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纺织品测试专业知识:缩水率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状元秀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产生缩水的原因:

织物经水洗后尺寸变小,一般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种是热收缩,这主要表现在涤纶锦纶这类热塑性化学纤维上面,改善的方法就要染整时要做好热定型,通过高温定型使其获得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第二种是羊毛等具有鳞片结构的纤维织物发生毡缩,在水中的机械作用下,羊毛鳞片单向不可逆的相向卡位使羊毛织物发生持续毡缩,改善的方法有加法(封闭鳞片层)和减法(用化学方法去除鳞片层)两种。

第三类就是纤维素纤维织物的缩水,这个原因相对复杂。通常有个误解就是认为缩水的原因是因为纤维或纱线被拉伸拉长后遇水回复长度导致的,但对于棉麻类织物来说这个原因导致织物缩水通常不会超过2%,但棉麻织物的缩水率有时候远超这个数值,因而它必定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

如下图,由于存在交织结构以及纱线本身是圆柱体结构,纱线在织物中并不完全是直线,而是有一定弯曲的曲线,我们把这个弯曲程度称为织缩,而把纱线在织物交织结构中所要延展的长度称为绕程。



棉麻人棉等纤维素纤维遇水后,都会发生溶胀,而且这个溶胀是各向异性的,即直径溶胀的大,长度方向伸长的少,纱线变粗了但并没有怎么变长,纱线变粗导致绕程要增大,但纱线又不能伸长多少,因此只有织缩变大纱线变得更弯曲才可以,从而导致了织物尺寸的变小。这个是棉麻织物缩水的最主要原因。


而人棉纤维的溶胀比棉麻纤维更大,因而在这个层面缩水率也会越大。另一个导致人棉缩水率更大的原因是人棉的湿模量很小,在湿态下很容易被拉伸伸长,导致缩水率比棉麻要大很多。

改善棉麻类织物的经向缩水率主要是通过机械预缩的方法,比如橡胶毯预缩和定型机超喂,而纬向缩水率的控制主要在丝光,通过丝光消除其内应力并达致稳定的门幅。

还有一类方法是化学方法,就是树脂交联,树脂交联使得纤维溶胀性能下降,并且对于湿模量低的人棉纤维,有使其产生交联不易被拉伸的效果,从而改善了织物缩水率。这是目前明显改善人棉缩水率最为成熟可靠的方法,而且比机械预缩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尺寸稳定性以及久穿不易伸长的优点。


二、国欧美日不同测试方法比较:

1、测试缩水的洗衣机的种类
见图一,做缩水率的洗衣机大概有四类,分别是A机(前开门的滚筒洗衣机)、B机(上开门的涡轮洗衣机)、C机/日式机(上开门的搅拌洗衣机,即那种80/90年代最早的日式浪木洗衣机),以及miele机。
国标欧标一般采用A机(除非客人另有指定),所以也称欧标机;美标采用B机,所以也称美标洗衣机,日标一般采用C机。另外还有一个miele机,这款机器有些欧洲的客人会指定用,洗涤强度和时间都比较长。




2、标准内容的比较
在内容上面,国标GB/T8629和日标JIS1930基本等同于ISO6330,可以看到下图的GB/T8629和ISO6330的洗涤程序都基本是一模一样的。

JIS1930的也和这个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日标的客人一般会指定用C机。日标还有一个常用的缩水率测试方法是JIS L 1096(见下图),这个方法里有A-G不同的方法和参数设置,是日本特有方法。

  如果仔细对照美标AATCC 135(见下图)和ISO 6330的B机洗涤程序,会发现他们有很多相近的地方,ISO 6330的B机洗涤程序像是AATCC135中的温度、洗涤时间和转速的排列组合解。

