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跨国药企研发锁定东方疾病谱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瓢虫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跨国药企研发锁定东方疾病谱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张莉 发表日期:2006-09-05 

今年5月阿斯利康传出1亿美元的在华投资被誉为迄今为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最大的一笔投资计划,而今看来,1亿美元不是封顶线而是一个下限。

8月25日,阿斯利康宣布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将在2年时间内为其提供15万个化合物,而后者可获得1400万美元的回报。了解新药开发过程的人都知道,化合物合成只是漫长新药研制路上的一个环节,且所需要的费用远远低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支出。阿斯利康的目标是在华实现研发“一条龙”,并与多家机构进入了合作谈判阶段,那么1亿美元够不够用就成了记者心中的一个疑惑。阿斯利康中国区研发副总裁蔡学钧如是回答:“阿斯利康的计划是在未来3年至少在中国投资1亿美元,但并不代表投资只有这么多。”同时他还表示,阿斯利康在华的研发工作将以中国的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不是为其他研发中心提供服务或者联合研究而存在的。

研究方向东方化

阿斯利康的“易瑞莎”在中国着实“火”了一把,上市9个月以来该产品销售已超过千万元人民币。从临床结果看,该药物对于中国女性尤其是不吸烟的女性治疗效果比西方人群更为显著。

近年来相同药物在东西方人群中治疗效果产生差异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中国作为东方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之一,既有丰富的研究病例也蕴涵着无限的市场商机,自然引起了制药企业的浓厚兴趣。他们期望能够建立当地的研发中心,以研究东方人的疾病为主要方向,将寻找东方人的生物标记物和制造更加适合东方人的药物作为目标。

除以东方疾病谱作为工作开展依据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华研究机构还十分关注中药提取物中的有效化学成分。精神类疾病药物研发生产企业丹麦灵北公司在今年初与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建立合作,就是要在后者的中药化合物库这堆“金矿”中寻找有潜力的“金沙”。

与此同时,一些制药企业也在华设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如以提供药物包衣为主的上海卡乐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其中一个显著功能就是提供中药现代包衣技术。

目前,礼来、罗氏、诺和诺德、辉瑞、阿斯利康均在中国开展了新药研发工作,诺华也是万事具备只欠最后地点的选定。这些跨国企业在华的投资很多时候被认为是看中了中国的低成本。

“相对低的成本是我们的优势,但不是唯一的条件。”获得阿斯利康1亿美元投资中首笔对外合作订单的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总裁李革博士特别强调。而在美国留学并且工作了十多年的中国创新中心的执行总裁张小林博士对于中国的研发能力也非常有信心。他向记者表示:“我们更加注重中国目前从上而下的整体创新政策和氛围。如果只谈成本,印度也会是不错的选择。1400万美元,这即使在美国或者欧洲也都是重量级的订单了。”

早在1996年,阿斯利康就已经在华开展合作,目前已同139家医院有临床试验方面的项目。在药物开发方面,阿斯利康准备同上海交通大学就精神疾病的基因研究开展合作,并且在药物发现和研究方面各环节全线有外包合作。“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实力在世界上都非常靠前,令我们欣喜的是像药明康德这样的企业以及高校研究机构在中国不仅仅只有一家,我们就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蔡学钧透露他们在安全性、毒理学和药理学的研究伙伴也正在洽谈中,不日将公布最后的合作对象。

据上海浦东新区科委的朱旭东主任介绍,目前张江生物医药科技园区聚集了超过1000家的药物研发机构,既有国家级的大型研发机构,也有自主创业的发展型小企业,群聚效益已逐渐显现,并且贯穿新药研发的上下游。这些企业一面自主创新,一面争取与世界领先的跨国企业合作了解最新趋势,掌握管理经验,并且通过实力获得项目资金推动自身发展。在北京和广州,类似的产业园效益都已出现,朱旭东认为这是众多跨国企业研发中心落户中国并且主动外包项目的先决条件之一。

辉瑞前首席执行官马金龙在卸任前到华的最后一次公众见面会上说:“2010年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科学家。”

蔡学钧对此持同样观点:“每年中国的化学本科毕业生有6万人之多。这是非常重要的。”阿斯利康计划未来3年创新中心的科学家要达到80名,并且主要是本土人才。罗氏中国研发中心目前科学家团队为56人,绝大多数为本土科学家,还有一部分海外的华人科学家,可以说是东方人才东方文化。

“其实在海外,中国科学家在各个药物研发中心团队中的勤奋和智慧是有口皆碑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让跨国公司对于中国研发投资非常有信心。除在研究上的卓越外,中国科学家也有担任研发管理工作的成功案例,因此让中国科学家回归建立西方管理模式而又带有东方文化的研发中心是完全可行的。”一位海外归来的研发人员分析 。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