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

主题:[资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浏览0 回复11 电梯直达
云中漫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郑 健 陈焕文 刘宏伟 李宝华 张寒琦 于爱民 金钦汉
(长春分析仪器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吉林大学化学系分析教研室,长春,130023)

摘 要:本文着重评述了1998年以来国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药物分析;综述

中图分类号:O657.32;R917   文献标识码:A

  以分子吸收光谱为基础的紫外-可见区分光光度分析法具有设备简单、适用性广、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等特点,已在地质[1]、环境[2]、能源[3]、材料[4]、食品[5]等科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多元络合物、胶束增敏光度法、有机试剂等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手段之一[6]。分光光度法的早期应用集中在无机分析化学领域,即对为数众多的无机离子和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测定[7]。

  有机物的光度分析较无机物的开展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已经从定性、半定量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用光度法进行分析测定的物质种类也在不断增多[8-10]。近几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有机物光度分析的研究和应用热点主要集中在生物[11]、临床、药物[12]等方面。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历来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世界各国都进行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13,14]。据统计,在药物分析中,分光光度法占29.1%,色谱法占25.5%,荧光、化学发光法占2.4%,与光度法有关的方法共计占31.5%,由此可见,光度法是药物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2]。研究结果表明,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可靠性可以和色谱法相蓖美[15],但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易于普及等特点是色谱法难于做到的。因此,可以相信,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将大有作为。

  我国学者在药物光度分析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6]、发光光度法[17]、荧光光度法[18]等许多新的测量方法和体系[12,19],测定的药物涉及生物碱、苯磺酰胺、芳胺、芳烃、巴比妥、甾体激素、咪唑、噻吩、吡啶、季胺盐、磺酰胺、氯胺酮类、醇、醛、醚、某些杂环化合物、某些糖及苷、抗生素和维生素等几大类。本文只评述1998~2000年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和进展,在药物分析中的其它光度分析方法,如荧光光度法[20-22]、发光分析[23],可以参阅相应的近期综述。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云中漫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1  紫外分光光度法
  大部分药物都是有机物,能够在紫外区产生吸收峰,所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有机药物的分析测定的首选方案。最近两年来在紫外区进行药物分析测定的主要文献列入表1中。从表1中可以看出,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无须添加其它试剂、分析手续简单方便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灵敏度较低的缺点。
1.2 可见分光光度法
  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其产物在可见区的摩尔吸光系数都比在紫外区大。通过加入各种特定的化学试剂,借助这些加入试剂与待测物的灵敏的显色或褪色反应,在可见区就可以测定许多药物,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但是,由于需要添加化学试剂,操作比较繁杂,使得其简便性略差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最近两年来在可见光区进行药物分析测定的主要文献列入表1中。(表略)
2   化学反应和试剂
  对于紫外分光光度法而言,一般无须特殊的试剂,也不涉及特定的显色、褪色反应。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有机组分和少数无机阴离子(如NO-2、NO-3),而不适用于大多数无机阳离子的光度分析。在中药研究中,无机离子,特别是无机微量金属元素[66],对中药的气味和药效有很大影响,为此,要经常测定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这些元素所需要的试剂通常包括各种显色剂和增敏剂。常见的显色剂有杂环偶氮类[67]、荧光酮[68]、腙类[69]、三氮烯类[70]、安替比林类[71]、三苯甲烷碱性染料[72]、杯芳烃[73]等几大类,这些显色剂的显色反应,已经涉及周期表中绝大部分元素,并可用于许多阴离子、环境和生物物质的直接或间接测定[7,10,11,14]。增敏剂中最受人瞩目的是各种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合物、环糊精等试剂,在改善光度分析性能,提高灵敏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和应用的重点[74]。
  在可见区,多数生物碱、咪唑、噻吩、吡啶、季胺盐、磺酰胺、氯胺酮、维生素等物质在一定条件可以与某些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而显色;而有机芳胺类药物,如磺胺、磺酰胺、生物碱等,可以通过重氮-偶合反应而显色;某些生物碱、咪唑、糖等物质可以和其它试剂生成电荷转移配合物[75~78],从而进行光度测定;巴比妥、噻吩嗪、生物碱、维生素等可以和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产生灵敏的高选择性显色反应,然后进行光度测定。总之,在可见区,有机药物分析的显色反应涉及到离子缔合反应、重氮-偶合反应、荷移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离子作显色剂的显色反应等几大类[10,11,13,14]。在这些反应中,只有那些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的化学反应,如离子缔合反应、荷移配位反应、金属离子作显色剂的显色反应等,才真正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    趋势和展望
  在紫外区进行有机药物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因其简便、快捷、有效而在药物分析中占有很大比重。在今后几年内,这种局面仍将维持下去。在可见区,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方法灵活、适用面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随着分析试剂的发展,尤其是氯冉酸等荷移反应显色剂[75-77]杯芳烃[76]等具有识别能力的特效显色剂[79-82]以及金属离子显色剂等的发展,使得可见区的分光光度药物分析法将可能出现一个迅速发展阶段。
  在方法上,随着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的广泛应用,光声光谱法已经逐渐发展起来,逐渐应用于生物试样分析和研究药物和化妆品等对皮肤的吸收和渗透[83],这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84],将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于药物光度分析,将是解决多组分测定以及中药等复杂样品快速测定的有效途径。将色谱[85,86]等分离分析技术与光度法联用,也是在复杂基体样品分析和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鉴定中常用的有效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药物分析现场化、家庭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应地,对药物分析仪器的小型化、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由金钦汉等研制的一种廉价的智能化高灵敏手持式光度计[87]以及相应的智能化手持式专用仪器[88],已经由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开始批量生产,能够应用于蛋白质[89]、碘药水、碘盐[90]的现场分析。这种仪器的研制和生产,将会给药物光度分析注入新的活力。
云中漫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参考文献:
[1] 张志龙,蔡树型,陈寿根.分析试验室[J],1990,9(4):97.
[2] 单孝全.分析试验室[J],1990,9(4):162.
[3] 吴美玉,王在忠.分析试验室[J],1990,9(4):146.
[4] 吴 诚,颜菊英.分析试验室[J],1990,9(4):110.
[5] 胡正芝.分析试验室[J],1990,9(4):28.
[6] 郑用熙.分析试验室[J],1991,10(4):2.
[7] 杨万龙,李一俊,何锡文.分析试验室[J],1999,18(2):89.