对缩缩率测试数据影响比较大的是它的烘干方式,一般来说国欧美日都有6种烘干方式,见下图


但由于不同国家的民众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在测试中客人指定的烘干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比如美国人一般不晾衣服而是直接烘干,美标就一般采用转筒烘干,这种得到的缩水率数据会比其他烘干方式更大。而中国人基本是采用晾干的方式,所以国标也基本是采用晾干的方式。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近两年才发生的趋势是,在一些大的测试机构,欧标测试缩水率时,如果没有买家特殊要求,当测试缩率结果不合格时,情况一会依据客供洗麦的熨烫信息(图标或者文字),采用家用熨烫方法出具熨烫后缩率结果,情况二若无熨烫信息则不会出具烫后结果。而当测试采用美标同时买家也没有要求时,与欧标就有些差异,情况一洗麦中没有熨烫信息,不出具烫后结果。情况二洗麦为图标时,依据熨烫图示温度出具烫后缩率。情况三洗麦为文字洗麦,当直接使XXiron,后面没有if necessary or if needed时直接出XXiron烫后结果,而当文字XXiron if necessary (needed)时,当缩率fail才会出具烫后缩率。有些不合格数据(接近合格缩率数据)可能因为熨烫后数据变得合hi格。。这样的改进都使得缩水率测试较以前变得更宽松,更容易合格。


对于测试水洗温度的选择,国标主要是由客人指定或引用对应的服装标准,比如衬衫标准、单夹服装标准这类,服装标准里会直接影响指定它的洗涤程序和温度。而美标和欧标则根据洗麦标识温度,日标JIS1930也是根据洗麦。日标JIS1096客人会指定具体的方法,比如是F2法就是60度,而F3法就是100度。

洗涤剂会有荧光和无荧光差别,这个对缩水率数据其实并没有影响,但在做洗后外观判定时,一些浅色会因为沾染了荧光而发生较大色变,那么美标会有一块荧光过滤板,将荧光过滤后再评级。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浅色布洗后外观(色变)不合格,最好先check下测试评判人员是否用了荧光过滤板。


三、推论与讨论:

1、棉麻类无弹梭织物,其纬向缩水率的控制工序在丝光门幅的控制,而非热定型。棉麻纤维没有像涤纶锦纶纤维一样的热塑性(或者换句话说棉麻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太高,目前定型机达不到,即使能达到也会先焦化了而不是软化了,所以毫无意义),因此热定型并不能使它像化纤织物一样获得尺寸稳定性,只有通过丝光的内应力消除,才能获得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2、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一些纤维素纤维无弹织物先纬向拉到极致,然后再次过水回缩门幅,也可能部分改善其纬向缩水率,猜测原因有两个:
一是纬向拉到极致的情况下,纬向纱线有部分解捻,导致纬向缩水率得到改善。从这个层面讲,这种方法只对轻薄织物有效,因为定型机提供的拉力不足以使厚重织物纬向纱线解捻;对捻度低的粗硬纱支会更有效,因为这类纱线更容易发生解捻。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纤维本身的刚性,类似于在衣服上高温烫个褶子,不会轻易消除的。在高温拉纬向的时候,纱线在当下的弯曲状态下被熨烫,其刚性愈强,愈有可能获得一种“机械定型”效果(区别于化纤的玻璃化温度的定型),从这个角度讲,麻大于棉,棉大于人棉,因为从纤维刚性上来讲,麻大于棉,棉大于人棉。

这类改善只是部分改善,缩水率改善的数据也通常只有1-3%,而且对织物有适应性,是一种不得已的救急方法。正常的做法应该是改善丝光工艺。

3、棉涤或棉锦交织物的经向缩水率通常没有纯棉织物那么大,原因就是8.1中所述的,它只有“干燥定型”形变而产生的缩水,而没有纬向纤维溶胀导致其绕程增大的缩水。棉长车工厂的人通常诧异于交织物染厂从不做预缩机预缩,是其必要性不似纯棉织物那样强。

4、含氨纶的弹力布,必须通过热定型使其获得好的缩水率,这里有一个时温等效效应,更高的温度x更短的定型时间和较低的温度x较长的定型时间在织物获得良好的缩水率上是等效的,但经济性上前者更佳,织物的回弹效果后者更佳。


5、缩水率和缩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缩水率是指织物经水洗后尺寸的变化率,而缩率是指织物在染整过程中由于纬密的变化发生的经向伸长或缩短。缩率=(坯布纬密-成品纬密)/坯布纬密,织物染整缩率大并不代表织物的缩水率大。织物的染整缩率是该织物在特定的染整工艺下的为了获得特定风格的“耗料”情况,而缩水率是织物本身的一个物理性能。举例来说,经弹布,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热定型工艺,使其有多种缩率,但其缩水率都可以保持在5%左右。

来源自:染整百科微信平台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其它纺织类仪器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WUYUWUQI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xiahuaniha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