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请教各位朋友两种标准加入法的区别,谢谢您能进来看帖。

浏览0 回复33 电梯直达
baadavi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光哥(xsh1234567) 发表:
再加一点我自己做的实际过程:
1、blank——spikeblank 1——spikeblank 2——。。。
2、sample——spikesample 1——spikesample 2——。。。sample2——sample3。。。

我认为LZ所描述的那个过程不是太合理,除非是有前提:blank已经是匹配样品基体的溶液。


感谢光哥回复。在文献中 Blank确实认为是已匹配样品基体的溶液。

欢迎大家继续交流探讨这个问题。
timstoicpm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baadavid(baadavid) 发表:
欢迎大家继续交流探讨这个问题。


楼上这么多讨论还不够,还需要深入讨论?

more_strange_miss(v2687671) 在2楼、8楼、13楼的回答是错误的;

光哥(xsh1234567) 在7楼,yzulcl(yzulcl) 在15楼,yzyxq 在16楼 的回答是正确的。

你自己也在3楼说了:Addition Calibration 是 Standard Addition Calibration 的一种变种。当待测样品是同一类基体时,可以用 简化后的 Addition Calibration 。

例如测一批高纯Cu杂质,任选一个样品作标准加入法,得到的工作曲线斜率, 就是灵敏度。这条斜率(灵敏度)适用于 高纯Cu基体溶液。如果还要测一批高纯Zn,那么也是任选一个样品作标准加入法,得到Zn基体的斜率(灵敏度),并适用于 其他高纯Zn基体溶液。

Addition Calibration应该如何翻译?——很多英文要对应成“信达雅”的中文,很难;如果实在要翻,那就是“基体匹配加入法”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jieqian12111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详细解答
more_strange_mis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首先谢谢您,嗯,经过大家讨论我也学到很多。谢谢。

然后我想问下,关于我8楼那段,前面半段的错误在哪,我还是不是很理解 谢谢。

原文由 timstoICPMS(timstoICPMS) 发表:
原文由 baadavid(baadavid) 发表:
欢迎大家继续交流探讨这个问题。


楼上这么多讨论还不够,还需要深入讨论?

more_strange_miss(v2687671) 在2楼、8楼、13楼的回答是错误的;

光哥(xsh1234567) 在7楼,yzulcl(yzulcl) 在15楼,yzyxq 在16楼 的回答是正确的。

你自己也在3楼说了:Addition Calibration 是 Standard Addition Calibration 的一种变种。当待测样品是同一类基体时,可以用 简化后的 Addition Calibration 。

例如测一批高纯Cu杂质,任选一个样品作标准加入法,得到的工作曲线斜率, 就是灵敏度。这条斜率(灵敏度)适用于 高纯Cu基体溶液。如果还要测一批高纯Zn,那么也是任选一个样品作标准加入法,得到Zn基体的斜率(灵敏度),并适用于 其他高纯Zn基体溶液。

Addition Calibration应该如何翻译?——很多英文要对应成“信达雅”的中文,很难;如果实在要翻,那就是“基体匹配加入法”
timstoicpm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more_strange_miss(v2687671) 发表:
首先谢谢您,嗯,经过大家讨论我也学到很多。谢谢。
然后我想问下,关于我8楼那段,前面半段的错误在哪,我还是不是很理解 谢谢。


Standard Addition Calibration:在需要分析的样品中加入已知含量的标准溶液,依次测定样品,样品加标系列的强度,通过线性曲线中截距为0时的浓度值计算样品结果的方法

你仔细想想截距的定义?标准加入法工作曲线 Y=a×X+b  与Y轴相交,坐标点(0, b),b才是截距。工作曲线 Y=a×X+b  与X轴相交,坐标点(-b/a, 0),取绝对值b/a 这才是样品浓度。

做工作曲线时会得到 背景等效浓度BEC,这其实就是标准加入法。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jieqian1211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解答
baadavi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imstoICPMS(timstoICPMS) 发表:
原文由 baadavid(baadavid) 发表:
欢迎大家继续交流探讨这个问题。


楼上这么多讨论还不够,还需要深入讨论?



深入的讨论是学习的最好方式不是吗?

对待知识我们应该刨根问底,所以还是请问一下,为何similar matrix Sample可以使用第一个Sample的Standard Addition Calibration 曲线直接测定其它的Sample?这种变形是如何得到的?它是否是一种误差较大的分析方法?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jieqian12113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欢迎深度剖析
timstoicpm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baadavid(baadavid) 发表:
深入的讨论是学习的最好方式不是吗?


首先,参见这帖子科普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512/4029584/
其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能感觉到:你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不能深刻理解工作曲线 Y=a×X+b  斜率a意味着什么?

