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九九归一

浏览0 回复4 电梯直达
智慧的弟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人间四季天.孙国庆 九九归一 片头曲

春风吹来雨绵绵,
青青芳草到天边;
一生一世若有缘,
万里根相连;
七月流火是伏天,
有人忙来有人闲;
兄弟生来肩并肩,
热血正当年;
黄叶飘飘路漫漫,
北雁南飞过长天,
无论是近还是远,
声声问平安。
春去秋来多少恩恩怨怨说也说不完,
茫茫人间一段离合悲欢随风飘散;
啊…………
窗外又是冰雪天,
亲人何时把家还,
是否也有除夕酒,
一杯辛苦一杯甜。

还在寻找你.叶凡 九九归一 片尾曲

人在天地间
如风中飞絮
往事可曾留下  几分踪迹
看白云悠悠
看流水远去
潮起潮落难平息
是恨是爱  断断续续
恩义相伴一生  不会忘记
只要情长久
无论在哪里
寒来暑往  共朝夕
还是想着你
还在寻找你
思念如泪如雨  点点滴滴
还是想着你
还在寻找你
思念如泪如雨  点点滴滴
还是想着你
还在寻找你
总有一天我会和你想聚

在这一部电视剧面前 或有很多朋友们与我有着一样的感觉

本人虽不算铁石心肠 但或极少有看书看电影掉眼泪的感觉 但这电视我或多或少
有掉过一些些……水  虽然不为长使……泪沾襟 但或有相当的伤感

本人或从未有等待着一部电视看见的习惯 久久不曾有看电视的兴趣 通常我只看见纪录片或新闻
但此电视例外  在当初放这电视的时候 每每我早早的做好一切事
专心专意的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开始 意犹未尽着结束 呵呵 今天都或觉好笑
(从来认定 极少有电视能比书好 有相当多的时候 我或只看书 但或有憾事
我从未看见过此电视的原书 如有朋友们知晓 告之 当不胜感激)


对于其故事的真实性 演员的演译 …………  本处不作评论
但或期待着朋友们能有时候看见一下 或有益

爱屋及乌 同样喜爱着这里面的歌曲  或比较耐听吧

九九归一
还在寻找你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智慧的弟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故事简介

  这是一段与二十世纪同行的生命情感历程,是亲情友情爱情的绽放,良知希望仇怨的集结。


  当铺老板郑天寿和车把式贾某,各有一子,分别取名为郑奉时和贾富贵,
但实际他们是同父异母兄弟,可他们的身份却是一仆一主。郑奉时热情奔放、正直善良,
但不愿从商,只爱好艺术, 喜欢郊游。 贾富贵本份诚实、吃苦耐劳,从小就立志成为真正的老板。
此后,郑奉时按自己的理想寻找救国之路,争取自由恋爱,但是,事与愿违,
他的理想都没有实现;贾富贵则努力学习生意经,
非常务实地娶了有钱人家的小姐。他终于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并且在关键时刻使东家免于破产。

  在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和自己的家人经历了军阀混战、革命、抗战、解放、
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在家庭与社会、现实与理想、良知与苟且的矛盾选择面前,
他们演绎出一幅幅真实而又感人的生命图景。当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走到新世纪的门槛前时,
两位百岁的老人故地重游,回味着自己的一生。   人生真情的追求,人性真谛的恪守。

  悲欢离合的选择,九九归一的永恒。

  《九九归一》是导演沈好放继《二马》、《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后,
向观众奉献的又一部优秀剧目。
  《九九归一》以贾富贵和郑奉时这对一仆一主的同父异母兄弟与二十世纪同行的生命情感
历程为主体线索,在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的横断面上,着力刻画出他们在亲情、友情、
爱情、良知、希望、仇怨等等方面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在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这个
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优秀文化传统和强烈变革意识的中国人,
对于人生真情的追求和对人性真谛的恪守。

  本剧的两位主人公富贵和奉时,出生于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的枪炮声中。
他们有着迥异的社会地位、性格特点和人生价值观念。

