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一届原创】【前处理】7种蔬菜中12种农残的加标与基质效应讨论

浏览0 回复16 电梯直达
简爱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是风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jy3515(ljy3515) 发表:
提个问题:乐果在苦瓜当中的基质效应最强。
另外想问个问题你们这个基质效应(B/A)的算法是什么依据呢?
同样想知道为什么这样计算?
zyl33678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简介编辑
化学分析中,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溶液的离子强度会对分析物活度系数有影响,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目前最常用的去除基质效应的方法是,通过已知分析物浓度的标准样品,同时尽可能保持样品中基质不变,建立一个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固体样品同样有很强的基质效应,对其校正也尤为重要。

对于复杂的或者未知组分基质的影响,可以采用标准添加法(standard addition method)。在这一方法中,需要测量和记录样品的响应值。进一步加入少量的标准溶液,再次记录样品的响应值。理想地说来,标准添加应该增加分析物的浓度1.5到3倍,同时几次添加的溶液也应该保持一致。使用的标准样品的体积应该尽可能小,尽量降低过程中对基质的影响。
基质效应评价方法

编辑
基质效应较简单的采用相对响应值法
A:在纯溶剂中农药的响应值 B:样品基质中添加的相同含量农药响应值

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B/A×100
基质效应比较复杂的标准曲线测定法
配制3组标准曲线。第1组用有机溶剂配制成含系列浓度待测组分和内标的标准曲线,可以做5个重复。第2组标准曲线是将5种不同来源或不同品种的的空白样品经提取后加入与第1组相同系列浓度的待测组分和内标后制得。第3组标准曲线采用与第2组相同的空白样品在提取前加入与第1组相同系列浓度的待测组分和内标后再经提取后制得。通过比较3组标准曲线待测组分的绝对响应值、待测组分与内标的响应值比值和标准曲线的斜率,可以确定基质效应对定量的影响。第1组测定结果可评价整个系统的重复性。第2组测定结果同第1组测定结果相比,若待测组分响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明显增加,表明存在基质效应的影响。对第3组测定结果,若待测组分响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明显增加,表明存在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样品来源不同而产生的共同影响。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nphfm2009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应助
我是风儿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问题1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zyl33678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