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农民工”真的进城了吗?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novasep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人口管理办法之一,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为证明公民身份、提供人口资料和方便社会治安。我国在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最初也主要是登记管理的功能。此后“三年自然灾害”造成我国商品粮供应全面紧张,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吃国家计划供给的商品粮,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有11168人参加的调查显示,91.7%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户籍改革。( 2007年02月26日 08:07: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看到今年央视春晚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同学们,集体诗朗诵节目《心里话》,心中久未平静下来,我也想说句心里话:我们亏对了“农民工”朋友和他们的子女们。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甚至付出的比我们更多,孩子们凭什么不能与我们的子女们比爸爸妈妈?他们更有权力与我们这些城里人的孩子比明天!不就是比我们少了一张进城的门票,新中国成立,人民大众进城要门票了吗?

1963年至今,已经快半个世纪了,“农”与“非农”,一张门票阻断了多少人的梦想,把城市和农村划分成了两个世界,“农民工”有多少不是当年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的后代,城市人又有多少不是他们的后代?难道让台上表演《心里话》节目的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农村小朋友,继续把这场悲壮的戏演下去。曾在一段时期起到过重要历史作用的户籍管理制度,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其原有的弊端开始显现。户籍改革已经过了呼声日涨的时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中国历史上的城乡差距,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大过。其中社会保障是附在户口身上的一大利益,最明显的就是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得到的低保;住房方面,经济适用房也是本地居民的“专利”,低利息的公积金购房也基本只属于当地城市居民;还有从计生政策、妇幼保健到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失业、意外伤害等等,全用城乡二元户口为依据来区别对待。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收入的不断拉大,入城门票尤发显得重要。这样发展下去,社会如何和谐得了?

不仅如此,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附加在户口上的诸多福利待遇,在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依然巨大的今天,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中国社科院教授党国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举了一个例子:拥有北京市户口的市民,如果年收入低于2500元,就将被纳入低保范围。而在中国农村,年收入低于2500元的农民估计差不多有两亿。如果允许的话,他们肯定愿意要北京户口——低保可以领,医疗补贴可以领,养老金可以领,没有房住,政府建廉租房。

显然,当前的户籍制度已经把中国人为三流九等。为什么如此不公的制度,不能彻底改革呢?说到底,还是既得利益在作祟!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一位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指出了一个为众人所忽视的现象:制定改革措施的人一律是城里人,论述改革的人也多数是城里人。乡下人似乎不是被排除在外,而是被理所当然地不包括在内。这就好像城里的大户人家关起门来讨论怎样安排乡下来的穷亲戚一样。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并不是想把这张门票交给进城农民,而是想着法地把城门关紧把牢,因为农民进城,切分了城里人的“蛋糕”。

如此态度运作,户籍制度何时能够改革,农民工何时能得到门票?而不彻底解决进城门票问题,农民工朋友就是进城务了工,依然是乡下人;孩子们上了春晚,身份却还是农民,如此下去,我们这些城里人,能够心安理得吗?

2007-2-26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小小小风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过年前,和一个年收入20多W的亲戚谈到中国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时候,他说中国的财富在平均时候,9亿农民是没有份的。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