[8] 黄 量,于德泉.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9] 杨桂法,王玉枝,杨 霞.有机化学分析[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
[10] HowellJA,SuttonRE.Anal.Chem.[J],1998,70:107R.
[11] ManchesterKL.Biotechnique[J],1996,20:968.
[12] 周同惠,徐 礼.分析试验室[J],1990,9(4):2.
[13] 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杂志[J],1997,32(11):705.161
[14] GilpinRK,PachlaLA.Anal.Chem.[J],1997,69(12):145R.
[15] 杜立颖,戴荣华,刘建芳,王 玺,毕开顺,罗 旭.中国药学杂志[J],1996,(7):485.
[16] 张 力,金明宣,曹高娃.光谱实验室[J],1999,16(1):51.
[17] 吴远远,李丽清,耿 征.分析试验室[J],1999,18(2):58.
[18] 蒋淑艳,曲复宁.分析化学[J],1997,25(9):1064.
[19] HargisLG,HowellJA,SuttonRE.Anal.Chem.[J],1996,68:169R.
[20] 张君仁,庞 华.中国药学杂志[J],1999,34(2):122.
[21] 赵文霞,赵莲茹,赵文艳.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7):406.
[22] 马守栋,孟庆礼.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1998,18(4):162.
[23] 吴凤武,何活柯,罗庆尧,曾云鹗.分析测试学报[J],2000,19(1):81.
[24] 张 景,陆 彬.中国药师[J],1998,1(4):180.
[25] 李忠贵,徐双英.江西中医学院学报[J],1999,11(1):35.
[26] 刘 英,陈 杰,李 展.中国药事[J],1999,13(3):188.
[27] 赵玉香,李莎青.药物分析杂志[J],2000,20(1):64.
[28] 徐传新,胡 萍,王克森.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1999,19(2)115.
[29] 盘红梅.华夏医学[J],1999,12(2):202.
[30] 廖 艺.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J],1999,21(3):462.
[31] 盘红梅.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J],1999,21(4):658.
[32] 王 锦,叶 伟.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1999,16(1):43.
[33] 翁东明,齐荔红,刘锡钧.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1999,16(1):57.
[34] 陈连剑,李 巧.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1999,16(2):52.

[35] 高新富,魏传梅,张循格.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1999,16(2):53.
[36] 钱 方,蒋雪涛.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1998,18(2):68.
[37] 苗爱东,王本富.药物分析杂志[J],1999,19(4):281.
[38] 刘伟祥,曾 颖.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1998,18(7):316.
[39] 李凤前,陆 彬,陈文彬.华西药学杂志[J],1999,14(3):152.
[40] 王弋然,徐 芳.时珍国医国药[J],1999,10(2):92.
[41] 丁青龙,刘汉清,焦 心.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1999,16(4):22.
[42] 邓夕军,刘 荣,张 翼.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1999,16(4):47.
[43] 赵 密,赵旭伟,霍 松.黑龙江医药科学[J],1999,22(2):73.
[44] 赵 密,李 晶,许桂艳.黑龙江医药科学[J],1999,22(3):13.
[45] 熊凤英,简 洁,周淑群.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1998,18(6):262.
[46] 徐碧熊,刘 圣,沈爱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1998,15(4):41.
[47] 贾荣征,王小英.山西医科大学学报[J],1999,30(1):31.
[48] 马文玺,颉江敏.中国药学杂志[J],1998,33(8):476.
[49] 王春英,李国义,张兰桐.药物分析杂志[J],1998,18(5):316.
[50] 吴 伟,陆 彬.中国药师[J],1999,2(2):57.
[51] 巫炳红.首都医药[J],1999,6(3):19.
[52] 周明达,文 莉,邓凯佳.分析化学[J],1999,27(4):493.
[53] 杨世昕.华西药学杂志[J],1999,14(2):84.
[54] 邹贵欣,尤献民,姚 燕.华西药学杂志[J],1999,14(1):53.
[55] 杨 放,姚 洁,李 佳.华西药学杂志[J],1999,14(1):60.
[56] 宋健玲,王仲英,宣春生.药物分析杂志[J],1999,19(3):167.
[57] 丁 力,连传宝.中国新药杂志[J],1999,18(7):461.
[58] 傅秀娟,瞿丽杰,唐开智.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1998,18(12):547.
[59] 王秀丽,赵一署,王龙海.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1998,18(4):161.
[60] 王晓杰,张咏梅,祝 彬.黑龙江医药科学[J],1999,22(3):29.
[61] 黄建楷.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1998,18(6):267.261

