统的)的作者的论文;(出生论性质的)

3)在某个非常狭窄的论题上、而又是当前热门话题上的作者的论文;(竞争性的)

一般地说,这三类作者的论文的作者能得到当前的高引用率。

不幸的是:这三类论文都是对协同性、动力学性质的科学合作机制的破坏性因素。

但是,与整体性合作机制有关的研究论文和为真理而写作的论文显然在出版后的短时期内不会有高的引用率,也就是说,一切都有待后人评说。而这正是科学研究工作合作机制的关键环节。换句话说:对科学研究整体,有合作性功能的论文:在近期是低引用率的。在长期,它是必被引用的[这是区别于毫无学术价值的论文(在未来是绝对没有引用的)的关键所在,但是,当下又难于判断]。但是,大多数还是低引用率的。

因而,从长期来看,只有一种文献能有高引用率:

系统性的、集成性功能的论文,必是高引用率的(长期研究工作累积而成的,可能是几代人的努力之大成)。

到此为止,心理游戏的谜底就揭开了:由于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是高引用率的,而我的论文是高引用率的,因而,我水平高。

被偷梁换柱的概念是:“有时间滞后的未来长期引用率”与“当前的瞬时引用率”。两者的深层价值完全的不等价。

后果是:对引用率的追求必定破坏科学研究工作的整体性合作机制。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li8888lili888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