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进样口温度,色谱柱温度,检测器温度的关系。

浏览0 回复18 电梯直达
zyl33678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检测器温度很少改变,一般都是检测器的最高温度。
liangzi031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yzgu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ppttmmyy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般设定温度条件是:进样口汽化温度高于检测器温度高于色谱柱温度
jiiei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uyuzegang(dahua1981) 发表:
1、进样口温度以保证液态待测物有效汽化为原则,不追求过高的温度。一般气化室温度比柱温高30-70℃或比样品组分中最高的沸点高30-50℃,确保所有分析物经过进样口进样后能够完全气化。进样口温度的选择:合适的进样口温度既能保证样品全部组分瞬间完全气化,又不引起样品分解。一般气化室温度比柱温高30-70度或比样品组分中最高的沸点高30-50度。温度过低,气化速度慢,使样品峰扩展,产生伸舌头峰;温度过高则产生裂解峰,而使样品分解。温度是否合适,可通过实验检查;如果温度过高,出峰数目变化,重复进样时很难重现;温度太低则峰形不规则,出现平头峰或伸舌头宽峰;若温度合适则峰形正常,峰数不变,并能多次重复。

2、其他条件都不变时,柱温越高,峰高越高,峰宽越窄,但是峰与峰之间的间距会越小,反之。所以不一定温度越低分离越好。他们之间有一个临界温度,将会使峰宽与分离度达到一个个最合适的效果。一般设置柱温等于样品的平均沸点或高于平均沸点10度时最为适宜。柱温的选择:柱温低有利于分配,有利于组分的分离,但温度过低,被测组分可能在柱中冷凝或者传质阻力增加,使色谱峰扩张,甚至拖尾。柱温高有利于传质,但柱温高过时,分配系数变小,不利于分离。一般通过实验选择最佳柱温,要使物质对既完全分离,又不使峰形扩展、拖尾。经验表明选择的柱温等于样品的平均沸点或高于平均沸点10度时最为适宜。(节选自《化验员读本》下册P357页)。

3、检测器温度一般等于或者高于进样器20℃左右。

4、升温顺序:检测器→进样口→柱温。检测器、进样口温度达到后再设置柱温。

进样口温度并没有规定要大于柱温。进样口高温的目的是使待测样完全气化,因此温度足够高就可以了。柱温与分离效果有关。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在大部分情况下,进样口是比柱温高的。至于冷凝,这不是问题,因为色谱柱分离的前提就是蒸汽被保留在固定相中。正因为保留或者冷凝的趋势有不同,才会有分离的效果。
进样口比柱温低的情况也是有很多的。比如分子筛柱测气体,不存在气化的问题,进样口保持常温就够了,但是柱温一般要比较高,氧气、氮气这些大约是60~80度,其他保留强的气体甚至要升温到一两百度。
还有塑化剂、多环芳烃、甘油三酯这类沸点极高的物质,一般用低沸点溶剂稀释,在250度左右就能实现气化,但是柱温却要升高到280度甚至300度以上。
学习到了,明白了,感谢!
p319132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p319132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p319132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