[62] 张守尧,沈 霞,王桂芳.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1998,15(4):43.
[63] 胡晋红,张立超,李 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J],2000,21(2):140.
[64] 孔 璋,刘世庆,王凤霞.沈阳药科大学学报[J],2000,17(2):71.
[65] 张兰桐,和 悦,周月绵.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1999,20(3):149.
[66] 祁俊生,徐辉碧,周井炎,陆晓华,杨祥良,管竞环.分析科学学报[J],1998,14(4):283.
[67] 李智民,杨丙雨,冯玉怀.冶金分析[J],1996,16(4):30.
[68] 郭忠先,沈含熙,邵 勇.冶金分析[J],1998,18(6):28.
[69] Tsugikatsu Odashima,IshiiH.Anal.Chim.Acta[J],1993,277:79.
[70] 曹侍倜,李 旭.分析试验室[J],1987,8(4):26.
[71] ZhivopistsevVP.Zh.Anal.Khim.[J],1995,50(7):714.
[72] 刘卫华,应文何.冶金分析[J],1995,15(3):29.
[73] 林 琳,吴采樱.分析化学[J],1997,25(7):850.
[74] SavvinSB,MikhailovaAV.Zh.Anal.Khim.[J],1996,51(1):49.
[75] 周万彬,李华侃,赵桂芝,荣玉梅.分析化学[J],2000,28(6):783.
[76] 李华侃,赵桂芝,周旭光.分析化学[J],2000,28(5):577.
[77] 赵凤林,徐变珍,童沈阳.分析化学[J],1998,26(7):840.
[78] 陈焕文,宋庆宁,刘宏伟,金钦汉.分析测试学报[J],2001,20(2):55.
[79] KuboY.有机合成化学协会志(日),1997,55:506.
[80] AkiyamaS.Anal.Sci.[J],1994,10:365.
[81] JamesTD,SandanayakeAS,ShinkaiS.Angew.Chem.Int.Ed.Engl.[J],1996,35:1910.
[82] BellTW,HouZ,LuoY,DrewMGB.etal.Science[J],1995,269:671.
[83] Takamoto.KagakutoKagyo(Tokyo)[J],1995,48(2):123.
[84] 汪尔康主编.21世纪的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4.
[85] 高 晨,赵志刚,王 越,罗劲松,任淑萍.药物分析杂志[J],2000,20(2):119.
[86] 康 纯,闻莉巯,丁仲伯.药物分析杂志[J],2000,20(2):121.
[87] 陈焕文,曹彦波,韩松柏,于爱民,张寒琦,金钦汉.分析仪器[J],2000,(3),19.

[88] 陈焕文,于爱民,韩松柏,李双峰,金钦汉.分析仪器[J],2000,(4),28.
[89] 陈焕文,杨立泉,金钦汉,罗贵民.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01,22(6):889.
[90] 陈焕文,李双峰,于爱民,韩松柏,张寒琦,金钦汉.分析化学[J],待发表.
云中漫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Application of UV-V is Spectrophotom etry in
Pharmaceutica ls Analysis
ZHENG Jian,CHEN Huan-wen,LIU Hong-wei,LI Bao-hua,
ZHANG Han-qi,YU Ai-min,JIN Qin-han
(Changchun R&D Center for Analytical Instruments,Department of Chemistry,
J 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3)
 Abstact:The application of UV-V is Spectrophotom try in pharm aceu ticals analys is in recent year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virtues and shortcom ings of UV-V is Spectrophotom etry were evaluated。The development in new tandom technique,new photometric method and analytical instrument was presented。The trend in UV-V is Spectrophotomtry in pharmaceuticals analysis was outlined。
.Keywords: UV-V is spectrophotometry;Pharmaceuticals analysis;Review
hadesil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espmarin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ghbh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rit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elai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谢谢楼主。没用附件的形式传,这样我的积分就不会被扣,而且还再增一分。
shine_80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buzhidaoange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