  作为不知自己身世的仆人之子,富贵从小便练就了一身做生意的本领,培养出本份、
诚实和忍让的性格。而奉时作为东家的少爷,他热情奔放、正直善良,总是沉醉在艺术的梦境中,
表达着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漫长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中,
他们和自己的家人经历了军阀混战、革命、抗战、解放、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
围绕着利益和情感的这个核心,在家庭与社会、现实与理想、新与旧、美与丑、生与死、
良知与苟且的矛盾选择面前,他们兴奋、期盼、痛苦、冲突,演绎出一幅幅真实又感人的生命图景

  当他们与二十世纪一同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走到新世纪的门槛前时,
两位百岁老人又来到了当年共同初恋的湖边,回味着自己的一生。

  水流云在,物是人非。人间万事云烟过,永恒的只有人性的真诚!

核桃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水流云在,物是人非。人间万事云烟过,永恒的只有人性的真诚!
智慧的弟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感悟一个伟大的世纪
——电视连续剧《九九归一》的剧作过程和感受 
   

    上一世纪初,一位叫阿尔伯.肯恩的法国金融家,雇请摄影师来华,历时数年,拍摄了数千张照片。世纪之交,部分照片披露于世,使我们看到了近百年前处于巨大变革前夜中国的种种风貌。
其中有这样一张,背景是1912年的沈阳城北门,辛亥革命的炮火在城墙上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照片的前景,是两个看上去十一、二岁的男孩,一个桃面长衫,悠然从容;另一个则垢面褐衣,咧嘴嘻笑。
它的文学说明这样写道:“……那两个显然是出自不同家庭背景的男孩儿,看年龄,差不多是世纪的同龄人,你很难预想他们漂泊的人生与二十世纪并行了多久。”
    这就是使我们萌发创作三十集电视连续剧《九九归一》的最初冲动,也是两位主人公贾富贵、郑奉时的最初“原型”。

一、《九九归一》创作过程的回放

    遍览中国历史,恐怕很难找出哪个世纪能像我们刚刚经历的那一个百年一样,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心灵发生如此纷繁而根本性的变化。
    而其中最根本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变化。在漫长而有富有传奇色彩的二十世纪中,每一位经历了军阀混战、革命、抗战、解放、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的中国人,都不可回避地在家庭与社会、现实与理想、新与旧、美与丑、生与死、良知与苟且的矛盾选择面前,在兴奋、期盼、痛苦、冲突的复杂情感中,演绎着一幅幅真实而又感人的生命图景。
    二十世纪的中国,本身就是一出波澜壮阔、悲欢离合的大戏。
    “九”,在中国人的哲学里是数量之极。二十世纪里,中国人经历了以前任何世纪都没有过的如此多的苦难与欢乐。这些数不清的苦难与欢乐,又在新的百年到来之际凝结成二十一世纪的主题。
    于是,我们将这部戏的名字定为《九九归一》。

