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瑞士渐进取消塑料包装袋的启示

浏览0 回复4 电梯直达
无名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光明网-光明日报

  照片说明:在瑞士,人们更加青睐各种时尚便捷的环保购物袋。本报记者刘军摄随着各国环保意识的加强,瑞士等西方国家近年来就商店是否应该保留免费塑料包装袋展开了民间大讨论。尽管塑料包装袋至今还没有完全退出消费市场,但许多超级市场和商店已经取消向顾客提供免费的塑料包装袋,代之以付费的塑料包装袋、纸包装袋和化纤编织购物袋。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自觉使用自备的购物器皿,如竹筐和布袋。记者注意到,西方国家年纪较大的消费者尤其喜欢使用带轮的轻便购物拉车,又省力又实用。
  记者居住的街区有家瑞士著名的米格罗超级连锁商店。几年前,顾客可自行任意使用商店免费的塑料包装袋,造成极大的浪费,有些包装袋散落在地上成为白色污染,而现在则由收款员视顾客购买物品的多少“赠送”塑料包装袋,以减少包装袋的盲目使用量。取消了塑料包装袋的商店则鼓励消费者自备购物袋,或购买纸包装袋。连锁超市家乐福完全取消了塑料包装袋后,代之以付费的纸包装袋和化纤包装袋。这些书写着环保标语的付费包装袋不仅色彩艳丽,美观大方,除购物之外还可兼作它用,而且价格便宜,经久耐用,不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负担。比如,家乐福可承受10公斤力的化纤提袋售价为1块瑞朗,而米格罗承重5公斤力的纸包装袋售价仅为0.3瑞朗。按照日内瓦人均5000瑞朗的月平均工资来看,购买“生态包装袋”的价格还是相当便宜的。为体现人性化服务,各超市在冷藏品柜旁都准备了结合防水与冷藏功能为一体的简易冷冻食品包装袋供顾客选购。
  瑞士是非常注重环保的国家,早在100多年前就制定了《森林法》、《水法》等环保法,但直到现在,不论是联邦还是各州、市都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塑料包装袋的法律和法规。尽管如此,随着民间环保议题的大讨论,渐进取消塑料包装袋已纳入了瑞士整体环保的范畴。瑞士著名的生态主义者、前联邦环保署国务秘书菲利普·罗什日前对记者谈到,塑料垃圾不仅包括塑料包装袋,还包括日常消费品、家用电器和生活必需品的塑料包装袋。瑞士在2000年前后开始对一些商品征收“商品回收预支税”,这些商品主要包括电池、玻璃制品、家用电器和塑料包装的饮料、油料制品等。该项税系国家强制征收的税款,商店利用这项税收资金组建民间回收系统,邀请各商家参与。当消费者的商品报废或使用完时,商店则有义务免费回收,各垃圾回收站专门设立了“塑料制品投放箱”,确保了塑料废品回收率的极大提高。目前,仅塑料饮料瓶的回收率就已经达到75%。罗什表示,瑞士正力争使塑料废品的回收率达到100%!
  罗什认为,环保的首要问题是长期不懈地宣传和动员,要让公众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让消费者在消费时就能注意到环保问题。15年前,瑞士曾在所有学校中进行了一次关于垃圾的大型巡回展览,而晚上和周末,学校则向街区居民开放,取得良好的效果。瑞士的学校有环保课,各地都有“清洁日”,全民动员清除垃圾,垃圾处理场也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介绍环保知识。记者在参加一些大型公益活动中发现,商家主动提供自己的纸或化纤包装袋,在作商品广告的同时宣传环保,一举两得。环保意识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说到中国将在今年6月限制生产销售塑料包装袋,罗什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采取的这一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具有榜样的作用,不仅将造福中国,而且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起到表率作用。取消塑料包装袋只是环保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特殊的意义,必将提高中国人的环保意识,进而促进中国整体环保水平的提高。作为将一生奉献给环保事业的生态主义者,罗什建议,做好环保工作,需要制定正确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同时配合以明确的“时间表”,采取阶段性监督措施,以便给予商家和消费者“适应期”。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断然措施,效果并不一定显著。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无名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获得2007年度绿色中国人物提名的陈飞,是浙江永嘉县渠口乡珠岸村村民。他倡导推广“重提菜篮子、拒绝塑料袋”行动已经7年。在陈飞的影响下,珠岸村自2005年开始创建“无塑料袋村”。
  两年多过去了,这个村情况如何?塑料袋真的绝迹了吗?
   “我们处于被塑料袋包围的世界”
  塑料袋在珠岸村并未绝迹
  走进永嘉县渠口乡珠岸村,第一个感觉便是干净:地面几乎看不到垃圾,没有到处乱跑的家禽。
  村里一条小河,清清的水面上浮着几张木筏,上面种着净化水质的美人蕉——这是村里人从外面学来的植物净化设施。
  引人注目的是,在进村就能看到的墙上,竖着一块大大的“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的牌子。村委会主任陈顺友说,“无塑料袋第一村”是珠岸村为自己树立的目标。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这里并不是一个塑料袋完全绝迹的场所。垃圾桶里、田间路旁,偶尔还是会发现它们的踪影。
  在村里,记者看到几个临时搭建的服装摊位,挂着黑色的塑料袋。这是明显的有毒塑料袋。陈顺友一看就急了,到处找摊主,“得跟他们说这个不能用”。
  村里最大的一爿小店,卖菜和各种生活用品。老板叫陈丐飞,小店墙上挂着三种袋子:纸袋、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塑料袋。
  “我们村有近900户人家,家家有菜篮。村民来买菜一般带篮子。有没带的,我准备了菜篮借他们用。其他只要装干货我都给用纸袋。少数不可降解塑料袋是给有水的商品用的。”陈丐飞说。
  珠岸村里也有塑料袋,这个“无塑料袋第一村”名副其实吗?
  “没有办法,我们村也做不到完全无塑料袋,这是因为整个大环境。我们处于一个被塑料袋包围的世界。”陈顺友无奈地说。
  他举了几个例子,外面亲戚来访,带礼物来,肯定有塑料袋包着;这个摊位是流动的外地客商来摆的,只能见一个劝说一个;而大多数商品本身就有塑料包装。
  “但无塑料袋一直是我们的目标。这几年,村里人一直在有意识地少用塑料袋。”陈飞说。他认为,现在塑料袋在村里是“少量、合理”存在。