分别对 sample1  sample2  sample3 做标准加入法,就会得到
sample1:Y=(a1)×X + (b1)
sample2:Y=(a2)×X + (b2)
sample3:Y=(a3)×X + (b3)
如果它们的基体相同(或者基体极其相似),那么 斜率(即灵敏度)a1≈a2≈a3 ——这就是关键!



Adding Calibration 就是从 【基体相同】的一批样品中,随便抽取一个样品(例如 sample1)做标准加入法,即可得到【这种基体下的灵敏度】。

其他样品不加标(unspiked samples),它们的灵敏度因子 参照 Sample1标准加入法得到的灵敏度因子;它们的Y轴响应值各自不同(对应于截距b1  b2  b3);在X轴上Y=0,得到X=-b/a,取绝对值b/a,这就是unspiked样品浓度。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3/4/18 22:58:55 Last edit by timstoicpms
more_strange_mis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imstoICPMS(timstoICPMS) 发表:
原文由 more_strange_miss(v2687671) 发表:
首先谢谢您,嗯,经过大家讨论我也学到很多。谢谢。
然后我想问下,关于我8楼那段,前面半段的错误在哪,我还是不是很理解 谢谢。


Standard Addition Calibration:在需要分析的样品中加入已知含量的标准溶液,依次测定样品,样品加标系列的强度,通过线性曲线中截距为0时的浓度值计算样品结果的方法

你仔细想想截距的定义?标准加入法工作曲线 Y=a×X+b  与Y轴相交,坐标点(0, b),b才是截距。工作曲线 Y=a×X+b  与X轴相交,坐标点(-b/a, 0),取绝对值b/a 这才是样品浓度。

做工作曲线时会得到 背景等效浓度BEC,这其实就是标准加入法。



首先谢谢你 ,非常感谢。

然后关于截距。曲线x、y轴的交点(a,0),(0,b)其中a叫曲线在x轴上的截距;b叫曲线在y轴上的截距。,

所以关于我所说的截距为0,可能表达的不够好,应该说是,此时该曲线的反向延长线与浓度轴交点即为未加标样品浓
度。
baadavi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imstoICPMS(timstoICPMS) 发表:
原文由 baadavid(baadavid) 发表:
深入的讨论是学习的最好方式不是吗?


首先,参见这帖子科普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512/4029584/
其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能感觉到:你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不能深刻理解工作曲线 Y=a×X+b  斜率a意味着什么?

分别对 sample1  sample2  sample3 做标准加入法,就会得到
sample1:Y=(a1)×X + (b1)
sample2:Y=(a2)×X + (b2)
sample3:Y=(a3)×X + (b3)
如果它们的基体相同(或者基体极其相似),那么 斜率(即灵敏度)a1≈a2≈a3 ——这就是关键!



Adding Calibration 就是从 【基体相同】的一批样品中,随便抽取一个样品(例如 sample1)做标准加入法,即可得到【这种基体下的灵敏度】。

其他样品不加标(unspiked samples),它们的灵敏度因子 参照 Sample1标准加入法得到的灵敏度因子;它们的Y轴响应值各自不同(对应于截距b1  b2  b3);在X轴上Y=0,得到X=-b/a,取绝对值b/a,这就是unspiked样品浓度。


感谢光哥的帮助,我们同在一个行业,还望以后多多交流。

感谢yzulcl分享自己的见解。

感谢 timstoICPMS详细讲解,指点迷津。您的回复确实给予了我很大帮助。我在工作中经验尚浅,仍有许多问题不明所以。若有请益之时,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timstoicpm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more_strange_miss(v2687671) 发表:
然后关于截距。曲线x、y轴的交点(a,0),(0,b)其中a叫曲线在x轴上的截距;b叫曲线在y轴上的截距。,
所以关于我所说的截距为0,可能表达的不够好,应该说是,此时该曲线的反向延长线与浓度轴交点即为未加标样品浓度。



嗯,一次函数y=kx+b,k是斜率,b是在Y轴的截距。
more_strange_mis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imstoICPMS(timstoICPMS) 发表:
原文由 more_strange_miss(v2687671) 发表:
然后关于截距。曲线x、y轴的交点(a,0),(0,b)其中a叫曲线在x轴上的截距;b叫曲线在y轴上的截距。,
所以关于我所说的截距为0,可能表达的不够好,应该说是,此时该曲线的反向延长线与浓度轴交点即为未加标样品浓度。



嗯,一次函数y=kx+b,k是斜率,b是在Y轴的截距。


嗯 谢谢。

同时感谢LZ提出的问题,能让我们大家学习。。谢谢。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