    我们为《九九归一》的表现方式设定了这样一个原则:把一百年岁月想像成一条“长巷”,主人公以及其他必要的人物,领着观众的目光和兴趣沿这条“长巷”向前走。在这条“长巷”里有许多的“院落”,每一个“院落”就是二十世纪发生的一个历史事件背景。但是,主人公不可进到“院落”里去,他应当走他自己的人生之路;“院落主人”也不能出来,不能影响主人公自己走路的“步伐”。
    人物,是故事的灵魂。尤其是对于长篇的通俗艺术作品而言,鲜活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全剧的走向。对于本剧而言,一对身份迥异、却有着深厚情感的同父异母兄弟,在一桩桩关乎家业、生存的事件面前,对亲情、爱情的抉择,正是充分体现“情感和利益”这一核心的最佳选择。它为“贞格格的初恋”、“富贵要挣姓贾的产业”、“富贵成了天和当的东家”、“奉时与富贵在日寇面前的气节”等等故事情节提供了坚实的人物心理依据,使这些事件成为了人物活动的“舞台”。同时,它也为其他人物的设计,尤其是郑天寿、郑太太、贾妈和把式这两对夫妇的种种恩怨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我们为《九九归一》设定一个力求达到的目标:一般的观众--指普遍意义上的大众--通过一个精彩的故事,对主人公产生兴趣和新奇感,能喜欢他们,担忧他们。因此,由于观众与主人公的“感情”,使他们在看过之后,实际上对二十世纪的历史已经有了一个常识性的了解。而对于那些了解历史,并对二十世纪的历史有兴趣或有能力进行点什么思考回味的“高层次”一些的观众,希望本剧设定的主题和一切有意味的人物、情节、细节设计,能与他们产生某些共鸣。
    一个历史题材的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古今共通的楔合点。历史背景和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无非是外在的形式,而真正能让观众融入其中的,是故事背后对生活共同的感受。其所谓“颂古如诵今”。
    起伏跌宕的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过程。这一过程到今天不但没有结束,反而变得更加深刻而剧烈。在这一过程中,人对于自身,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和世界的认识都在发生着急骤的变化,难免产生出困惑与迷茫。越是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内心中对真情的向往便越发强烈,都希望能穿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迷雾,最终看到永恒的真情。当观众“进入”了这部作品后,我们希望他们在对剧中人的关注、激动、痛苦和欣慰之后,得到这样的心灵慰藉。
    虽然这样的楔合点显得非常的“俗”,甚至有“浅溥之嫌”,但我们觉得,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用最浅显的形式来表现的。
    水流云在,物是人非。人间万事云烟过,永恒的只有人性的真诚!
    这就是当今广大观众最希望得到的心灵慰藉。

    经过多方的探讨,最后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时空尺度”:
    首先,在全剧过程中,时间就是以自然顺序在发展。我们在百年的跨度中,围绕着奉时和富贵确定了几个“表现平台”: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解放后的新生。
    更重要的是,时间的“份量”在故事的发展中并不是平均分配的,而应当服务于剧情的需要。用简单的一句话说,有戏的地方展开来写,可跳过去的地方一笔带过。
    在空间的选择上,我们还是将北京作为这个故事的舞台。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生长在这里,这里有我们熟悉的人,有我们熟悉的环境,能在创作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我们找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虽然北京在二十世纪中有很长时间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是作为一个文化中心,作为中国的精神象征,二十世纪中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变革,都能在这里得到比较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写这样一部反映二十世纪的作品,北京城这个“大舞台”具有得天独厚的空间优势。
    同时,通过让剧中人以“下场”的方式,将全中国的背景引入到这个舞台上来。于是,这里便有了郑天寿去当时的工商业重镇天津投资办厂,有了奉时追随“出国热”远渡重洋,有了富根、奉仪去南方、延安投身革命等等故事。

智慧的弟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二、《九九归一》创作的几点体会

1、把握节奏是电视剧剧作成功的关键

    关于节奏问题,这次的创作与我们以往的经历有着几个明显的差异。首先是“戏量”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台词量的增加上。从最后的剧作上看,每集中台词量比我们以往的剧作要多出三分之一。这样的结果不仅保证了节奏的需要,也使导演在后期剪辑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其次是场景上,在若干条线索并进发展时,将一条线索的场景分成若干场,每一场的对话不超过十句左右,交叉出现。它在加快了节奏的同时,使两条线索上的戏剧悬念不断推进,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
    但是,节奏的紧凑并非一成不变的。“快”实际上是一种推进戏剧冲突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在高潮时人物情感的渲泄。其实在全剧的每一集中,都有一场这样舒缓的情感大场戏。因为在此时,观众的情感已被他们“情感和利益”所调动起来,必须得到充分的满足。


2、事件,事件,还是事件……

    要想时刻抓住观众的心,必须有一个个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不断出现。这个道理似乎很好理解,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往往被忽略。其中一个最具有“迷惑力”的难题就是,在表现事先设计好的人物特点时,往往不自觉地落入了对其“状态”的描写,而把“事件”忽略掉了。
    对于奉时这个人物,我们确定了他热爱艺术,热衷于排文明戏等特点。富贵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坐上朝奉的位子,这也是他的一种特点。但这些特点,必须通过一个个事件来表现。
    比如,热衷于排恋爱自由文明戏的奉时,爱上了来送当的贞格格,但他不知道富贵也同时爱着她,并为此而深深地痛苦。当富贵痛苦地决定将贞格格住址告诉奉时时,他自己不意间被包掌柜陷害。奉时此时仗义直言,引出富贵“考柜”一场重头戏。最终,富贵为了让奉时去救贞格格,不惜失去了自己梦想已久的朝奉职位……
    我们感到,能否将人物融入事件之中,以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去引导事件的发展,反映了一名编剧对戏剧关系把握的能力,也反映了他平时对生活和观察和领悟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个带有因果关系事件的不断充斥,就会使作品显得停滞和呆板。反过来说,如果在事件中没有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在活动,也会使之显得空洞和失真。