   “外面人都说陈飞是傻子”
  7年来,他跑了19个省送菜篮子,花了几万元的积蓄。
  珠岸村边,是楠溪江。冬天的阳光下,江水碧绿,疏林横斜。陈飞说:“你看这样美丽的江水,以前江边树上可都挂满了塑料袋!”
  眼前这个农民黑黑的脸膛,粗糙的大手,说一口带温州腔的普通话,实在想不出,他怎么能在7年前就有这样的环保意识。
  “就因为农村塑料袋越来越多,污染了我山清水秀的家乡。有一天儿子从网上下载资料给我看,说塑料袋还有毒。我一下就坐不住了,觉得我得管这事儿。”
  于是陈飞开始行动,在村里挨家发放塑料袋有毒的资料,呼吁大家恢复菜篮子,拒绝塑料袋。当时很多村民不理解,家里人更反对,“外面人都说陈飞是个傻子。亲戚都劝我别干这事了,我一个农民,怎么管得了大家用塑料袋呢?”
  过去7年,陈飞跑了全国19个省送菜篮子,花了几万元的积蓄。第一次去集市送篮子,大家都觉得他疯了,一天就送出去一个。
  陈飞决定做点更实在的事情,他首先要改变村庄脏乱面貌。
  “以前我们村,塑料袋到处都是,风一吹,满天飞;河道成了垃圾场,堆满了垃圾,臭不可闻,夏天要捏着鼻子走。”陈丐飞说。
  2004年,陈飞回村出钱雇人,为村里清理河道垃圾。这一清吓一跳,花了一星期才清完,挖出来的垃圾装了100多车次的拖拉机。
  “挖出的垃圾我让村里人看,河底不知多少年的塑料袋,挖出来还是崭新的,要烂掉,得多少年啊!把土壤、水全部污染了。这样边做边说,动员大家接受我的理念。”陈飞说。
  陈丐飞是最早一批被陈飞的环保理念说动的无塑料袋拥护者。“他总来说,因为管住了我们小店就管住了大部分塑料袋的源头。我觉着他说得有道理!刚开始试了不少老办法。比如恢复用稻草扎肉,又结实又环保;我老婆自己做纸袋装食品,你看,就是这个!”陈丐飞掏出一沓泛黄的纸袋。
  刚开始的推广不容易。“村民接受不了,说我们农村还搞这个,不方便,没必要,也做不到。还有些特别倔强的,看我们小店不给他用塑料袋,就自己揣着塑料袋来买东西。”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环保行列。尤其是2005年初,竖了“第一村”的牌子后,很多村民开始珍惜自己村的荣誉。

   “我们村能做到,其他地方也能”
  对环保的理解和实践,直接影响了孩子
  国家日前要求,今年6月1日起,商场不得提供免费塑料袋。连同陈飞在内的珠岸村村民都觉得“这下我们腰板更硬了”。
  陈丐飞说:“等这个禁令实现,我估计我这儿仅有的塑料袋也会不见了。”
  村民对环保的理解和实践,还直接影响了村里的孩子。
  村口就是珠岸村小学。六年级的叶素素说起塑料袋的危害头头是道:塑料袋由不可降解的化学材料生产,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会腐烂,污染土壤;焚烧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污染大气;用有毒的塑料袋包装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叶素素的知识来自村里经常进行的环保宣传。村里隔几十米就有环保宣传牌,每户人家都能收到环保宣传资料。学校也很注意培养环保知识,不仅老师经常讲,还多次邀请陈飞等来校为学生们做环保讲座。
  有了环保知识的孩子开始观察周围环境,并主动去宣传环保。“我们家都用菜篮子买菜。有时亲戚来我家,使用塑料袋,我都跟他们说塑料袋的知识,让他们也不要用。”叶素素自豪地说。
  “环保理念是最宝贵的财富。”陈飞说。
  2006年8月4日开始,珠岸村老年协会300多名老人自觉行动起来,成立了一个环境保护监督小组。每天两位老人作为环保监督员,在全村进行环保监督检查。他们对各家小店是否推广纸袋、拒绝塑料袋、垃圾是否倒在指定位置等日常行为进行检查。
  去年底,珠岸村村民自发筹款,买来100公斤竹子,编织了一个高2米、直径1.5米的特大菜篮子,陈列在村祠堂的戏台上。这个篮子上写着“重提菜篮子、拒绝白色污染”的大字。这个菜篮子,提醒着珠岸村村民继续在环保之路上前行。
  “拒绝塑料袋,珠岸这么个小农村做得到,我相信其他地方也做得到!”陈飞说。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顾春)
小鸟飞翔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eggh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其实大家还是很支持政府的环保法规或者行动的,不过我觉得在制定限制使用的同时,也要提出替代品,比如像超市有偿或者无偿提供“环保购物袋”,要不然会造成超市收取费用的另一借口!
whowhathow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习惯的改变是困难的,这需要我们大家每个人的努力!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