3、观众的欣赏特点是电视剧剧作的着眼点

    第一是观众对电视剧的观赏,可能是在非常杂乱的家庭环境中进行的。必须动用一切可能的声、画手段,时刻保持与观众的感官接触。从剧作角度讲,首先必须有足够充分的台词量,其次应该适时地将剧情推向一个“高点”,给剧中人的情绪出现某些“极端化”的态状,以此来提醒观众的注意。
    第二,创作者本人对剧情、人物必须有鲜明的价值观念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引导观众在观赏时的情感走向,使之无时无刻地融入故事之中。在本剧中,我们确定了人性的善良为主调,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都是建立在各自不同身份、地位和处境之上。
    最后一点,作为长篇电视连续剧,观众会从不同的“位置”开始观赏本剧,我们认为应该考虑观众的这一观赏特点,适时地进行必要的“复述”。但是,“复述”不能脱离剧情的需要,否则便会有鸡肋之嫌。

4、台词是电视剧剧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其它音像作品比较,电视连续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台词的强调。作为一名编剧,必须时刻在自己的笔下树立这样两把“戒尺”:一是戒用书面语,二是戒千人一口。
    《九九归一》涉及人物众多,社会地位差别极大。如何使每一个的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不同的剧中人,特别是那些关系密切而身份反差很大的人之间,我们刻意强调了他们在表达同一意愿时的语言差别,将这种差别直接表现给观众,加深他们的印象。
    比如同样是对贞格格的爱,受到现代教育的奉时可以说出来“我爱你”,而“从小进铺子当活长工”的富贵便绝对不可能使用这样的语言方式。即使当他被内心的激情所冲撞,他能说出来的也只是“我喜欢你”。
    郑天寿和贾把式二人同样是管教儿子,语言上却各有特点。不过身为东家财主,依照郑天寿从小学徒出身的经历,我们在语言设计上也注意到他的一些底层人的特点。如他对奉时表达自己的希望时,使用的是“不管你想着干多大个儿惊天动地的事情,你都得四脚着地,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来”这样的语言,而不会使用“脚蹋实地”这样的很“文气”的语言。
    为某些人物设计独特的“口头禅”,也是一种点化人物性格的好方法。如郑太太的“不成,不成啊!”,体现了她贵为小姐任性的一面。但当她听说富贵要离开天和当时说出这句话,则把她内心的善良和对富贵的喜爱表现得非常鲜活。老厨娘夏妈时常挂在嘴边的是“造孽哟”,这表明了她是一个吃斋念佛、慈悲为怀的老太太。这一口头禅与她的最后一句台词“我一个吃斋念佛的老太太,菩萨保佑着呢!”相呼应,正是对那个军阀混战、人不如草的悲惨年代愤怒的控诉。
    在台词方面,我们所做的另一个有益的尝试,是在某些大段情感独白的写作时,有意识地追求了舞台化的语言风格。因为那这些规定情景中,剧中人和观众的情感已经高强度地凝聚,达到了“高于生活”的层次,为我们充分展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提供了基础。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富贵“哭灵”一场。在开始时使用了一连串的“兄弟,父母,妻儿老小,名节性命,情意良心,骨气家业生计”来表现富贵内心繁乱无助的情感。接着使用大段的排比句式,“我怕……我又怕……我最怕的……”,使其情绪层层递进,推向高潮。最后,一连串超长的反问语式,到“我还是不是个忠孝仁义的中国人”戛然而止,把富贵内心最深处痛苦与矛盾的情感渲泄到极点。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